让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09.01.2017  17:21

 

  迎着冬日暖阳,走进四川省罗江县新盛镇金铃村扶贫产业园,只见地垄边一筐筐青菜装上卡车,一张张脸乐开花……园区里忙碌的菜农们说:“这里劳务有收入,年底有分红,再不担心以后返贫了。

  罗江县提出,到2017年底36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如何实现稳定脱贫,确保以后不返贫?“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罗江县探索整合扶贫资金,建立26个“造血”式产业园,覆盖贫困人口5200多人。如今,一个个园区生机勃勃,托起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钱往哪里花?

  资金集中打捆,建设贫困户自己的产业园

  罗江县10个乡镇,80%位于浅丘地带,农村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钱该怎么花?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慧觉镇先行探路,利用扶贫资金,在龙王村流转260亩土地,率先建起了全省第一个贫困户自己的产业园,集中发展贵妃枣,变“输血”为“造血”。

  慧觉镇副镇长张述勇坦言:“以前扶贫,干部给贫困户买种苗、送畜禽,往往是一厢情愿。贫困户要么缺劳力,要么没技术,种不好、养不好,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如今扶贫资金打捆,集中起来干大事,有了实实在在的脱贫产业,群众才会欢迎。

  张述勇说,慧觉镇的3个贫困村,目前全部建起了扶贫产业园。

  “扶贫资金一次投入,产业可以长期发挥效益。”龙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成说,村里的贵妃枣两年后就能挂果,预计年产值能达到130万元。

  新盛镇金铃村三组村民兰明珍,如今成为扶贫产业园的工人,每天种菜、除草闲不住,她说:“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找到活干,每月能挣2000多元,年终还能分600元红利,生活不再发愁了。

  罗江县整合22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打捆使用。扶贫产业园在全县推开。首先选准产业,从扶贫项目库中选出项目,然后请专家论证、评审,按照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技术要求和市场前景统一规划。

  扶持精准。县里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和农村道路建设等项目整合进产业园区,提高政策扶持的综合效能。

  精准实施。扶贫产业由乡镇引导,村“两委”组织,专业合作社领头,贫困户参与。目前全县连片发展贵妃枣、春见橘、莲藕、蚕桑等13个特色产业,26个扶贫产业园面积发展到3500多亩。

  产业咋运行?

  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民办民管民受益

  产业扶贫并不容易。一开始,贫困户顾虑不少:“钱投进去赔了咋办?”“贫困户分红分不到咋办?”……

  为解决产业园运行难题,罗江充分发挥“市场之手”作用,按照企业化管理运作,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设立产业园议事、监督机构,制定管理运行及利益分配等制度,促进规范化运行。

  走进金铃村扶贫产业园,“党旗红,产业兴,精准扶贫奔小康!”的标语格外醒目,“不知火”柑橘苗两尺来高,果树间青菜、青笋生机盎然。

  据介绍,这片产业园占地300多亩,配套完善了道路、排灌沟渠等设施,集中连片种植柑橘、花生、蔬菜等作物,将全村37户贫困户全部带到产业链上。

  “过去这个坡上杂草丛生,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变了模样,处处果蔬飘香,成了咱农民致富的产业园。”金铃村70多岁的贫困户王建华说。王建华丈夫和儿子都已去世,她和孙女一起生活,平时忙完家务活,她总喜欢到坡上去转一圈,因为孙女李晓青在园区上班,负责技术工人管理工作。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县里组建“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实用人才库,把能人大户引入产业园,让龙头企业带动园区发展。不少贫困户感叹:“不懂技术,有专家手把手教;担心销路,有市场订单,这样的产业咱干得踏实。

  新盛镇有15个村,其中13个是贫困村。2015年,镇里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60万元,以村为单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等方式,在6个贫困村分别建立精准扶贫产业园,并成立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贫困户选举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负责园区管理和运行。

  农业产业周期长,贫困户短期收益咋保障?新盛镇的扶贫产业园在主导产业建设培育期,根据市场行情,套种蔬菜、花生、黄豆等见效快的作物,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园建设的积极性。金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云桥说,产业园采取“结对联建”的方式与龙头企业、农贸超市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模式发展产业,最大程度规避了市场风险。

  收益如何分配?

  贫困户变股东、有分红,培育起长期“造血”产业

  蟠龙镇海棠村7组的刘期平老人没想到,最近好事接踵而来:先是村上建起扶贫产业园,成立雷竹专业合作社,自家1.97亩旱地入了股;再是作为贫困户,全家5口人,按照扶贫资金入股,享有5股合作社的股份。

  刘期平患有气管炎、肺心病等多种老年病,生活十分拮据。原本对脱贫无望的他,突然间像变了一个人,走起路来精神了许多。“每年都能有分红,再加上打点零工,往后日子有奔头了!”他说。

  2016年初,海棠村利用90万元扶贫资金和全村800余亩土地,组建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扶贫资金和贫困户的土地同时占有股份。也就是说,每个贫困户至少拥有两种股份收益。

  在慧觉镇龙王村,32户贫困户也享受到同样实惠。前些天,村里精准扶贫产业园举行分红大会,套种在贵妃枣树间的辣椒、茄子丰收了,除去成本,每股分红450元,会场一片欢腾。

  产业扶贫点燃了脱贫希望。贫困户周朝德说:“这次分到1000多元,妻子和儿子在产业园务工,最近还结了800多元工资,有了稳定收入,好日子在后头。

  罗江县按照扶贫资金精准到户原则,股权设置杜绝“一刀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采取“151”模式确定贫困户股权系数,贫困程度较重的按每人1.5股,贫困程度较轻的按每人1.0股权重进行计算,量化到每一个贫困户,并发放股权证,股权不得转让、买卖、折现。

  同时,园区经营赢利时,扣除成本后按“721”比例进行分红,即70%用于产业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股权进行分红;20%作为风险基金;10%由村“两委”用于需要临时扶持的困难群体,这部分群众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罗江县扶贫办负责人说,通过财政资金量化折股到户,建立可长期产生效益的产业园,实现了扶贫资金精准到户的目标,收到了财政资金持续增值、扶贫对象滚动增收的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