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两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25.09.2014  10:29
核心提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是当务之急。那么,造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降低小微企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是当务之急。那么,造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经济师赵玉睿。

      供需结构失衡加重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记者:造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玉睿:从供给方面看,结构不对称缺乏与小微企业相适应的银行体系,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成因之一。我国银行体系主要由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组成。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收益匹配和风险防范要求更倾向于服务资本雄厚、财务实力稳健的大中型客户;政策性银行主要为基础设施、重大技改项目、进出口成套项目、农产品(000061,股吧)收购等特定领域服务,同时政策性银行不从事结算等服务,经营范围窄,不直接面对融资客户,由商业银行代理转贷,对小企业的服务和影响有限;出于盈利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也大量投向大中型客户。目前,我国尚缺一批专门定位服务于小企业的银行机构。从国际经验看,单纯的商业化金融市场服务和政策性银行服务都解决不了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因为融资难主要是初创和成长阶段的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本薄弱、财务状况欠佳、市场前景不稳定,难以满足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开展金融服务的盈利和风险防范的商业性要求。对成熟阶段资本相对丰厚、财务状况良好的向大中型企业方向发展的优质小企业,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是乐于提供服务的,其融资并不难,相对也不贵。因此,出现了一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边上市公司手握大量“闲钱”从直接融资市场到间接融资市场套利。2014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仅为2022亿元,而同期276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相关上市公司拟动用或已动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总额高达1209.75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同时政策性银行由于规模和覆盖面有限,也难以全面服务初创和成长阶段的小企业。出于商业盈利要求,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采取利率覆盖风险的贷款风险定价方法,最大违约损失、资本成本、净收益率等三项核心决定贷款价格。由于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相对高,国内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水平最高,一般高达60%~70%,即便是优质小企业贷款利率也上浮10%~30%,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需求方面看,总需求不足,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外部债务融资需求增强,进一步抬升了融资成本。当前我国货币总量不小,货币供应量(M2)已高达近120万亿元。融资成本高的成因在于企业盈利弱,现金收入减少,可用资金过少,债务过多。也就是基础货币不足,货币乘数过高,债务创造货币过多。央行购买外汇等资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或购买资产)供应基础货币能向实体经济直接注入货币提振需求。受人民币升值和财政支出力度减小影响,自2010年至2013年基础货币的两个主要投放渠道经常账户盈余和实际赤字占GDP的比重出现双降,分别从4%降至2.1%,2.49%降至2.1%。导致基础货币增速一路下滑,从2011年23.20%降到2013年7.40%。与此同时,货币乘数持续攀升,从2011年3.79升至2014年二季度4.32。基础货币不足,货币乘数高表明货币供应的增长严重倚赖债务创造货币,即货币供应主要来自投放贷款以及影子银行等货币杠杆产生的派生存款,其结果是社会自有可用资金减少,融资需求增多,抬高利率。其作用机理是,汇率、利率提高减少内外需求,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下降,内部盈余积累能力减弱,外部融资需求增强,进一步抬升社会融资成本。例如,国内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重从2011年的7.8%升至2013年的9.8%,创近十年新高;净现金流从2010年的2%降至2013年0.25%,现金存量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1年13.8%降至2013年12.2%;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的60.2%升至2013年的60.9%。当前国内企业更多债务用于新债偿付旧债或收购已有资产,对新的实体资产的投资额占已有资产(包括土地)投资额的比重从2008年的100%降至2013年的70%。由于此类债务融资需求无益直接提升经济活动水平,信用投放的经济拉动效应边际递减,非金融企业债务每新增1元带来的经济增量从2008年的0.7元左右降至2013年的0.3元左右。因此全面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单纯加大信贷投放无助于去杠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稳定经济。

      供需两端同步发力降低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记者:您认为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应该从何着手?

      赵玉睿:首先,考虑形成一个适应小企业需求特点的多层次银行体系,有效提供金融供给,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可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组建一批地方小型非营利性银行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填补对初创和成长阶段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空白。地方小型非营利性银行的服务定位于,为符合信用评级要求的当地小企业直接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由于地方小型非营利银行借助于财政贴息和政府信用担保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同时由于此类银行保本微利的公益性要求,相比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其服务费和利率一般能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有助于小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二是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开展贷款定价创新、产品创新、风控创新,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可积极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产品模式,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以自身信用作为保险标的投保,获得保险公司为企业还款能力提供保险并以此获得银行贷款。当企业因故不能如期还款时,保险公司将向商业银行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可依托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技术控制风险。依托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构建一个信息化的处理平台,以此满足小微企业贸易融资小额、频繁的特点,让大规模批量叙做小额贸易融资成为现实,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发放程序、经办环节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根据平台企业的历史数据和现在的模式数据加强对企业的随时跟踪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商业银行营运成本的降低和小微企业风控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其次,宽基础货币提振内外需求,紧信贷去杠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一是稳定汇率,保持经常账户盈余。稳定汇率可增强企业外部市场产品竞争力提振外部需求,由此带来的贸易盈余利于企业增加现金收入,降低债务及其成本。目前出口对经济增长仍为负贡献,提升空间大。二是以国债资金为来源,实施充分就业财政政策,适度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财政支出是基础货币投放的另一重要渠道。加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能在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时,维护住工商业等实体企业的利润率,企业盈利了才能够保住收入和就业。内需不足产能过剩时,生产设备因消费不足而闲置,店铺因没有租户而空关,信用风险积累银行不能再为建设更多的工厂、更多的租赁设备、更多的住房融资。相比而言,政府拥有征税权和货币发行权,没有利润驱动,能通过财政支出扶持实体经济。我国企业债务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企业“三角债”应收账款的一大源头。通过运用中央政府支出购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等手段,替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释放出基础货币盘活存量货币,可使企业增加现金收入抵消债务,从而减弱实体经济对信贷等债务融资的需求,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此外,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公益性强,不宜追求过高资本回报、不宜过多由平台企业商业化运作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