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川动力”

07.03.2015  17:49
  导语: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和国家战略的支撑。这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过程中,寻找关乎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成为关键。而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省份,四川未来发展的新机遇会是什么呢?

  3月的北京,农历新年刚刚画上句号,整个中国重新上路,人们再一次驻足于此,寻找变革的力量和发展的底气。

  至少进入两会时间后,四川省省长魏宏的心情应该会轻松一点。此前,这位西部最大经济省份的政府领导人正带领他的团队全力化解一场蔓延于实体企业之间的资金链断裂风波:这场风波让四川众多实体企业陷入困境,几近崩盘。

  而如今,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连最悲观的企业家都承认,“虽然日子还是很难过,但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当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突破“资金短缺、成本高企、市场萎缩”的藩篱时,一个新的工业模型就有可能出现。

  按照魏宏的观点,“工业经济尤其影响发展全局,必须始终放在第一位”,而工业的发展基础则是实体经济,因此,当他筹划2015年的工作计划时,他把“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在了首位。

  发展的紧迫性感源于形势的复杂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坦承,“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这位经济学博士出身的共和国总理随后宣布,把今年的GDP预期增长目标下调为7%左右。

  而在两个月之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GDP预期增长目标下调成为共识。在把全省GDP预期增长目标下调为7.5%一个月后,魏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危机蕴含着转机,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

  这意味着,政府不仅要“下深水解决企业困难,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研发优势,选择最具能力发展的产业、企业支持发展壮大”,还要“下决心抓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在“筑牢基础,稳住增长”的同时,四川还需要寻找更多新的增长动力。这种新动力一方面来自产业升级,包括技术提升,创新驱动;另一方面来自深化改革的红利,这其中包括以国企改革为代表的重点领域的改革事项;同时,政府加快自身的职能转变,加快简政放权,不断释放市场的活力亦是题中之义。

  这是一个可以期待的市场活力窗口。以正在进行的商事改革为例,改革一年来,全省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54339户,同比增长19.68%。从去年3月1日至今年2月底,全省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44273户,同比增长67.62%,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16.4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5968.56亿元,同比增长108.51%。

  当然,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和国家战略的支撑。在魏宏看来,四川发展的未来将受惠于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这其中包括“一带一路”、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等。

  这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过程中,寻找关乎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成为关键。而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省份,四川未来发展的新机遇会是什么呢?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详解四川未来发展十大机遇。

   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

  经济观察报: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后,在四川经济发展中,将扮演何种角色?

  魏宏:我们将最大限度集成国家和省对天府新区的各种支持政策,营造一流的宜业宜商宜居环境,加快建设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加快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支撑引领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四川在开放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观察报:四川将如何挖掘“一路一带”的政策红利?

  魏宏:四川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部,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是扩大内陆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和实施向西开放,打造西部大开放升级版的战略高地和重要依托。

  我们将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在沿线64个国家中筛选20个实施重点开拓,优选50个“双向”投资重大项目和100家省内优势企业重点促进、形成示范。

  经济观察报:政府工作报告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你认为,这一设想如何在四川落地?

  魏宏:我省把创新驱动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完善科技型企业发展政策环境,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相关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经济观察报:说到政策推动科技发展,绵阳科技城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魏宏:是的,绵阳科技城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城,去年,国务院批准同意绵阳科技城享受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绵阳科技城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比照执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先行先试政策的城市,已成为创新驱动的政策洼地,这一政策优势,将极大的带来高新技术项目和科技人才的大量涌入。

  经济观察报:新常态下,四川要实现转型升级,将着力布局哪些产业?

  魏宏:我省在把握发展大势、深入分析省情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了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与健康服务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成都第二机场红利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要建设成都第二机场?它的作用主要是什么?

  魏宏:第二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三个形成“一市两场”格局的特大型区域航空枢纽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成都新机场将助力我省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版图,进一步奠定我省在西部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观察报:依托新机场,是否会带动一大批产业集聚?

  魏宏:是的,在修建新机场的同时,我们还同步规划了空港经济区,规划面积约5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业和航空客运、物流、旅游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力争进一步放大成都在成渝经济区中的极核作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观察报:对西部省份来说,交通等基础建设薄弱是经济发展的短板?

  魏宏:这是以前,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能力和条件有了明显提升。以机场为例,全省民用机场达到13个、在建2个,成都双流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连续十年居中西部机场第1,航空第四城地位进一步凸显。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明显改善,使四川实现了从“西部终端”向“西部枢纽”的重大转变,极大拓宽了四川的经济地理空间,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观察报:反过来讲,资源要素是四川的比较优势,如何看待能源资源的经济作用?

  魏宏:我省能源资源得天独厚,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蕴藏丰富。这一时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短期看将创造大量的投资需求,有利于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经济平稳发展,长期看将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提供充足能源保障,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观察报:说说四川的城镇化发展吧,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一直受到很大关注。

  魏宏:可以说,我省的城镇化建设任务艰巨,但又潜力很大。一方面,我省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城镇化率比全国低8.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正处于加快推进时期。

  另一方面,我们决心到2020年,我省将引导约700万人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促进约8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

   十大机遇

  经济观察报: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你认为未来四川的转型升级有哪些机遇?

  魏宏:四川的发展是大有潜力的,未来有10个方面的机遇:

  一是,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新兴增长极。

  天府新区地处成都平原,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最优、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具有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体系完备、产业基础雄厚、开放环境优越、科教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等突出优势。

  二是,绵阳科技城享受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政策洼地作用显现。

  绵阳科技城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城,是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去年,国务院批准同意绵阳科技城享受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绵阳科技城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比照执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先行先试政策的城市。

  三是,攀西地区是全国唯一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国家对试验区建设建立了部省联席会议制度,在财税政策、科技攻关、资金安排、生态环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家层面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设立和支持,将给我省战略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重大的推动。

  四是,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在产业布局、互联互通等方面获得诸多发展机会。

  四川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部,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是扩大内陆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和实施向西开放,打造西部大开放升级版的战略高地和重要依托。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四川是一个重大机遇。

  五是,成都新机场获批立项,奠定西部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成都机场一期工程将建设3条跑道,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将满足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投资规模达到700亿元,加上配套建设“一高两快两轨”,初步测算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成都也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三个形成“一市两场”格局的特大型区域航空枢纽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六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跨越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

  我们以综合运输国际大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以成都为中心、辐射中西部、连接国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已形成了包括7条铁路、15条高速公路和1条水运航道的23条进出川大通道。全省民用机场达到13个、在建2个,成都双流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连续十年居中西部机场第1,航空第四城地位进一步凸显。

  七是,四川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为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四川能源资源得天独厚,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蕴藏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占全国的26%,居全国首位;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7.2万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页岩气资源可开采量为4.4万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2014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617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四川盆地生产天然气273.3亿立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

  八是,新型城镇化潜力大,内需拓展的空间巨大。

  未来几年我省每年将增加110多万城镇常住人口,会催生和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镇地下管网、排涝防洪、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九是,四川是西部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具有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机遇。

  2014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2200家,创新型企业达1623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2000亿。申请发明专利3.2万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625件。创新投入总量、创新人才、创新机构、创新成果、企业创新能力均居西部第一。

  十是,积极培育“双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四川把“双五”产业培育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推进“双五”产业率先突破、重点发展,带动我省产业向高端迈进,无论是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还是在产业水平方面,都将进一步推动四川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产业后劲。 (记者 李超 宋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