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成都“宝贝田”扩建百亩 搞农业观光教育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紧挨沙西线的试验田将在它地扩建百亩。
该国家杂交水稻试验田于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扩建
将打造为集科研、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基地
在成都犀浦镇,有一片不起眼的农田,一群戴着眼镜的“农民”,十年来重复着播种、插秧、防病、治虫、秋收。
它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试验田,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手建起的“宝贝田”。近来,部分试验田因施工被占,基地已在郫县三道堰扩建新的试验田。而这新试验田也会成为西南首个杂交水稻科普基地,周末带孩子观光,去袁隆平的试验田里插秧,新年开春就能行。
说起袁隆平与他这片“宝贝田”的感情,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彭甦对三年前的那一幕仍是记忆犹新:顶着烈日,袁老不戴草帽也不打伞,走路像跑一般来到田边,脱鞋就径直下了田……
2006年,袁隆平亲临成都为他的“宝贝田”揭牌。资料图片
宝贝田的身世
上一次来成都袁老头顶烈日脱了鞋就下田
初建/
为四川定制,袁隆平来蓉揭牌
1月27日寒冬,水稻早已收割完毕,试验田只剩下一洼枯草,他却没停下来,在田垄上穿梭,照看培育的反季节草莓。
“小春时种经济作物,让农民增收,也可以致富。”说话的人是彭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和水稻打了10多年交道。
整个基地占地53亩,位于成都绕城高速和沙西线的交汇处,晃眼一看,除开多了两栋房子,和普通农田没什么差别。
不过,这片试验田选址在这里可不简单,要考虑土壤、光照、温度、湿度、水源等因素,经过10年精心培育,试验田才达到了杂交水稻科研的高标准要求。
2006年,袁隆平亲自来为成都分中心揭牌。成都分中心,也是袁隆平专门为四川、乃至西南的气候地理环境“量身”定制的,直接受他领导开展科研。
扩建/
100亩新田,要搞农业观光教育
试验田和沙西线只隔着一层铁丝网,因为工程施工,基地会有17亩的试验田被占用,面积缩水三分之一。考虑到下一步的发展,基地已经初步选定了一块新址,它位于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100亩的新试验田,是现有的两倍。
“青杠树村环境好,沟渠纵横,很适合做试验田。”彭甦解释,整个成都分中心不会搬迁,相当于扩建了一块新的试验田。试验田面积扩大一倍,用处可不止是杂交水稻,新建试验田将会被打造为集杂交水稻科研、农业观光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基地。“袁院士一直希望有更多青少年,来学习、从事杂交水稻和农业科学。”
不同于其他学科,杂交水稻的研究,是在农田里摸出来的。青少年学习,也要从插秧、施肥、除草这些基本功做起。开春后的4月份,周末带着孩子观光,去袁隆平的试验田里播种、插秧,已经触手可及。
关爱/
上一次来,袁老脱鞋就下了田
袁隆平上一次来成都的情景,彭甦记得很清楚。那是2012年,袁老来到成都专门查看“Y两优973”。
水稻收割之际,太阳时常火辣辣,袁老来视察的那天,正好烈日当空。“他身体很好,不戴草帽也不打遮伞,走路像跑,脱鞋就下了田。”彭甦说,看到“Y两优973”长势喜人,袁老很高兴。
在“Y两优973”试验田里,袁老一眼就看出了优点:“稻穗压得低能防倒、稻叶尖且直,能更好吸收阳光。”袁老指出,这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很适合在四川省及西南等光照不足的地区生长。
“袁老早年在重庆读书,还经常参加游泳比赛。”彭甦说,袁老和四川人交谈时,都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话,让人备感亲切。目前,由成都分中心承担部分工作的由袁隆平亲自主持的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选育,已经结题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