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年 为了13.6万人告别贫困

14.06.2016  03:16

 

 

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新景象。记者 陆待君 摄

2016年,既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南充脱贫攻坚迈上新征程:全年要实现13.6万人告别贫困,蓬安、南部两个县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

新征程,新使命。在刚刚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流动现场会上,市委书记李仲彬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打赢脱贫攻坚战。

5月14日,一组最新统计数据,摆在南充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向贵瑜的办公桌上: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 全市已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1.12亿元,实现脱贫35.06万人,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扶贫目标任务。

创新举措 脱贫攻坚快速推进

5月14日上午,在顺庆区金台镇“梨苑幸福里”精准扶贫户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聊天、下棋、看电视。厨房里,厨师正忙着给老人们做饭,一口大锅里炖着香喷喷的排骨,灶台上摆着凉拌粉丝、洋葱炒肉。饭厅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一周的菜单,每天吃什么一目了然。

贫困人员冯昌凤因没有法定赡养义务人,常年一人独居。“住在这里,有人煮饭、有人洗衣,生了病还有巡诊医生……”64岁的冯昌凤说,以前在家里做饭前要去捡柴、烧火,有时吃了上顿就不想再做下顿。

梨苑幸福里”精准扶贫户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是金台镇利用村上的闲置小学改建的,主要对辖区精准扶贫户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义务人的特困人员进行兜底保障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点共有7个房间,已入住9人,设有活动中心。”金台镇党委书记刘大海介绍,金台镇采用“托底供养、集中居住、亲邻助养”的模式,解决特困户的生活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南充聚焦精准、不断探索创新、多措并举,一个个创新点子、创新做法不断涌现:顺庆区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义务人的精准扶贫户特困人员,由低保政策兜底,统一食宿、统一管理;嘉陵区发展“农民书屋”,提升农民素质和技术;阆中市建设“小微园区”增加群众收入;南部县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群众容易实施的短平快致富项目;仪陇县采取“五方联动”建设产业园区;营山县采取“一高、一优、一统筹”模式保障贫困户收益;蓬安县推出传递式扶贫;西充县旅游扶贫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扶贫 让贫困户钱袋子鼓起来

在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每天清晨,63岁的村民谭信显便扛着锄头出门,到村里果园除草、管理果树,一个月收入1800元。

安溪潮村坐落在山坳间,深丘地形、山高坡陡。为拔掉“穷根”,安溪潮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共改造村道公路4.6公里,新建出村水泥路6.5公里;村民期盼已久的“安溪桥”竣工投入使用,新建了9口大型蓄水池、整治山平塘3座……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投资创业的业主梅仕中来到村里后,流转土地500亩,建成了高标准果园栽植优质梨子和柑橘。

村子建得漂亮,必须得有产业支撑,不然再漂亮的村子也是空心村。如今,安溪潮村成为了脱贫攻坚的热土,村里围绕打造“城郊型生态农业示范村”的目标,已发展20万只蛋鸡养殖、600亩优质水果、300亩稻田养鱼等立村产业。“到今年底,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实现整村脱贫。”安溪潮村党支部书记彭灵贤说。

经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五轮甄别,逐村逐户摸底比对,目前我市还有贫困村1290个、贫困户11.2万户、贫困人口33.24万人。

面对脱贫摘帽重任和父老乡亲的期待,我市因户施策,重点推进产业扶贫、能力扶贫、新村扶贫、基础扶贫、公共事业扶贫“五大脱贫工程”。在产业扶贫上,到目前共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3.9万亩,培育专合组织484个、种养大户904户;能力扶贫方面,完成技能培训5.52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53万人。

产业扶贫,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目前,全市还发展118个脱贫奔康产业园,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优先对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以产业带就业,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变贫困户为“股东”,共带动3500户贫困群众入园发展,人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

自力更生 脱贫致富老乡唱“主角

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是该县最偏远的村之一,村子如同一只桶,四周全是陡峭的山岩,故得名险岩村。因山高坡陡,村里的人们“上山基本靠爬,下山基本靠梭”。村支部书记张寿伯形容说:“上山触鼻子,下山触屁股”。全村贫困人口达72户236人,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险岩村没有实行大包大揽,而是通过政策引导、协调银行贷款、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等,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激情激发。“要想富,老百姓也得有骨气和信心。”险岩村59岁的村民张守方说,以前他一直种植传统农作物,是村里的贫困户。自从种植香菇之后,张守方对早日脱贫信心满满。他算了一笔账,一个菌袋的成本是2.6元,可产香菇1斤半左右,以每公斤8元的价格计算,一个菌袋卖香菇可收入6元,除去2.6元的菌袋成本,以及水电费,栽培一个菌袋可纯收入3元钱。一个大棚一次性栽培1万个菌袋,一季就可以收入3万元,一年种四季可纯收入12万元。

42岁的唐凤均是高坪区石圭镇壁山村人,曾经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丈夫一起在广东一家鞋厂上班,还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家庭的变故从2013年开始,那年,丈夫患肝癌离她而去,唐凤均不得不回到家里,一边照顾上学的女儿,一边做生意维持生计。屋漏偏逢连夜雨,她的生意竟又亏损。丈夫治病欠下的医疗费、做生意亏下的钱,压得唐凤均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她心有不甘,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如今,唐凤均在房前屋后种了辣椒5亩、柑橘250株,养了200只鸡,每天晚上还在家里从事竹编加工。今年3月,市妇联在全市举办脱贫攻坚技能展示活动,唐凤均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走进营山县茶盘乡罐坪村,在村委会一间大会议室里,县里的专家们正在给村民们上课,引导群众树立感恩意识,不等不靠,自强拼搏,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精准扶贫,政府的定位应该是建好基础设施,将贫困群众向致富路上引,既扶贫又扶志,而不是大包大揽。”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精准扶贫,“主角”是老乡,应该让老乡们有精气神,树立起脱贫的信心和骨气。

宁愿苦干、也不苦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全市贫困老乡正在行动。(记者 李奎 张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