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会东

28.07.2016  16:36

 

 

贫困群众领回养殖种羊。

 

种下致富希望。

  老村村是一个高寒山村,辖2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04户,总人口443人,是会东县37个贫困村之一。在脱贫攻坚之战中,该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贫困人口236人。享受低保贫困户105人,五保户6人,残疾人3人。因地域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到了2015年,人均纯收入仅2100元,群众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和帮扶单位紧紧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三有”、“四好”和村级“七有”的脱贫退出标准,勇于拼搏、克难奋进、致力发展、移风易俗,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该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为整体全面实现小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驻村入户,把脉致富增收

  老村村距会东县城32公里,全村总面积11.3811平方公里,有耕地1459.05亩,林地7726.65亩。恶劣的自然环境、闭塞的交通、落后的基础设施,像一块块拦路石,严重阻碍当地脱贫致富的步伐,“走羊肠小道,吃洋芋苦荞”是过去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村第一书记王富友在村社干部的协助下,不到1个月的时间,对全村53户贫困户、236人贫困人口进行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掌握了全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情况,摸清了老村村的贫困状况,分析了导致全村贫困的原因和发展瓶颈,在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脱贫工作规划和产业扶持及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实施方案,并积极联系国土资源局和县运管所对全村53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出谋划策,量身制定了一户一脱贫计划。

  不论是田间地头,村道上,还是火塘边上,都会看到驻村、帮扶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时而在仔细倾听群众的诉求,时而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手册》上认真做记录。这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老村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行路难、饮水难、发展难……王富友和驻村帮扶工作组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期盼,第一时间和有关部门衔接。通过精准施策,通村公路硬化、贫困户入户路、抗旱水源工程、生产生活用电等一项项惠民工程逐一落地。

  主动作为,添力脱贫攻坚

  老村村平均海拔在2700米以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自然环境恶劣,属典型的贫困村。

  走进老村村,昔日沉寂、破败的落后的面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政府出钱出力,帮我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老村村二社群众付太伍,笑呵呵地说。

  据悉,付太伍一家4口人。因妻子患慢性病,女儿读高中,家庭负担重,收少支多,生活很艰难。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家得到项目扶持,修建羊圈90个平方,新增能繁母猪2头、鸡苗20只。现在,他家已喂养山羊30只、猪4头。同时他家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帮助下,还种植核桃24.3亩。另外,通过乡卫生院对他妻子进行了健康体检,并纳入了医疗救助的范围,减轻了其医疗负担。

  脱贫攻坚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想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入手,积极寻求解决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以及文广等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工程,合力脱贫攻坚,老村村改变日新月异。

  ——针对老村村一社和二社村民安全饮水和全村变压器和输电线严重老化破损问题,驻村帮扶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在全村范围内寻找水源点,新建日供水50立方米的供水工程。同时,积极和相 关单位衔接,全村电力设施纳入了农网改造项目,现已完成3.4公里的低压线路的改造升级。

  ——针对全村交通道路极差,一到雨季将“寸步难行”的状况,积极争取20万元财政“一事一议”补贴资金,并动员群众筹工筹劳参与通社公路的改扩建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3公里的改扩建工程,预计11月份完成6.5公里的通社公路水泥路面建设。

  ——通过国土资源局10万元帮扶资金,为全村有能力并愿意发展高山畜牧养殖业的39户贫困户购买了52头能繁母猪、52头半细毛羊、800只鸡苗和1640斤饲料;带领群众种植217亩华山松、100亩核桃,并积极与林业局对接,为老村村一社争取到了117亩华山松和老村二社42亩核桃退耕还林项目;把农户外出务工而荒废的土地进行土地流转,并积极争取到3.7万元资金进行土地复垦,示范种植苦荞50亩。

  “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太好了,帮我们修路引水,还千方百计给我们找致富门路,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在老村村,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赞不绝口。

  交心谈心,改变生活风貌

  近日,在驻村第一书记王富友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老村村采访。时值仲夏,这片土地已生机勃发,花红柳绿。错落有致的彝家新村点缀在绿意葱茏的山间、峡谷,与壮丽山峰、七彩云霞相融成趣,一条宽阔的公路贯穿全村,结束世世代代吃水人背、出行马驮的历史,把阻隔在深山里的彝族群众和外面连接在一起。

  “脱贫攻坚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激浊扬清,革除了陈规陋习,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赌博、饮酒的少了,群众见面交流的是创业、致富信息、经验;走亲戚,访朋友,带的是种养管理技术、优质高产种子。”老村村支部书记海绍洪深有感触地说。

  据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紧紧围绕“优农富民”这一主线,以建设新型农业为导向,稳定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突出林果业,有效把贫困村增收致富向纵深推进。同时,针对彝族聚居村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活动,坚持把“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相结合,着力催生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在动力。

  通过持续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丑恶现象,转变了薄养厚葬、高价婚姻、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随着致富步伐的加快,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已经成为老村时尚。

  脱贫攻坚进彝家,春风化雨细无声。通过一系列举措,老村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幸福的生活像花儿一样开放。(记者赵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