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进入“拥江时代” 做旅游产业“航母”

06.08.2015  12:41

  随着横跨嘉陵江东西两岸的凤凰大桥竣工通车,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进入了“拥江时代”,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快速转型,后发赶超?成为蓬安最为紧迫的发展任务。站在蓬安新的历史发展节点,蓬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温桂彪凝聚班子智慧,形成发展共识--调整完善各类规划,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开发两岸资源,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提升城市的集聚力、承载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借鉴遂宁经验,实施拥江发展

  登临龙角山顶,眺望位于蓬安县锦屏镇的相如故城,嘉陵江宛如一条玉带,绕城而过,让蓬安县城与相如故城形成一个天然太极图,镶嵌在绿意盎然的大地上……

  如何把嘉陵江这篇水文章作好,如何把大自然赋予给蓬安这么宝贵资源利用好,如何把城市的刚性与水的柔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历史的、自然的、人文的、科技的元素融为一体,用水的灵动让城市富有生机与活力,让嘉陵江成为蓬安最靓丽、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名片?这无疑交给蓬安决策者一张百姓满心期待的答卷。这既是答卷,这同时也是一次全面的蓬安重新定义,当这个曾经偏江一隅的滨江城市开始拥江入怀时,一个关于城市的理想正在全新勃发。

  “要学习借鉴遂宁的经验,按照‘一江两岸三区’的城市功能分区,实施‘拥江发展、跨江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7月28日,在全县“解放思想、寻求突破”座谈会上,温桂彪这样破题。他认为,要利用总规第四次修编和控规第二次维护的契机,聘请具有最高水平的规划团队进行规划,要坚持一张蓝图做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绝不能因新干部上任,就开辟另外的战场。“我们一定要抛弃传统的农耕思维方式,视野要拓宽,理念要更新,定位要准确,要舍得花钱、舍得付出,让城市规划体现科学性、前瞻性、人文性,一定要给后人留下赞叹,绝不要留下遗憾。“

  区划调整 两岸发展无缝对接

  滚滚嘉陵江,在浩浩荡荡的绵延奔流中,滋润着蓬安两岸不断成长。

  对于一江两岸的人民而言,虽然隔江而居,分属两地,却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二为一的幸福是一种愿望。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她扩张的步伐被阻隔在江边,对岸的资源不时撩拨着她敏感的发展触须,拥有了一次次跨过去的冲动,合二为一的发展是一种渴求。这种愿望和渴求,就是一江两岸人民对大融合的期盼。

  “一江两岸融合是大势所趋。”温桂彪认为,推动一江两岸融合发展,重在完善规划体系。他认为,首要解决功能分区的问题。目前,蓬安城市“一江两岸三区”的功能已初步明确,即主城区作为行政区、商务区,主要布局现代服务业,锦屏新区主要布局文教、旅游,河舒新区主要布局工业。其次解决多规合一的问题。要完善城市总规、控规、详规,形成纵向上的规划体系。同时,要以总规为纲,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路网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方面的规划,做到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有机融合。再者要解决全域规划的问题。要从区域和城乡整体入手,把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县城镇规划总体框架,推进交通、供电、燃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内外联网、区域对接、城乡覆盖,实现产业成片推进、规模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如今,每当傍晚时光,主城区到锦屏故城休闲、健身、品尝美食的市民明显多了,而让嘉陵江东岸市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嘉陵江西岸的中坝村蔬菜在蓬安有了直销店,可以随时购买到绿色无公害蔬菜,一江两岸人民已紧紧相融。

  内优外联 做优现代田园城市

  进入“拥江时代”的蓬安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面对机遇和挑战,蓬安按照全域蓬安的理念,在深入调研、认真谋划后,对一江两岸进行了科学规划,按照“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的模式,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让主城区拥抱嘉陵江。

  从“滨江”到“拥江”,虽然只有一字之变,给蓬安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面积的变化,更引发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虽到蓬安履新不久,但随着调研的逐步深入,蓬安县委副书记、县长蒲国有着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全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南充9县(市、区)工作重心的逐步转移,未来的县域经济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蓬安必须要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突出重围、后发赶超。”如何后发赶超?如何“弯道超车”?“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把城市‘环’起来”。蒲国认为,一是要抓住县城总规第四次修编和控规第二次维护的有利机遇,规划好主城区、锦屏新区、河舒新区的快捷通道,规划好每个城市组团的骨干道路,把“三区”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要抓好绕城北路的可研论证工作,连通凤凰大道、凤凰大桥和嘉陵江大桥,形成城市外环线,初步勾勒蓬安2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三是要用好用活棚户区改造政策,特别是县城规划区内农房拆迁可以纳入棚改范畴的政策,抓好征拆工作,畅通城市出入口,打通道路卡口,尽快形成“网状布局”的城市道路体系。要适时重启县城东入口、北入口改造工程,把道路拓宽、拉直,改善城市对外形象。要尽快启动原植物油厂片区、看守所片区棚改,打通相如广场至建设中路、磨子街至笔架山的通道。要加快推进原织布厂片区、城南市场片区等在建棚改项目,打通嘉陵西路至凤凰大道、小南街至紫苑街的通道。特别是要抓紧论证农行建设中路营业点和原审计局住宿楼棚改项目的可行性,为早日打通建设路至凤凰大道的通道奠定基础。

  “一桥飞架南北”后,消除了嘉陵江天堑的制约,有效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蓬安也将步入真正意义上的立体交通时代,为城市拓展带来最大空间。

  城市要拥江发展,一两条过江通道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蓬安从最有基础、最见成效的地方抓起,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各项工作,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正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而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更是关键。蓬安正构筑一江两岸连接的四面开放、内通外畅、水路公路铁路三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在对外交通上,蓬安将主动对接“南西蓬”发展战略,继续有力推进顺蓬营一级公路前期工作,抓紧启动高(坪)蓬(安)路、射(洪)蓬(安)路的可研论证,全力争取营蓬仪阆高速过境蓬安的最佳线路和互通出入口,多打通几条与南充的快捷通道,为全方位融入“南充半小时经济圈”创造条件。在对内交通上,要及早实施嘉陵江马回库区竹林溪作业区进港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公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的快速转换。

  做旅游产业“航母” 生态蓬安将后来居上

  记者获悉,最新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已将蓬安纳入“嘉陵江流域文化生态旅游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蓬安将以“生态旅游体验区”来定位蓬安旅游,依托已建成的“嘉陵第一桑梓”4A级旅游区,坚定不移抓旅游、兴旅游,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统筹好上下游、左右邻的关系,进一步用好生态旅游体验区这个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也是推动城市跨江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坐拥一江两岸资源优势的蓬安将选择“左右逢源”,积极参与区域间在金融、经贸、旅游等领域的对接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谋划能够“接应”成渝经济区的产业梯度转移。

  目前,“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为相如文化植入蓬安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之一,且以喜剧落幕,成为千古绝唱。蓬安旅游区建成东方爱情圣地大有可为。“司马相如是中国的辞宗赋圣,其文学地位在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所以围绕司马相如的浪漫爱情、浪漫文化做旅游,蓬安旅游是可以走向国际市场的。”对蓬安旅游,县政协主席陈鹏泉情有独钟,他建议,“十三五”可把旅游产业作为蓬安新的产业“航母”来建造,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业,延伸上、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并做好这样几个融合文章,一是旅游与文化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除了相如名人文化,蓬安还有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有两个重要文化成果《相如长歌》和《蜀红》,还有很多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要植入旅游,文艺表演进景区。二是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说具体点,就是旅游与有机农产品融合发展,让蓬安能成为“舌尖上最安全”的旅游城市。三是旅游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融合,可把蓬安正在搞的新村聚居点建设和星级农家乐结合起来做,既有居住功能又有经济功能,效益就会放大。四是旅游与工业融合,可围绕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来做,餐桌上用不完的农产品,可以加工成旅游商品,让游客带走。蓬安有佳美、雨润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了,旅游与工业结合起来,思路就宽了,企业就活了。五是旅游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养老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这个作为新型产业是有广阔前景的。六是旅游与城市融合,蓬安旅游优势资源大多在城市规划区,嘉陵第一桑梓规划的13个景区也都在城市规划区,建设浪漫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七是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把嘉陵江蓬安段(89公里)建设成为南充的生态屏障(走廊),把县城三个规划区大范围的生态建成南充的生态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城等系列生态名片,蓬安可以后来居上。

  拥江发展的大幕已然拉开,生态立城的姿态已经立起,如今的蓬安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着既定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