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南江故事
(记者邓俐 实习生陈雨)秀美雄奇的光雾山,艳甲天下的红叶林。提到南江,人们往往率先想到这两张生态名片。如今,随着扶贫攻坚战略的大力推进,肉嫩味美的南江黄羊,千娇百媚的万寿菊,沁人心脾的云顶茶,不仅声名鹊起,还助推这个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接壤、集革命老区与贫困山区于一体的南江县下活了脱贫攻坚这盘大棋。
“2020年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贫困村2018年底全部‘摘帽’”。这是南江县在该县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出的承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何来信心做出如此庄严的承诺?南江黄羊如何走向市场,助推农民因羊脱贫?万寿菊如何盘活乡村旅游,帮助农民因花创收?云顶茶如何保证品质,带动农民因茶致富?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南江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只“领头”羊
跑市场,成为脱贫主力军
在海拔1100多米的东榆镇,有这样一排房子:它们“身披”粉色“外衣”,“头戴”青色“瓦帽”,每个房间配有明净的玻璃窗和防盗门,走近一瞧,俨然一幢“联排别墅”。这是跃进村村民岳高丰耗资20余万元打造的“羊别墅”,他自己住的还是土墙瓦房。
羊也能住“别墅”?没错,南江黄羊就有这种待遇。自1998年农业部批准南江黄羊为肉羊新品种以来,南江一直致力于做大黄羊产业,促进农民增收。2015年初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增强畜牧业竞争力。这些“羊别墅”正是县政府推行标准化羊舍的杰作。
“我家目前只有这一幢羊舍,能养100多只羊。红四乡三清村的王勇家有四幢,目前存栏量为500多只。”岳高丰说,“他家从2014年4月开始养羊,第一年就投入180多万元,出栏100多只,赚了二十五六万元。”
红四乡永福村陈海兵也有四幢标准化羊舍,目前存栏南江黄羊也达500多只,他的雄心更大,准备扩大到存栏2000只。“南江黄羊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热能值高、屠宰出肉率高、脂肪低、胆固醇低、营养丰富的特点,能满足现代人追求的品质生活,前景会很乐观,所以我有信心大干一场。”陈海兵。
其实,南江黄羊产业的发展也几经波折。县政府多年前曾制定目标,年出栏量达100万只。2005年前后,曾抵近这个目标,但随后逐步下滑。2010年,年出栏量只有53万只。2014年,年出栏量更是锐减到38.6万只。
什么原因导致出栏量锐减?“此前十余年中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这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产生强烈的虹吸效应,南江正是这样的贫困地区。”县畜牧局局长陈晓初说。
为何现在村民又愿意养羊了?陈晓初认为,近几年国家出台家庭牧场政策,并明文规定给予大力支持,加之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回流,黄羊产业才有了回温的可能。“此外,县政府因地制宜对贫困户采取的‘借羊还羊,扶持发展’模式,也助推了黄羊产业的发展。”
“借羊还羊,扶持发展”指龙头企业借给每户贫困户1只公羊、20只母羊,年实现养羊收入5万元以上,贫困户第3年开始还回同质同量的羊。“十二五”期间,全县已有5000余户2万多人依靠发展南江黄羊产业增收致富。
目前投资达5.5亿元的南江黄羊精深加工工业园正在建设,预计年加工能力将达到50万只。“我们还将加大南江黄羊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建设南江黄羊全产业链,让黄羊成为助推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领头羊’。”县长李善军说。
一朵“富贵”花
兴旅游,成为创收好帮手
一朵朵金灿灿的菊花连成一片花海,花瓣层层叠叠,花枝随风摇曳。清晨,一朵菊花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摇摇欲坠。几个花骨朵藏在青翠欲滴的绿叶间,如同害羞的女孩儿。这是记者在元潭镇万寿菊花产业园区看到的一幕。行走在花田小径上,微风吹来,一阵清香扑鼻。
“菊,花之隐逸者也!”这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菊花的描述。可是,南江这朵菊花却走向市场,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今年,这一带开始规模种植万寿菊,我家种了3亩,光卖花就收入7000多元,加之那些来赏花的游客买土鸡、腊肉等土特产,共收入现金1万多元!靠着种万寿菊,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过。”元潭镇韩岭村村民廖元海喜滋滋地说。
原来,这朵菊花通过带动乡村旅游盘活了当地资源。以前农民家里不起眼的土鸡、鸡蛋、板栗、核桃、野菜、笋子等“山货”因为游客的到来,成了俏销的旅游商品。
今年1月27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使乡村旅游成农村新兴支柱产业。文件要求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帮助农民致富增收。这为南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
据县旅游局局长岳贤刚介绍,今年七月举办的“金色花海,幸福乡村”万寿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当天就接待游客1.2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一千余万。据不完全统计,1至8月,全县农民仅靠出售“山货”的旅游收入就达15亿元左右,仅此一项,景区农民人均增收就达3000元以上。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村民们带去了更美丽的家园。数据显示,南江县已改造3.5万户土坯房,建成综合体5个、中心村20个、聚居点650个、巴山新居6.2万户。此外,县政府还升级改造乡村旅游道路220公里。配套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142处、公厕50个、垃圾箱580个。旧貌换新颜,来旅游的人也更多了。
如今,发展乡村旅游,让南江做强了旅游产业,成了脱贫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2015年南江乡村旅游接待旅客38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乡村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占全县旅游的71.4%和67.2%。
一盏名优茶
获金奖,成为致富“定心丸”
在南江,有一个地方被森林环抱,山间兰蕙怒放,淡雾芬芳,还生产我国少有的高档名优茶,它就是历史悠久的元顶子茶场。茶厂所产的“云顶”绿茶“色碧、香郁、味甘、形美”,置于杯中,似兰花绽放,香气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品缀之余甘芳悠长。
“秦巴仙境出茗茶”。通江因生态环境优异,成为全国“三大富硒茶”重要产区。在这里,有83万亩耕地已获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宜茶面积40万亩以上,是发展优质名茶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南江大叶茶发展迅猛,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8万亩,产量280万公斤。“云顶牌”系列名茶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博览会金银奖20多项,已经从一个地方特色品种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
“云顶”茶的声名远播离不开巴中市茶叶“双百工程”的有力推进。按照巴中市茶产业规划,力争到2020年,实现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的“双百”目标。有专家认为,“巴中云顶”呼吸着富氧离子、喝着矿泉水、听着鸟语花香在生长,品质上乘、天然无污染,是推动巴中茶产业“小叶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保障。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和关键,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期盼。据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8.5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0万亩,综合产值12亿元,基地村农户户均收入2.8万元。
今年,南江县政府在下两—元潭—元顶子片区内的百里十万亩茶产业长廊内,规范建设茶园。建好后的茶园优先租赁给区域内的贫困户,1户贫困户至少租赁茶园20亩以上,按亩均收入5000元计,其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
“现在已有323户贫困户在茶产业园区租赁茶园7000多亩,这种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区域内茶园分散不连片问题,又很好的解决了新植茶园的管护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茶产业发展。”南江县委书记刘凯说。
目前,南江县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云顶茶乡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一只羊、一朵花、一盏茶,南江这座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的美丽县城,将为它的脱贫攻坚故事写下完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