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西南科大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成长篇
西南科技大学办学成就回顾之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成长篇
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西南科技大学成为我国第三批MTI试点教学单位。近五年来,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严格按照翻译硕士教指委的要求,以“产学研”联盟为基础,因材施教,依托中国科技城(绵阳)的优势,不断创新,在翻译硕士的培养模式、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教育教学环节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成为西南地区MTI教育的典范,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0年,西南科技大学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三批MTI试点教学单位。同年,为加强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正式成立。2011年9月,中心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英语翻译硕士。
MTI教育中心严格遵照翻译硕士教指委相关规定,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四川)省共建、产学研联合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中国科技城(绵阳)和学校49家董事单位在人才、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真实可信的语料为牵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丰富直观的课后练习为补充,保证学生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以导师团队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成为符合我国建设与发展需要、符合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标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英汉口笔译专才。
构建特色培养模式,培养多元翻译人才
五年来,MTI教育中心坚持构建特色培养模式。MTI教育中心根据社会需求和教指委的基本要求,合理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案,构建以发展翻译(口译、笔译)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以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为根本目标,根据社会和市场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
同时,根据我校MTI培养的区域性特征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色专业,我校MTI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商务英语翻译、国防科技英语翻译、新闻翻译。
MTI教育中心在培养过程中,以扎实的专业教学和特色学生实践在省内同行中享有充分话语权。在招生规模全省第一的基础上,中心开展特色教学,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翻译实习实践为中心,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以岗位教学为主。
巩固实践创平台,提升实力稳就业
五年来,中心坚持建设立足于区域、面向全省布点、辐射全国的实践基地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心依托我校董事单位,以及校内学科特色,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广泛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多次为学生联系了 “上海文化贸易服务公司”、“中国外文局”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宣传片脚本翻译”、“2017年中国商务年鉴翻译”、“西南科技大学官网新闻翻译”及医学、法律等相关科技文献翻译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绵阳科技城历届“科技博览会”、科技局口译、美国东北大学来访-耳语口译、生命科学院畜禽养殖加工及飞起物处理国际培训班口译、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一带一路:中国道路的经验与启示国际论坛”口译等活动。有不少同学发表论文,出版译作或出国交流,还有同学开展科研项目,如西川省翻译协会科学研究项目之川剧英语译介研究。通过这些实践平台与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翻译水平,提升学生翻译职业素养。
中心努力探索MTI教育与CATTI考试的接轨机制,积极创新探索推进MTI教育与CATTI考试衔接的新思路、新举措,全方位支持鼓励学生参加翻译资格考试。近年来我中心学生获相关翻译证书共计139人次,呈逐年递增之势,其中或三笔证书人数高达89人次。
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单位广泛,有的被单位派驻国外,有的在外语类权威出版社任职,有的在国内大型翻译公司任职,并且已有学生出版自己的译著。
由于用人单位对我中心培养的人才颇为满意,社会各界不少企业为我中心学生提供各类专项奖助学金,目前企业、个人设奖学金已有“金发科技奖学金”、“文和奖学金”、“龙翰奖学金”,并且仍有企业主动咨询,愿意为我中心学生的成长提供各类资金及实践支持。
拓宽生源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五年来,为保证生源质量,学校和中心在逐年扩大加强招生宣传的基础上采取多项措施保障生源。我校翻译硕士自2011年9月办学以来已招收学生七届,毕业学生四届。生源来自于全国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紧紧抓住学校的科研和教学优势,依靠董事单位的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翻译人才多元化的局面,利用各类翻译人才,跨院系、跨单位整合师资队伍,因需施教、因岗施教、因材施教。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如翻译硕士(MTI)实习基地与校外合作硕导认证标准以及西南科技大学MTI专业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选择翻译功底深厚的专业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邀请来自全球三大洲六个国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和国内外学者为中心师生开办讲座,聘请其中11位企业精英和专才担任硕导,形成“双师型”教学特色。将专业课程与翻译技能相结合,科研项目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学缘、职称、专业方向分布合理,满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需要。
(刘芳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