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区农建大会战力挺“三农”快发展
地处川南长江之滨的宜宾市翠屏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兴起了红高粱、早茶等诸多特色产业。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疑成为坚强后盾,多年来,该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圈可点、日新月异,一度蝉联“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之荣誉。
2014年度,翠屏区更是厉兵秣马,乘胜前进,绘就蓝图,新招迭出,举全区之力,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书写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划时代的新篇章。
“一把手”工程精心绘制蓝图
8月28日至29日,记者在翠屏区明威乡、宋家乡看到:一片片高标准粮田初具雏形,一层层坡改梯茶园蔚为壮观,一条条水渠密如蛛网广布田间,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连接田间地头……点点滴滴,使记者领略到翠屏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
今年,翠屏区坚持把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区之力,力度空前,围绕南域粮经复合、北域林茶两大特色产业,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于是,该区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确保年度投入不低于1.5亿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5亿元;制定生态早茶发展、小农水建设等以奖代补、一事一议政策,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农民投工投劳共计3亿元参与示范区建设。
翠屏区坚持科学规划为龙头,按照“南粮经、北林茶、西菜东果、全域畜牧”的产业布局思路,集中人力,整合多个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宜宾市翠屏区现代农业集中示范区发展规划》,绘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张蓝图”,促进多规协调统一,以此引领单个项目向多个项目叠加整合,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的集中连片、同步推进,实现了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建施工企业库确保工程质量
该区农牧局主要实施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用民办公助形式,整合了中央、省、市、区以及农民自筹的5000多万元,在江南、江北开展10个项目标段的建设。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翠屏区在施工企业的选择上煞费了一番苦心,精心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优秀施工企业库。
具体做法就是:由项目村社当业主,区上通过公开、公平、公正、民主的方式,由农业、水利、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组成专家组,评选具有规定资质、良好实力和信誉的施工企业组建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秀施工企业库,为项目村把好施工企业入门关。再由项目村在施工企业库中随机抽取3家施工企业,随即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施工企业公开、公平竞争方式,由村民民主投票遴选施工队伍。
“6月中旬,我们就在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网面向全国刊登遴选施工企业公告,总共28家省内外企业报名。经资质审查、专家评审,符合条件的有10家。”翠屏区农牧局副局长张富洪说,“我们把这10家企业纳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优秀施工企业库。”
翠屏区宋家乡丘陵村村主任廖家玲清楚地记得,6月29日,她代表全体村民赶到翠屏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农业、发改、审计、监察等部门监督下,从10个纸坨坨中抓阄,抽取了3家企业。她说:“我们马上收缴3家企业的负责人通讯工具并‘押运’进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3家企业分别发表演讲,谈各自的资质和业绩,如何保证质量。最后,村民代表画圈圈,选出了满意的施工企业。”
廖家玲说,“我们做了很多协调工作才动员农民把土地拿出来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块全部打乱调型。如果施工企业整出来达不到效果,我们咋个对得起大家嘛。”
八仙过海显神通围绕产业做文章
在今年这场前所未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攻坚战中,翠屏区各部门集思广益,将一些新的研发成果、小窍门运用到茶园田园,为未来农业的提质增效打下了伏笔。
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明威乡孕育了久负盛名的宜宾生态早茶,然而,因受山低的制约,茶的品质比高山茶稍差。如何才能修炼到“低山也能出好茶”的境界?区长张平在一次考察中,突发灵感,进而催生了使茶园提质增效的一个秘密武器——茶园云雾喷灌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由区农牧局投入项目经费120万元以及区科技局投入10万元科技创新经费,委托宜宾市农机研究所研制了2个月,方大功告成。这个系统的奥妙在于,它通过在茶园铺设水网和喷头,在茶园营造高山云雾缭绕的效果,进而产生有利于茶叶生长的散射光,改善茶园生态小气候,促进茶叶内含成分积累,最终使低山茶扬长避短——“不是高山茶胜似高山茶”。
“目前正在开沟、埋管网。”区农牧局茶果站副站长何至伟介绍说,明威乡燕山村、义和村的300亩茶园都将安装茶园云雾喷灌系统,每亩投入4000元,安装四五十个喷头,届时,不仅有效提高茶叶品质,还可提高30%—50%的产量,每亩增加产值2000元左右。“这个系统在全国都是创新。”
在宋家乡洋坪村,新近又多了一条7.5公里的生产便道,犹如一条玉带串连起一块块稻田。这条生产便道仅仅是在排灌渠上加盖了水泥预制板,就达到了“路渠并用、一举多得”的效果:
一是农用物资和中小型农业机械可通过渠上生产道直达田间,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节约耕地。三是盖板后农排渠不易淤积杂草杂物,渠道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四是盖板后的农排渠,有效高度工增加30厘米以上,同时,进入农排渠的淤泥减少,有效灌溉能力显著增加。五是提高了耕地地力水平。
当地村民很感概地说:以后农排渠不会再因淤积杂草堵塞,路也变直变宽了,今年秋收能够用小三轮把丰收的水稻直接运到家!
明威乡燕山村和义和村,有5000多亩早茶核心区。然而,这里却终年“山高水低”、大小馒头山各自为政,所有的囤水田、山平塘、蓄水池等“坛坛罐罐”加起来,也仅能供水13万方,供水缺口高达62万方。如何突破用水难的瓶颈?
“从3公里外新建一道石河堰,把提灌站的取水管口径改大,从涪溪河取水,使过水量从原来每小时100方提高到200方。”翠屏区水务局总工程师江一说,“通过自流、加压和输水管网,把水输送到各个山头新建的11口蓄水池。茶叶有了水,前三年就能保命成活,之后效益可提高30%。”
农田水利奏凯歌农民增收产业兴
如果说翠屏区今年举全区之力正在书写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划时代华章;那么,曾经过去的岁月则高奏了一曲曲凯歌。
近三年,翠屏区整合水务、农业、林业、交通、国土、扶贫、农发等涉农基础设施项目统筹安排,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作为统一目标,实行统筹规划,标本兼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在水利方面,建设总投资57200万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725处,其中整治病险水库24座、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7.6803万人、新增有效灌面7.0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29万亩。
在农业方面,投入7874.2万元,到2014年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其中建成万亩以上示范区2个,全区机械提水灌溉作业面积达15万亩。
在交通方面,投入约4.8亿元,开展为期三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新建公路460.9公里,硬化公路563.6公里,实现了全区100%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在林业方面,建成“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1个,森林覆盖率达40.08%。
随之而来,一条条产业带,一个个示范区,迅猛崛起。全区基本形成了“南粮经、北林茶、东果西菜、全域养殖”主导产业布局,全区农业产业基地达到50余万亩,建设“吨粮五千元、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千万工程”基地12万亩。与此同时,“宜宾早茶”核心产区和白酒原料主产地,基地建设快速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投入、大会战,构筑起内联外畅公路交通路网、能排能灌的水利设施网、适合机械化标准化耕作的田网和生态林网,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赵场佛现山栀子花基地、凉姜九里桃花葡萄基地、北域生态早茶基地、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壮大、催生了佛现山栀子花节、北域生态早茶节、翠屏·江南新村红高粱乡村游、凉姜乡村旅游节等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93元,增幅13.8%,综合排位居全省丘陵类区县第九名,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