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关键词解读广元昭化区创新建立的扶贫新模式
脱贫攻坚,既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8602户贫困户、29060贫困人口按期脱贫是广元市昭化区要坚决啃下来的硬骨头。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该区出台了“3+13”专项扶贫方案,而探索建立的安居扶贫、卫计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更是走在了前头,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的引擎。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将用四个关键词来解读该区创新建立的扶贫新模式。
关键词一:安居扶贫
据统计,昭化区土坯房数量达3.11万户,是全市土坯房占比最大的县区,让群众住上好房子无疑成为了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为此,该区探索建立了“建改保”土坯房改造模式,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保障一批“三个一批”方式,将新建和改造住房补助标准从1万元提高到2万元,通过“自己筹、银行贷、政府补”的形式,全面实施“六改六建一塑造”户办工程,有力促进了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对建不起、改不起房的特困户,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多渠道解决特困户住房问题。
6月19日,记者来到虎跳镇仙山村一组建卡贫困户何坤远家,他正忙着修建自己的新楼房。“我是全部都包出去了,整个修起来7万元,有90个平方。”何坤远一家3口人,曾经,土坯房孤零零地建在了堰塘边上,由于潮湿低矮,何坤远因为得了肺气肿,不仅花光了积蓄,还丧失了劳动力,一家人陷入贫困。
如何让他也能住上好房?该区因地制宜,将他的宅基地后靠,通过政策、捐款等方式,为其筹集了建房资金,看着即将完工的楼房,何坤远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今年,他已出栏生猪10头,毛收入2.3万元,还发展了1亩海椒,3亩冬枣,种了4亩粮食,脱贫一点问题也没有。
据统计,自“万户土坯房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全区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9292户,3万余人住上新房子,其中改造贫困户农房3500户,涉及困难群众1万余人,危旧房占农房的比例从2012年的68.7%下降至53.2%。
区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徐仕刚告诉记者:“到2018年底,昭化区将全面完成29个乡镇(街道)3028户建卡贫困户危旧房建设任务,其中新建1599户,改造1171户,保障258户,建聚居点143个。”
关键词二:卫计扶贫
昭化区坚持把卫生计生精准扶贫作为推进全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每年安排财政资金近1000万元,用于解决贫困群众“看病远、看病贵、因病致贫、贫困叠加”等突出问题,创新推出“家门口诊疗、政策兜底、劳动力恢复、结对帮扶”四大卫计扶贫工程,实现本级财政代缴建卡贫困患者参合费用100%,贫困患者区内住院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劳动能力恢复患者和特困患者救治费用实现“零支付”,探索出了一条卫计扶贫新路子。
如今,元坝镇光华村三组建卡贫困户朱明贵已经可以从事简单的劳动,“再也不需要人服侍了。”朱明贵长舒一口气。因双侧股骨头坏死,朱明贵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多年,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今年3月,昭化区卫计精准扶贫医疗服务队来到元坝镇,为朱明贵诊断后,立即把他送到了医院,并告诉他要尽快进行手术。想到自己的家庭状况难以承担高昂的手术费,朱明贵犹豫不决。让他没想到的是该区正在实施劳动能力恢复工程,即对通过治疗能够恢复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进行治疗,而他也成为了受益者之一。朱明贵先后做了置换左右侧髋关节手术,5.9万元住院、手术费全免。
想朱明贵一样,该区已有50余人作为首批恢复劳动力救助对象享受了这一特殊救治。
关键词三:教育扶贫
坚持“扶贫先扶智、扶贫更扶志”,昭化区创新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主打“提”,实现贫困家庭孩子“零费用”就读;抓实“结”,让贫困家庭学生“一个不落”上好学;着力“扶”,让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优;突出“改”,让农村学校成为当地最美风景。切实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体“读书难”问题。
今年6月,陈江乡罗江村困难户王近华看着女儿魏丽红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筹莫展,由于丈夫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了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王近华身上...王近华仅仅是该区众多因孩子读书问题陷入困难的家庭之一。
为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入校接受教育,昭化区加大投入,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800余万元,提高贫困家庭孩子就读保障水平,实现“零费用”就读。如今,“爱心助学”为魏丽红提供了助学金3000元和助学贷款8000元,魏丽红已顺利入学。
“全区幼儿一年入园率100%,三年入园率85.7%;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巩固率99.4%;“三残”儿童随班入学率90%。”该区教育局局长付健告诉记者。
据悉,该区还开展了“1+N”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行动,全区1400余名教师与46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建立了学生档案和“学业指导、身心健康监测、家社校沟通”四本台账。同时,昭化区坚持每年在教育上办一件民生大事,区财政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实施“智慧昭化教育工程”、“万件桌椅床改善计划”和“中小学生热水澡计划”,大力提升学校的装备水平,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四:就业扶贫
今年以来,昭化区综合分析全区建卡贫困户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劳务输出现状,坚持就业创业两轮驱动,以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创业带动和岗位开发等措施为切入点,率先出台了就业扶贫专项方案,通过提高全区贫困劳动者的创业就业能力,加快脱贫奔康的步伐。
6月17日,卫子镇刘家河村的建卡贫困户刘汉蜀冒着大热天也在山坡上放羊。“这可是我全部收入来源,辛苦点没得啥。”原来,刘汉蜀上有常年生病需支付大额医药费的双亲,下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子女,而一家人基本无经济收入,生活非常艰难。
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该区组建了创业指导团队对其实施“一对一”、“点对点”上门服务,并量身定制了山羊养殖创业脱贫项目。通过向村内养殖户“众筹”母羊的形式,帮助他降低发展产业成本。
去年,刘汉蜀筹集了十几只种羊,通过养殖发展,今年已达到了30多只,预计到明年能有70至80只。“今年底应该能出栏50只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今年应该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还准备申请点创业贷款,再扩大养殖规模。”对于现在的养殖产业,刘汉蜀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该区统筹农业、林业、住建、旅游等培训资源,紧紧围绕全区“4+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开展农业产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和工匠培训,来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同时,该区还通过建立劳务信息平台、拓展异地服务、落实创业政策、发挥典型带动、开发专项公益性岗位、提供专项就业见习岗位等措施,来进一步强化就业扶贫工作,力争开展各类培训2万人次以上,发放创业贷款4千万元左右,培育创业实体5千户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以上,组织劳动力资源转移1万人左右,累计实现贫困户劳务收入4亿元以上的“245514”工作目标。(郭兰 姜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