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相中成都老官山汉墓织机

02.09.2014  19:45

成都老官山汉墓M2北1底箱织机出土情况(据中国文物信息网)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日讯(记者 彭亮)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中国丝绸博物馆官方网站了解到,日前,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汉代提花技术复原研究与展示——以“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为例正式立项。据此前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部织机模型应是前所未见的蜀锦提花机模型,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单位、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填补了以往只有抽象图像资料的考古空白。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将以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台织机模型及相关文物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和探索中国古代提花织机类型与提花原理,复制织造工具,复原生产技术、研究核心在于提花技术,探索其起源与演变过程,借此解决汉代提花织造技术的学术争论。

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是如何“相中”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的呢?据中国丝绸博物馆介绍,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的一批织机模型及相关文物,规模空前,年代久远,为中国纺织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古代纺织科技史的重要空白,对于古代中国提花织机和提花织造技术的发明时间与发展脉络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织机出土时的状况

相关链接:

1.老官山汉墓织机

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出土于2012年的夏天。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工地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了大量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文物,其中M1出土的50余件木牍、M2出土的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堪称重要发现。

2014年4月9日,老官山汉墓凭借织机、医简、人体医学模型的出土,荣获2013年中国考古界的“百花奖”之称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

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介绍,“指南针计划”是以实证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为工作对象,组织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力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农业、医学及诊治保健器材、水利、交通设施与交通工具、材料与加工、纺织及工具等领域的系列文化遗产专项调查,进行古代发明创造的整理与研究,以及博物馆展示理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

根据规划,通过实施“指南针计划”,将逐步树立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科学地位,深入挖掘实证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科学价值,促进国家自主创新和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