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七进七帮解难题 走访群众10万户

21.08.2014  03:10

为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蒲江县全面深化“走基层”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进支部,帮助解决班子建设、队伍教育、活动阵地等难题;进农村,帮助解决发展思路、产业项目、民生工程等难题;进社区,帮助解决小区管理、环境卫生、文体活动等难题;进企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职工生活、引才留才等难题;进学校,帮助解决校园环境、学生教育、工作条件等难题;进医院,帮助解决就医服务、技术提升、医疗设施等难题;进家庭,帮助解决民生诉求、生活困难、矛盾纠纷等难题的“满怀真情走基层、七进七帮解难题”活动,优化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从群众最基本需要入手

 

奠定山乡发展基础

 

水电气光纤,这些对于居住在城市的人来说,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基本生活要素,但对于生活在山区的部分群众来说,却是亟盼解决的大事。

 

蒲江白云乡是我市最南端的山区乡,境内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原来的生活用水,仅靠一座县建乡管的小水厂,水源不稳定、水质差,大部分群众只能靠天吃水。而山区用电更是“头疼”,一到刮风下大雨,就要停电检修。唯一没有通天然气的乡镇,唯一没有沥青油砂路面的乡镇,这些都是曾经白云发展后进的标注。

 

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三层的、两层的,家家户户都有大阳台,周围绿树掩映,桥楼村的雷敏对搬进新村“云栖家园”感到很满意。“现在每家住的都是小别墅,水电气光纤全部免费入户。”与过去的居住条件相比,雷敏觉得有天壤之别。

 

而这样的新村,有9个分布在白云乡的各个村附近,“等白云的旅游环线公路修好,驱车行经白云,这些分布在山间各处的色彩明快的一个又一个新村将是白云一景。”白云乡党委书记陈春涛憧憬着白云乡的未来。

 

从群众最亟盼的问题入手,白云乡依托新农村建设,实施水、气、光纤和公路全域配套建设,建立“走基层”常态化机制,收集群众诉求,带着问题下村、怀着爱心入户,切实为群众办事。

 

很多白云的群众对于干旱时靠消防车送水都有深刻记忆。现在,这种状况即将得到解决。白云乡全域自来水建设项目于去年12月全面启动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水管管线总长45余公里。目前已经全面完成4个高位水池及管网铺设工作,整个工程投入运行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白云乡6个村9个农民新居1080户、4000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覆盖90%以上的农户用水。

 

为了实现全乡的9个新村小区群众用上天然气,去年12月启动天然气管线铺设安装工作,总投资2800余万元,目前,鞍山村、蜈蚣村两个小区已经完成工程建设和验收工作,正在逐户开通天然气。

 

我们小区用上光纤宽带、数字电视,和城里人一样方便了。”蜈蚣村村民刘制成这样对记者说。为了改变山区信息闭塞,让山区群众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全乡光网智能化工程总投资280万元,该工程建设已经全面竣工,已经入住小区的蜈蚣新村、云栖家园、白云人家一期群众正在逐步开通数字电视和宽带上网,开通率达80%以上。

 

审批“瘦身

 

让项目发展更流畅

 

花样年项目的报建部经理黄庆,今年开始着手花样年在蒲江项目的二期报建手续,不到一周,程序完毕,相比过去同样的程序,办理时间缩减三分之二。这样的“高效”并非偶然,从今年2月起,蒲江建设局就开始启动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简化程序,整合办事部门,最大化缩减办事时限。蒲江的企业、项目运营方,都像黄庆一样感受到了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过去几层楼多个部门上下跑几趟,一次办不完,还要跑多次。现在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带齐资料,一个窗口办结。”蒲江县建设局负责人这样评价改革的结果。

 

换位体验,走访调研,找准病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蒲江县建设局班子成员带队,先后深入到花样年、保利、合联、青蒲公司等蒲江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及施工现场,一对一听呼声,充分征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查实建设项目报建存在“审批事项多、审批范围广、审批过程不够规范、审批监管力度不够”等具体问题。对县级事权范围内的报建审批行政许可和办理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和逐项梳理,查出了一批阻碍市场活力的许可事项、监管环节。按照不违法不违规、公开公正和务实高效的原则,与政务公开、队伍建设、效能建设结合起来的规范性要求,制定了推进审批程序优化、环节消减、职能归并的具体路径和22条举措,保证改革举措在基层落地生根。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该县建设局前置审批部门由14个减少为3个,申报资料由65项减少为12项,承诺办结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为6个工作日。同时,设立蒲江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分中心,采取“一窗进出”机制,实行集中受理、统一代办,提高服务效率,避免企业“多头跑”。

 

而这样的改革创新,在蒲江全县的各个部门全面铺开。创新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压缩审批时限,截至今年6月,全县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法定时限为21762天,通过全县各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大幅度承诺提速办理,承诺时限缩短为3322天,承诺提速率达84.41%。行政权力精简388项、转为服务事项61项。

 

党员全员参与

 

走访对象覆盖全域

 

据了解,蒲江“七进七帮”活动开展以来,对领导干部带头做了刚性规定,决不能敷衍了事。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定点联系1个乡镇、1个村(社区)、1所医院、1所学校、1家企业、2户贫困户,每月至少对联系点走访一遍、牵头协调解决1—2个具体问题。各县级部门与乡镇也层层建立了定点联系制度,确保每个领导干部都有2个以上联系点。以乡镇和部门为主体,分期分批组织机关干部走进联系点,收集支部、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的情况,为制定帮扶措施和帮扶项目提供依据。全县62个县级机关单位、83个机关党组织和1200余名党员干部全员参与了活动。

 

走访对象覆盖全域。县领导和县级部门满覆盖联系全县132个村(社区)、15家公立医院、25所公办学校、7万余户自然家庭以及62个企业党组织和未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上企业,每名党员干部确定1—2户困难户。据统计,目前,该县党员干部走基层共计13220人次,累计走访群众101176户。

 

注重台账管理,民情民意尽知晓。对收集到的问题,逐项梳理、研究审议,分清问题属性。按照分级、分类、分批办理的原则,逐级建立“七进七帮”问题事项台账。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力所能及提供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支持,推动扶贫开发,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拓宽增收门路,提高群众发展致富能力。着眼群众所急所盼,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安居、饮水、行路、用电、通讯等民生问题。结合医疗卫生和教育系统实际,帮助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就医就学环境不佳等问题。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帮助解决行政审批事项、生产经营、发展环境、引才留才等问题。送文化、法律、科技、政策到村(社区),不断丰富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载体。

 

满怀真情走基层,七进七帮解难题”的活动,正在成为蒲江优化体制机制、转变干部作风、解决群众诉求、加快推进蒲江特色发展的重要工作机制。本报记者洪继东 文/图

 

靠制度走好

 

最后一公里”

 

□程锦坪

 

基层是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走实、走稳、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说,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为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蒲江县全面深化“走基层”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进支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家庭,帮助解决民生诉求、矛盾纠纷等难题的“满怀真情走基层,七进七帮解难题”活动,优化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赢得了群众好评。

 

联系服务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与蒲江县一样,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群众“家门”,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践行群众路线永无止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仍要尽心尽力、以心换心,真正放下姿态体恤群众、关心群众,切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把困难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阻力化解在基层,全面突破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拆掉干群“隔心墙”,打通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