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如何啃下硬骨头(前沿观察·抓党建促脱贫如何发力①)

07.09.2016  20:15

 

  眼下,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4年多,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如何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如期完成目标?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考验。眼下,不少地区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前沿,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选优配强贫困地区领导干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准选派第一书记等举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抓党建促脱贫如何发力”系列报道,关注各级各地如何吹响冲锋号、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编  者

  能者上、庸者下,激励领导干部攻坚克难

  今年,云南专门从天津、浙江、福建引进了4名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担任县委书记。“试点从省外发达地区引进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任职,旨在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动力。”云南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打赢脱贫攻坚硬战,需要一支指导有方、能拼善战的领导干部队伍。抓住市县乡换届契机,选优配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已成为多地脱贫攻坚的关键法宝。

  四川从2014年开始共选派219名经济金融、城建规划、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新农业农村与科教文卫、社会管理等五类地方急需专业人才到市县挂职,加强地方专业领导力量;今年再从省内发达地区选派20名青年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担任县级党政正职,选派87名贫困地区乡镇党政正职到省直单位挂职锻炼;

  最近,云南一大批有拼劲、懂扶贫、会扶贫、能吃苦的优秀干部进入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目前,476名贫困乡镇党委书记平均年龄39岁;本科以上学历423名,占88.9%;具有乡镇领导岗位任职经历的434名,占91.21%;

  陕西有针对性地选派150名金融、科技、经营管理和城建类等专业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挂职;46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乡镇挂职,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脱贫攻坚一线磨炼干部,更造就干部。因为驻村实绩突出,从四川达州市市政协机关下派至万源市铁矿乡泥溪沟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宋原立,由正科级提拔为副县级;

  去年以来,云南昭通市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使用成绩突出的市管干部55人;

  “选优配强贫困地区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创造了好干部走向基层、好干部出自基层的用人环境。”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表示。

  能者上,庸者下。扶贫不力,就得“挨板子”。此前,四川巴塘县昌波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洛绒曲登和苏洼龙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卓海云,石渠县德荣玛乡党委书记昂翁四郎等人就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力被处分。

  此外,四川还建立了容错、激励、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特别是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具体实施办法和因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履职、不适宜脱贫攻坚需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形成能上能下常态化机制;研究出台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建立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为担当者负责。

  给钱给物,还得给个好支部、探出好思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难发现,除自然条件制约外,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不少贫困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

  “有的村‘两委’长期弱化,起不到带头人的作用;有的村班子成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如何摆脱贫困没有主意。”四川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坦承。为此,四川开展软乡弱村整顿,调整撤换不胜任不称职书记274名,补充配齐缺员村班子1250个。同时,为了确保村支部能够抓实脱贫攻坚,大力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从省管党费中下拨1.15亿元,协调整合各级各类帮扶资金20亿元,支持11501个贫困村每村实施1个以上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吸纳46742名贫困党员、486343名贫困群众参与。

  此前,四川汉源县富林镇青富村贫困户李万军想致富,但苦于没找到挣钱的好门道。“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实施后,李万军被定为党员带头脱贫示范户,他用扶贫资金购买皇菊苗2000株,有关人员还手把手教他如何管护、打药、施肥……“我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以后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李万军满怀憧憬。

  给钱给物,还得给个好支部。陕西洛南县把党支部建在脱贫攻坚一线,洛南县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上分别建立了种植、生态养殖、产品加工等5个党小组,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吸纳160户贫困户入社务工、入股分红、承包经营等,合作社24名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稳定脱贫目标。

  脱贫奔富,除了外在给力外,村民自身还得有摆脱贫困的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但贫困户往往由于居住偏远、受教育程度低、观念相对落后,既缺乏脱贫的信心,也缺少致富的技能。”云南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因此,做好扶贫工作,‘授人以鱼’外,更需要‘授人以渔’,这其中,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和致富能人的榜样带动作用很大。

  近年来,云南把“扶志”与“扶智”放在关键位置,坚持开展“三个培养”工作,把7.3万名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4.5万名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组干部。“以前扶贫推不动的村子动起来了,以前动得慢的村子快起来了。”云南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四川依托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办“农民夜校”,通过“支部+阵地”“党员+群众”等方式加大政策、技能、“双语”、新风尚等培训,教育引导群众主动脱贫、精准脱贫。

  陕西宝塔区姚店镇蒲屯村是一个典型贫困村,村级换届中,致富能手王海有被推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贫困户推广草蓄沼园配套技术,建设千亩水果采摘园和万只养鸡场,发展乡村旅游,确保贫困户家家有增收产业。在陕西,像蒲屯村这样走上致富路的贫困村还有很多,而它们的变化正是得益于陕西实施的“能人强村”战略。

  “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在力量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真正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谢春涛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把“帮我富”变成“我能富”。

  产业扶贫不能“等靠要

  陕西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在叱干镇张咀村,苹果多年来也是这里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常年干旱少雨,果树也多为上世纪80年代栽种的秦冠,品种老化,苹果一直卖不上好价钱。“产业扶贫不能靠‘等靠要’,作为第一书记,得帮大家闯出一条路来。”下派到当地的第一书记李英,利用“学校+农户”的帮扶思路,努力让当地贫困户摆脱困境。

  “破解贫困村‘班子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的现状,仅凭村级组织自身力量在短期内很难奏效,必须借助外力推动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陕西省委组织部负责人深有感触。

  目前,选强配优第一书记已成为三地脱贫攻坚的共同举措。今年,陕西下派第一书记10450名,云南下派第一书记6006名,四川下派第一书记11501名,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得到全面覆盖。

  脱贫攻坚啃的是硬骨头,不是仅靠个别机构、个别领导干部就能够完成的,还得调动全省各级各部门及党员领导干部的力量。为此,云南开展“挂包帮”等工作,1.36万名省州县领导干部,1.76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四川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贫困户433万人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问题155万个。

  干部派下去,党组织强起来,再加上看到周围先起步的党员创业示范,村民们也琢磨起了致富的门路。

  “对于刚起步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最需要资金,但这往往成为许多村民创业的拦路虎。”四川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门为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设立了周转金,其中,省级财政安排资金规模为20亿元,补助标准每村10万—20万元;

  云南实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项目,3年来共发放创业致富贷款35亿元,惠及党员群众13.4万户,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

  陕西则加强基层涉农银行业机构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深度合作,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

  “相信通过多措并举,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外在的推力定能化成贫困地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内在动力,最终实现全面小康。”谢春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