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灾后重建:怎么建怎么管,百姓自己说了算

17.04.2015  19:26

  芦山灾后重建:怎么建怎么管,百姓自己说了算

  从“自建委”到“自管委”,形成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

  新华社成都4月15日电 (记者董小红 吴晓颖 杨迪)新村怎么建,群众自己说了算。

  在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中,一些村民发明的“自建委员会”在灾区“遍地开花”。农房重建完成后,“自建委”逐步转型为“自管委”,成为灾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

  “与其政府大包大揽,不如让百姓自己说了算

  4月的雅安,草长莺飞,万物复苏。记者来到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远远就看到一栋栋别墅般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整齐排列,典雅大方。

  在芦山地震中,黎明村损失惨重,全村120户房屋倒塌,500多户房屋受损严重。但震后仅两个月,黎明新村聚居点就开工建设,成为灾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这么快动工,得益于‘自建委员会’的建立。”芦阳镇党委副书记彭德华说。重建启动后,虽然明确了统规联建,但房屋建成什么样?新房内外如何布局?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有基层干部提出,“与其政府大包大揽,不如让百姓自己说了算”,建议引导群众选举代表,成立“自建委员会”,让群众自己做主。

  很快,村里组织全体联建农户选举了13位业主代表,灾区新村建设第一个“自建委员会”应运而生。“从户型选择到质量监督再到资金监管,都由村民们商量决定,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聚居点的建设很快动起来。”黎明新村“自建委员会”副主任齐学军说。

  “面对住房重建量大、时间紧、地方人力有限的困境,一些乡村‘发明’出的‘自建委员会’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赖荣说。

  数据显示,震后不到两年,雅安市7.8万余户“农房重建”已全面完成;“城房重建”总任务3.3万余套,完工率已超过三分之一。

  解决棘手问题的“大管家

  “自建委员会”很快在雅安灾区232个新村聚居点全面推开。灾后新村重建中,从规划设计、价格谈判、项目实施到资金管理、质量监督等,都由群众自己说了算。

  手拿一把小圈尺,量钢筋制作间距,量房屋框架尺寸……从去年11月新村开始建设至今,无论刮风下雨,70岁的晋照祥每天都在工地上转悠。

  晋照祥家住芦山县思延乡草坪村,曾做过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人员,重建开始后,被思延乡草坪村村民推选为侨爱新村自建委员会主任,负责房屋质量监督。“不管施工方做什么工序,我都要在场,鸡毛蒜皮的错误都要纠正。每道工序做完,必须经过我检验、抽查,合格了,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对这份“新工作”,晋照祥非常上心,建房期间,几乎每天要泡在工地上十几个小时。“当‘自建委’主任,责任大、事情多,为啥要这么掏心掏肺?”虽然这份“工作”没一分钱报酬,但晋照祥很乐意,“为自己,也为乡亲。我的新家也在这里,我了解大家对新家的期盼,不能有一点马虎。

  现在,侨爱新村环境优美,道路四通八达,村里还修了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各种基础设施。“比城里小区还漂亮,大家都很满意。”看着美丽的新家,老晋满意地露出了笑容。

  从“自建”迈向“自管

  基础设施怎么维护、环境卫生如何保持……新村建好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又出现了。为了避免“建设容易维护难”,灾区“自建委”逐步转型为“自管委”,继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在震中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聚居点,“自管委”主任张兰坪正在四处查看公共环境,检查卫生情况。

  张兰坪告诉记者,村里的“自管委”是去年11月成立的,7名成员由81户新村居民投票选出。“自管委”下设纠纷调解组、环境整治组、资金管理组、文明劝导组、文化建设组、产业发展组、安全巡查组7个工作小组,个人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像《庭院规范管理制度》《污水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管理制度,都由村民们共同商讨决定。遇到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等问题,‘自管委’会上报给村‘两委’,由村里出面解决。”张兰坪说。

  在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自管委”还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村自管委副主任任俊波说,住上新房后,“自管委”主动联系芦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邀请专家为新村居民进行刺绣、缝纫等技能培训。

  “我们会把新村管理成清洁、美丽的小区,让大家生活得舒适,幸福。”任俊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