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芦山震后重建纪实:梦想 在废墟上生根
4月19日,游客在四川雅安雨城区上里古镇游览。本报记者 赵 晶摄
4月19日,四川雅安雨城区龙泉村集中安置点,小朋友在刚刚搬入的新居前玩耍。经过近8个月的施工建设,该安置点主体基本完成,15户已具备入住条件。本报记者 赵 晶摄
原标题:梦想,在废墟上生根
4月20日,一个特殊的日子,记者重访四川芦山。
去年的这一天,这个山区小县因7.0级强烈地震而为全国人民牵挂。今天,初夏的山林已有些郁郁葱葱。若不是大规模的建设场景,还有偶尔映入眼帘的山体滑痕,我们几乎找不到去年的记忆。芦山人民没有被灾难摧垮,正在为自己一个个美好梦想而奋力打拼。
安居梦:
建起新房有盼头
房子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也直观地记录着芦山一年的变化。
四川省始终把城乡居民住房重建作为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
“侨爱新村”位于芦山县思延乡,由重庆建筑设计院设计,规划入住270户。施工负责人史家清介绍说,为让受灾户早日住上新家,他们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首批21栋、50户的主体工程不久就能完工。
热火朝天的“侨爱新村”工地上,经常能看到一位戴着蓝色安全帽的老大爷,他名叫晋照祥,是本地村民,被村民票选为村“自建委”主任。“我全程盯着施工人员绑钢筋和浇筑混凝土,房屋质量肯定没有问题。”晋大爷说。
芦山引导成立居民、村民自建委员会,让受灾群众直接参与规划设计、造价评审、施工队伍比选、施工监督、工程验收、抽签选房等全过程。“现在聚居点修房子,大小事情都是我们说了算。”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村民李万忠对此很满意。
在灾后重建中,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向灾区免费提供了36套农村住房设计方案,供群众比较选择,及时明确城乡住房新建和维修加固补助标准,并加大住房重建信贷支持。分散建房的户均可得到3万元左右的国家补助资金,并可在贷款贴息和优惠利率政策的帮助下,从金融机构获得宝贵资金。
由于抗震性能较好、建设快,许多农户在自建房时青睐于轻钢结构和传统的木架结构。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新村村民陈宗强就采用了轻钢结构,如今他家的新房已基本装修完毕,马上就可以搬新家了。截至3月底,灾区新建城镇住房已开工53.6%,受损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开工98.9%,新建农村住房开工92.8%。
发展梦:
振兴产业增特色
发展凝结着人们对明天的期盼,也带给灾区人民最大的希望。
雅安在重建中按“绿色低碳、适度超前、产业高端、产城一体”的思路设立了雅安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将科学分配相关收益。飞地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3年重建完成后,建成区将达10平方公里,园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
在雅安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的大型规划图前,下班路过的陈兵看得格外仔细,37岁的他家住名山区永兴镇瓦窑村。陈兵说,以前打工需要到北京、成都等地,如今灾后重建工作机会很多,打点零工每天就能挣不少钱。
记者在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生产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职工倒班宿舍和食堂都已施工至第四层,从去年7月开始动工的生产车间正进行封顶作业。该项目是王老吉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个自建生产基地,以产业援建“造血”方式助力灾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一期年产值将达11亿元,可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王老吉公司雅安片区主管谢俊吉说,项目很快就会基本完工,公司已在当地招聘工人。
产业重建为灾区群众就业、增收提供有力支撑。4月初,雅安市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中,共签下31个产业重建项目,总投资额达234.5亿元。灾区既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吸纳灾区群众就业,又注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表示,“目前正处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中央和省上支持雅安灾后重建的相关规划、政策、资金等都已明确或到位,各项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交通梦:
条条大路连四方
路是四川人民祖祖辈辈的期盼。蜀道难为世人熟知。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修路是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
经国道318线从雅安城区到芦山县、宝兴县等重灾区,飞仙关是一道绕不过的关口。道路沿河蜿蜒向前,紧邻深渊,宽度只容两辆车擦肩而过。记者来回穿行数次,虽然车速不快,但并没有出现堵车现象,这得益于道路指挥系统高效运转和相关人员辛勤奉献。国道318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开始动工,飞仙关隧道已进场作业,两三年后工程完工时,来往车辆就可以告别危险路段了。
4月17日,在雅安城外的国道318线雅安城区过境段灾后重建项目(北外环线)现场,雅安市市长兰开驰说,新建一条绕城过境公路,是全市人民多年以来翘首以盼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了。长期以来,国道108线和318线从雅安城区穿城而过,给城市管理、交通维护带来巨大压力。北外环线建成后,将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听说记者要去更远的地方查看交通建设情况,天全县多功乡仁义村村民王红琼主动请我们免费搭她的小汽车前往。通村道路虽然不宽,基本只能容一辆车通行,不过王红琼却很满意。她说,“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国家修建了这条道路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好几家人都买了农用车或面包车,相信以后路会越来越畅通。
2014年4月20日,芦山强烈地震整整过去一周年。这一天是农历谷雨节气,“雨生百谷”,正是播种希望、萌发梦想的时节。梦想太多太多,都在曾经的废墟上悄悄发芽、生根。
用勤劳之手“补天”
杨开新
四川雅安年均降雨量大、频率高,被称为“雨城”。科学家解释称,雅安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来自大洋的暖湿气流受山势影响陡然抬升,遇冷凝结便形成充沛降水。不过,在当地传说中,当年女娲补天时忘了这里,所以千百年来天上一直漏水,所以此地又称“天漏”。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几年里,汶川8级特大地震和芦山7级强烈地震,相继重创这片土地。面对无情天灾,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不等不靠,在全国人民的援助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美好家园,逐步缝合地震带来的伤疤,展现出用勤劳之手来“补天”的壮举。
震后仅仅一年,栋栋新房就已在废墟里“长高”,家家户户步入正常生活轨道,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大灾大难都能克服,又有什么困难不能越过,又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