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靠文化支招

21.03.2016  13:30

 

      《慈善公益报》记者通过近期在四川、山西走基层了解到,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力度,不仅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群众致富生产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如今,文化扶贫在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开花结果”。

        脱贫源于“智慧之屋

        “今天我想借本柑橘春季管护的书回家学习。”2月25日,家住四川省云阳县巴阳镇阳坪村11组的毛天碧在村农家书屋一边查找书目一边说。眼下正是春季果树管护的时节,科学种植养殖及果树病虫害农业实用技术类书籍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在阳坪村农家书屋,很多果农在农忙之余便到农家书屋借阅图书,学习“充电”。

        “农闲时来看书的村民明显增多,大部分都带个笔记本,把需要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生活常识摘抄下来。”阳坪村5组枇杷种植大户瞿宗华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现在给枇杷剪枝梳果我们也会参照相关书籍上讲的一些科学方法,很实用,讲得很有道理。

        云阳县位于川东平行岭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山地气候,几乎各种农作物均能生长。然而以往由于交通不便,教育落后,人口文化素质差,曾经是个典型的贫困落后山区县,长期与贫困为伍。文化落后,也带来观念的落后,村民在农业生产中基本上保持着传统农耕的状态,大伙儿完全是凭着祖辈积累的经验,靠天吃饭。村民基本上不学习最新的农业科技,不研究市场供需关系,很难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而今,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如雨后春笋,枇杷、柑橘、葡萄、养猪等项目等成了老百姓致富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学习技术实用知识致富增收,农家书屋成了脱贫“智慧之屋”、致富“加油站”。

        “农家书屋除了提供图书借阅之外,村委将农家书屋与开展志愿者活动、党员活动、读书活动等相结合,利用‘梦想课堂’平台举办各类科学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内容的讲座,不断拓展农家书屋的功能。”阳坪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熊小霞对《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说,“文化在促进农民进脱贫行致富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创造着农村的新气象。如今打牌赌博,喝酒闹事的少了,谋划发家致富的人多了。村民们走入农家书屋借阅图书,学到了实用技术,掌握了致富信息,即找到了致富之路,又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文明新风。

        培训了“致富明白人

        2月5日一早,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龙灯村三组村民孙明德一早就来到核桃地里忙碌,他要赶在过年前把冬管做完。

        隆冬时节,广元9.5万户近30万贫困人口都在忙果树、畜禽、药材等种养业冬管,盼望来年收成好。自从2015年以来,广元市相关部门和县区专门组织农技、卫生、教育技术人员下乡培训和指导,保证贫困户家家有一个“致富明白人”,孙明德就是其中之一。

        “修枝整形,刷白治虫,刨根亮墒,健康过冬。”核桃冬管的这四句口诀,孙明德去年年底参加乡上的冬管培训后就记牢了。他说,以前不懂技术,管护不好,核桃树总是挂果差。现在他明白了,这核桃树也跟人一样,冬天容易生病,必须打预防针,譬如树干刷石灰,那些虫虫就躲了,这还不够,还要翻土保根,把埋伏在泥土里的害虫、虫卵暴露出来冻死。“明年4亩核桃应该挂果。”他说。

        核桃、雪梨、猕猴桃、茶叶、油橄榄、生猪、土鸡等,被称为广元农民的“致富宝”,对贫困户来说更是如此。脱贫致富,必须要有文化技术支撑。去年底,利州区、旺苍县先后发起“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并将贯穿2016年全年,要求机关、乡镇、职业技术学校的技术人员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培训指导贫困户掌握技术、提升致富能力,做到每家一个“致富明白人”,懂一定的农业技术技能。

        旺苍县万山乡菊花村5社67岁的何全章,老伴中风卧床不起,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去年乡上组织三次种养培训,她次次参加,每次往返要走两个小时山路。原以为自己文化少,怕老师讲的听不懂,“结果那些老师讲得很好懂。

        近日,《慈善公益报》记者在地里见到她正在给鸡棚搭草帘子,看到有人要进鸡棚,她特别示意,把脚伸进门口的石灰水里浸一浸消毒,她说自己去年养了70只鸡,卖了40只,挣了4000元,还剩30只。“按照老师说的做,鸡棚3天一大扫,白天通风晚上关到,定时防疫定量喂饱,让它满山到处跑……”至于核桃修枝刷杆,她说乡里的陈正银技术员专门到她家手把手教,“修枝留一筷子长,石灰刷杆半人高”,好懂好记。

        “雨露计划”改变人生

        身着套装,典雅端庄,在北京的一幢高级写字楼里,与客户侃侃而谈,每月收入过万,这就是吴琼现在的生活。如今的吴琼是京城万千白领中的一员,这位来自贫困山区吕梁交口县20多岁的女孩,从普通的山里娃到京城白领,成就她人生出彩、改变她命运的是山西教育扶贫的“雨露计划”和山西好艺中专学校的职业教育。资助她接受职业教育的是两项政策:普惠的免学费职业教育政策和特惠的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

        小时候的吴琼,全家收入全靠父亲打临工和低保,那时的生活留给她更多的是贫苦的记忆。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们一家听说了“雨露计划”和山西好艺女中扶贫巾帼宏志班。学习成绩优秀的她,为不给贫困的家庭再增加负担,来到山西好艺中专学校文秘专业扶贫巾帼宏志班读书。这是由山西省扶贫办、妇联与好艺中专学校2004年联合创办,专门面向山西省贫困地区女生招生,并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全部免费。

        吴琼异常珍惜这个免费的职业教育机会。毕业后,来到北京一家企业,从服务员、营销员到业务经理,吴琼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3000~4000元一直到1万元。2014年,她又跳槽到北京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大客户经理。如今,吴琼把家里老房子重新装修了,为爸爸买了车,还为亲戚朋友的孩子介绍了北京的工作……同样经历的还有她的同班同学、来自乡宁县贫困家庭的王婷,她的学妹、来自太行山区沁水县的程娇玲,她们都因为“雨露计划”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近年来,“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以文化教育、技能培训为手段,走出了一条让国家雨露惠及贫困学子的职教扶贫路,成为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孵化器。

        “知识改变命运,扶贫得先扶智,对地处大山深处的贫困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山西省扶贫办工作人员向《慈善公益报社》记者介绍说,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文化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记者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