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届小微企业投融资峰会:ppp创新成破解融资难新模式

25.09.2014  13:26

        中新四川网成都9月25日电 (刘彦君)“PPP投融资模式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举措,让中小企业及其它民间社会机构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市政建设、科教文卫等公共项目中,通过自身技术积累+项目运作+融资,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表示。

        24日,由成都市工商联、成都市社科联及弘杨智库联合主办的“首届助力小微企业:产融结合·投融资高峰会议”在成都举行,这是成都今年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有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高峰会议,会议吸引了超过300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和60多家银行、私募、风投、创投、担保、小贷等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

        本届高峰会议主题为“金融服务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金融机构服务难、以及中小企业成长难的“三难”问题,并为从初创期到扩张期的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资金支持提供全程服务和解决方案。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就是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改革的催化剂,也是让广大中小企业参与到公共项目当中,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杨继瑞在“ppp融资模式: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搭伙求财的路径及举措”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小微企业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在逆境中发展,首先要大唱“国际歌”——审时度势、突出特色、不断创新、努力经营;其次,要高唱“东方红”——学会巧妙借助外界力量,高效整合资源,迅速发展壮大自己,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改革的关键始终是行业重组和明确职能。具体来说,它要求重新审视和分配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和服务供应商的职能,特别是资本运用和提升效率。

        “政府有时会将PPP当作启动行业改革议程的讨论和做出改革承诺的推手,PPP是其中一个突破口。”成都市工商联合会主席孙明在“ppp投融资模式与小微企业发展”的圆桌会议上指出,与BT(建设-移交)和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相比,PPP模式更强调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部门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民间资本进行项目建设和运作,还能带动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之间进行高效竞争,从而保证公共项目和半公共项目能够高效运转,政府和企业借此将实现双赢。

        “民间和社会团体可以通过公共项目合同和政府或国有企业的参股、担保较便捷获得商业银行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濠吉集团董事长严俊波表示。

        此外,新三版投融资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遇也成为高峰论坛的另一焦点。“小微企业融资难很大原因是信息缺失,银行无法有效对企业做出判断。新三板上市路径,将有力推动更多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实现融资和快速增长。”上海瑞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吴荣国表示。

        “新三板正逐步建立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有望在未来成为资本市场的造梦机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坦言。

        会上,弘扬智库联合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发布了高新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产融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