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8.01.2014  16:46
核心提示:2014年1月18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唐利民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   2014年1月18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唐利民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 向大会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 请予审查, 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芦山强烈地震、 特大暴雨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 在省人大、 省政协监督支持下, 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 调结构、 促改革、 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60.8亿元, 增长10%;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81.1亿元, 同口径增长14.5%。

  (一)投资消费稳定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49.2亿元, 增长16.7%, 超过预期目标549.2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9754.4亿元, 增长19.5%。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民生及社会事业三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16724.2亿元, 其中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34.5%。 民间投资完成11507.3亿元, 增长19.3%,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到54.7%。 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88.6亿元, 乐雅高速、 成南巴高速、 稻城亚丁机场、 官地水电站等项目竣工, 锦屏一级二级电站、 遂资眉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 西成客专、 成贵铁路、 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355.4亿元, 增长13.9%。 其中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035.7亿元, 增长14.9%; 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8319.8亿元, 增长13.7%。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74亿元, 增长14.7%。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 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425.6亿元, 增长3.6%。 粮食总产量3387.1万吨, 实现连续7年增产; 肉类总产量增长3.6%; 水产品产量增长6.3%。 亭子口水利枢纽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建设, 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工程通过国家审核,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 新建高标准农田217.6万亩,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61万亩, 农民专合组织达到3.7万个。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579亿元, 增长11.5%; 全部工业增加值11578.5亿元, 增长1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 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000.5亿元, 增长14.5%, 比预期目标高2.5个百分点。 七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左右, 电子信息与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 化工、 钢铁、 水泥、 有色等高载能行业工业总产值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 关闭小煤矿424处、 淘汰433户企业落后产能。 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369项, 新升级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新认定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600亿元, 增长14%。 百亿企业达到58户, 千亿园区达到2个。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256.1亿元, 增长9.9%。 金融、 物流、 电子商务、 旅游等行业加快发展, 全社会融资规模达到7137.1亿元, 同比多增537.1亿元,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298.9亿元, 比年初新增4104亿元,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1万亿元, 增长25%以上, 实现旅游总收入3877.4亿元, 增长18.2%。

  (三)城乡区域竞相发展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预计城镇化率达到45.1%, 提高1.6个百分点。 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22.4万套, 启动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危旧房25.6万户。 百镇建设试点活动开局良好, 城镇化配套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面启动, 第二批60个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加快建设, 建成各类新村聚居点9483个。

  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 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市(州)新增资阳、 内江、 自贡3市, 达到12个, 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的县(市、 区)新增12 个, 达到97个。 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启动实施。 天府新区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在建项目达到651个。 绵阳科技城建设进一步加快, 中国科技城首届科博会成功举办, 签约金额达425.2亿元。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设立, “8市1区”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 “10市3县”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宜宾临港、 内江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统筹城乡“五项改革”全面推进,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分别达到94.9%、 96.4%, 95个县(市、 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面放开户籍限制,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调整取消了279项行政审批项目, 取消省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21项。 不断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2%左右。 “营改增”税收改革试点顺利开展, 约10.1万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 97%的试点纳税人税负减轻。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现突破, 藏区留存电量增至每年80亿千瓦时, 争取到雅安灾区连续3年每年15亿千瓦时的留存电量政策, 出台直购电试点政策, 开展居民用水、 用气阶梯价格试点。 年度医改任务顺利完成, 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正式建立, 7个市(州)大病保险试点有序推进。

  成功举办民企入川、 央企入川、 港澳企业四川行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和成都财富全球论坛、 世界华商大会、 第十四届西博会三大国际盛会。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5.7亿美元, 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8698亿元, 增长11.6%。 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3户, 达到200户。 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645.9亿美元, 增长9.2%, 其中出口额419.5亿美元, 增长9.1%; 进口额226.4亿美元, 增长9.5%。 贸易结构逐步优化, 初级产品和工业半制成品占出口的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占出口的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新增境外投资企业82家; 核准对外投资额15.3亿美元; 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63亿美元, 增长11.8%。 双流机场新开通国际(地区)航线8条, 达到71条, 成都口岸实施了72小时过境免签。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制定实施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全省公共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规模突破1000亿元。 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500余所, 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800套, 改造农村初中97所, 支持150所中职学校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进一步完善, 安排“两免一补”资金65.7亿元, 向133.9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以上。

  医疗卫生事业较快发展, 建设县级医院15所, 乡镇卫生院320个, 村卫生室2500个, 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农村急救体系、 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等建设不断加强。 预计人口自然增长率3‰。

  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文化惠民工程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工程深入推进, 累计建成43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47824个农家书屋。 继续实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 市州级“三馆”建设工程, 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全省广播、 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98%、 97.89%。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 增长10.1%, 农民人均纯收入7895元, 增长12.8%。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城镇新增就业93.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29.5万高校毕业生和30.1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完善, 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分别增加99万人、 144万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 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37元, 全省“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6.6万人。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 全省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达到64.1%, 十项民生工程和新增八项民生事项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2万户, 建设彝家新寨251个, 新建巴山新居中心村14个、 聚居点308个。 首次实施新建公租房房源的30%面向农民工供应制度, 全省10万农民工受益。 新改建农村公路2.4万公里, 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20万口, 解决292.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和4.3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易地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万人。 推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 启动实施611个整村推进项目和76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125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解困。

  (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预计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以上, 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 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 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 氨氮排放量完成年度目标。 组织989户单位开展节能低碳行动, 87个高效节能产品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 绵阳保和富山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被确定为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加快建设, 广安市被纳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管护国有林面积18252万亩,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 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90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达到35.5%。 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2%、 85%。 8个全国环保重点城市按新标准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 对25个省控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排名。

  (八)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积极开展“4·20”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灾工作, 震后7天累计救治伤病员4万多人次, 震后3个月完成过渡安置任务。 编制实施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 开工建设城乡住房8.12万户、 维修加固37.06万户, 开工建设学校328所, 医疗卫生机构67个, 公路、 水利、 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39个, 地灾防治和防灾减灾项目开工37个, 省内对口援建顺利开展。 积极应对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整个汛期因灾转移群众近100万人。 得荣5.9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推进。

  对照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就业、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化率六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节能减排两项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进出口总额四项指标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年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既有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普遍原因, 也有我省的特殊原因。 从全国看, 预计全国半数以上省(区、 市)的经济增速低于年度预期目标, 西部12省(区、 市)有9个低于年度预期目标, 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的大省中只有3个增速达到或超过10%。 从我省看, 芦山强烈地震影响全省生产总值增速放缓0.3个百分点左右; 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全省生产总值增速放缓0.3个百分点左右; 酒、 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幅回落拉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左右; 煤矿停产整顿拉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左右; 对433户企业落后产能实施淘汰, 影响全省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左右, 共计影响约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全年预期目标3.9个百分点,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企业利润下滑等因素影响, 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占可支配收入约2/3的城镇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幅回落, 影响可支配收入少增长2.9个百分点; 占可支配收入10%左右的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幅回落, 影响可支配收入少增长1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低于全年预期目标2.2个百分点,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幅回落, 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少增长1.2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幅回落, 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少增长1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增速低于全年预期目标1.8个百分点, 在外需不振、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部分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影响, 全省加工贸易同比下降5.4%, 拉低进出口增速2.6个百分点。

  二、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当前, 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 美国经济增长有所加快, 日本经济出现短期复苏, 欧洲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好转现象, 但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 经济增长新动力远未形成, 大国货币政策、 贸易投资格局、 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有待观察,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滞胀挑战, 世界经济运行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 在保持连续三十多年的高增长后, 支撑经济发展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过度依赖投资拉动难以为继, 土地、 劳动力等低成本优势相对减弱, 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强化, 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 化解过剩产能、 防控债务风险、 抑制资产泡沫、 守住民生底线等多方面的艰巨任务。 中央强调, 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 经济增长率、 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的合理区间内, 不再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 为调结构、 转方式预留必要的空间。

  深入分析宏观形势和政策取向, 可以看到, 我省发展仍然具备较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改革红利, 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二是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长江经济带, 为我省发展开辟更大空间; 三是国家支持次区域发展, 我省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天府新区、 绵阳科技城、 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区域有望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四是国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必将进一步释放我省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 五是国家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倾斜, 加大中西部铁路、 公路、 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有利于我省争取国家支持,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三大发展战略”特别是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将更好地调动各地发展的积极性, 有力推动我省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

  同时, 我省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市场需求依然较为疲软。 我省白酒、 品牌茶叶等特色优势产品受到的影响仍将持续, 钢铁、 化工、 装备制造、 电解铝、 光伏等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难有明显改观, 而电子信息等产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后, 增速可能会趋于平缓。 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前10位行业除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外, 大都属于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 创新能力不强, 我省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技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低, 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 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工业投资仅增长9.1%,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我省产业结构层次低, 产品的初级化、 低端化特征明显, 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融资能力减弱。 目前我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 位居全国前列, 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已达到70%的警戒线, 融资能力严重不足, 债务风险也开始凸现。 四是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明显。 近几年我省依靠高投入实现了高增长, 但土地、 资金、 能源、 资源等各方面要素都绷得很紧, 雾霾污染、 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凸显。 同时, 我省还面临着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财政收支平衡矛盾较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挑战。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 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 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充分释放改革动力, 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保持转型发展定力, 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 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统筹稳增长、 调结构、 促改革、 惠民生, 努力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 更有质量、 更有效益、 更有后劲。

  根据总体要求, 综合考虑国内外宏观形势、 中央政策取向和我省发展条件, 按照积极可行、 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 提出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第一产业增长3.5%, 第二产业增长10.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第三产业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进出口总额增长6%;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 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必须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释放改革红利

  1、 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清理和废除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 在市场准入、 要素保障、 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继续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加快推进“五个统筹”和“五项改革”, 建立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 出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稳慎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加快建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 调整优化销售电价、 水价结构。 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推进增值税改革。 完善全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 加强债务总量控制, 防范债务风险。 研究制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 备案管理办法。

  2、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健全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和药品价格机制。 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发展。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研究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3、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研究制定全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编制生态用地保护利用规划, 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推动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 探索建立湿地、 草地、 水等资源动态补偿机制。

  (二)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1、 突出抓好产业投资。 加大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力度,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 配套能力强、 带动作用大的重大产业项目, 争取多上快上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项目, 促进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止滑回升。 围绕优势产业调整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切实推进500个投资超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 确保全年技术改造投资达到5000亿元。

  2、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按照“非禁即入”原则, 切实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 鼓励民间投资加快进入基础设施、 基础产业、 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率先在内自宜城际铁路、 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 连界至乐山铁路等项目试点引入社会资本, 扩大民间投资规模。

  3、 挖掘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 瞄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 农业科技创新、 民生社会事业发展、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家重点投向, 筛选储备一批项目, 加快前期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 把握好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现代服务业发展、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需求, 着力挖掘一批项目。

  4、 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创新项目管理服务方式, 强化协调服务、 督促指导和激励约束, 择优筛选确定500个省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成兰、 成贵、 西成、 兰渝铁路、 雅康、 汶马高速公路、 向家坝、 溪洛渡水电站、 成都地铁工程等项目建设, 大力推动成都新机场、 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 乌东德、 白鹤滩水电站、 雅安至武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

  (三)大力推进创新驱动, 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1、 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加强技术创新联盟、 工程实验室、 企业技术中心、 大学科技园、 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500家。 抓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国家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设施、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重大项目建设。 创新军工技术转化机制, 推动大飞机、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 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等项目落地建设。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 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 装备制造、 新材料、 新能源等重大产业基地, 完善综合配套体系, 稳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物联网、 云计算、 新能源汽车、 高端装备、 节能环保、 民用航空等领域集中支持一批重点项目,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发展一批重点产品, 培育一批技术先进、 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 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宽带四川、 智慧城市建设。 继续实施“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 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发展, 加快培育一批千亿园区。

  3、 有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严把准入关, 综合运用产业政策、 土地、 环保等法律手段和政策引导, 分类妥善处理过剩行业在建和建成产能。 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 完成钢铁、 水泥、 电解铝、 平板玻璃等行业淘汰落后任务, 关闭100户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积极推进钢铁、 水泥、 煤炭等行业整合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4、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倍增计划, 推动企业积极实施兼并重组与战略并购。 全面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推进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大力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做好“万家千亿”中小微企业筛选培育工作, 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加快服务业改革发展,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1、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示范引领工程, 积极培育100个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 全力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支持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 加快金融服务、 现代物流、 信息服务、 研发设计、 商务会展、 法律会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 健康服务业发展, 加强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2、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加快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和新型消费模式,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网购网销, 积极培育信息消费、 健康养老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 促进旅游文化消费。 大力促进会展和节假日消费, 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谋划开展500个以上地方性促销活动。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突出抓好食品药品等产品质量安全, 营造放心消费、 安心消费的良好环境。

  3、 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进一步完善保供稳价应急预案, 强化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价格监管。 加大流通环节收费的清理整顿力度, 继续取消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等手段, 适时启动物价上涨与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新农村建设

  1、 切实抓好农业生产。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力争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9700万亩以上, 推进科技兴粮, 组织实施新一轮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 开展整县整乡整建制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创建工作, 确保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抓好现代农业(林业、 畜牧业)重点县和示范基地建设, 继续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 加快发展蔬菜、 水果、 茶叶、 道地中药材等优势产业, 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家庭经营、 集体经营、 合作经营、 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强化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 积极推进武引灌区二期、 升钟灌区二期、 毗河供水一期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土溪口水库、 向家坝灌区、 蓬溪船山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抓好“全域灌溉”示范建设、 水利现代化灌区和农建综合示范建设。 加强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 机耕便民道路、 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坚持产村相融、 成片推进, 抓好第二轮60个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建设, 大力推进彝家新寨、 藏区新居、 巴山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农房建设。 统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 农村土地整治、 新型村庄建设、 公共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坚持以人为核心,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1、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全面落实放开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落户限制政策, 积极稳妥推进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 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在城市和小城镇落户。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完善农民工养老、 失业、 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继续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

  2、 切实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研究制定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 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城市发展和建设, 推动实施成都城市群、 川南城市群发展规划,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重点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启动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 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重镇、 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

  3、 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确定城市生产、 生活、 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 加强城市管网、 道路桥梁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省和市(州)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 同步推动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 促进产城一体、 融合发展。 突出生态、 宜居、 绿色、 低碳, 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七)加快培育新兴增长极,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推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 加快成德绵眉资乐雅遂同城化步伐, 推进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加强川东北经济区与渝陕毗邻地区的联动合作, 提高攀西经济区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支持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 建立健全省内区域合作机制, 支持发展一批跨区域的产业合作园区, 积极发展“飞地经济”。

  2、 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新支撑。 加快天府新区建设, 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积极争取国家将天府新区批准为国家级新区。 推动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 争取构建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国家层面科技城政策体系, 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建设。 深入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 对接落实国家支持试验区政策, 抓紧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及产业项目。 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抓好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 加快建设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和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 科学谋划成都新机场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

  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贯彻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政策措施, 分类指导平原、 丘陵地区、 盆周山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支持百万人口大县改革发展, 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总结推广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经验, 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进一步完善省、 市、 扩权试点县工作运行机制。

  (八)积极扩大开放合作,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

  1、 切实加强对外合作。 抓住国家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 对接国家西向南向开放战略, 努力将我省打造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经济枢纽。 积极构建跨区域交通物流大通道, 深化与重庆、 云南、 广西、 新疆等省(区、 市)以及泛珠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的区域合作, 加强与东盟、 南亚、 中亚的经贸交流合作。

  2、 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 围绕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和金融、 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开展产业链、 供应链、 价值链招商, 积极谋划承接一批重大产业, 重点针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开展集中招商活动, 完善产业转移平台, 重点打造10个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 引入更多的世界500强、 国内100强企业和重点央企来川设立生产基地、 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 集中力量办好“海外华商四川行”、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投资促进活动和第十五届西博会、 绵阳科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

  3、 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加快外贸主体和出口基地建设, 开展“万企出国门”、 “川货全国行”活动, 提升四川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 支持成都申请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 支持有条件的市设立综合保税区、 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 加快“走出去”步伐, 简化相关审批手续, 鼓励企业通过收购、 参股等方式到境外进行资源开发、 产业合作, 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建设、 重大成套设备输出等合作。

  (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1、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 加快出台大气细颗粒物(灰霾)污染防治办法, 强化燃煤电厂、 工业企业、 城市扬尘、 机动车尾气、 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环境综合治理, 完成10个市PM2.5等指标监测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水、 重金属、 危险化学品、 农业面源等重点污染防治工作。 综合治理沱江、 岷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 加强城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控制,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加快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建设, 开展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深入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着力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 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2、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抓好工业、 建筑、 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加大结构、 工程、 管理减排力度, 加快实施节能改造、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广元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 推进低碳园区、 企业、 城镇和社区建设。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快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3、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 推进工业节水和水循环利用。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设。 推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建设。 继续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4、 大力发展优质清洁能源。 支持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 推进水电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 提高风能、 太阳能、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效率, 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

  (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1、 突出办好民生实事。 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 重点抓好19件民生实事, 确保全省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 扎实做好就业工作, 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 加大援助扶持和创业支持力度,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切实解决好高校毕业生、 农村转移劳动力、 就业困难人员和藏区群众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 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着力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适时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2、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大力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 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城乡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全面实施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 加快省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健全社会福利救助体系。

  3、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加快实施秦巴山区、 乌蒙山区、 高原藏区等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突出抓好“五大扶贫工程”。 积极支持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贫困地区发展, 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积极争取国家制定出台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扶持政策。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加大对散居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 完善对口定点帮扶机制, 启动广东(含深圳)、 浙江对口支援我省藏区两州一县工作。

  4、 切实推进芦山灾后恢复重建。 全面实施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 优先推进城乡住房重建, 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 基本完成农村住房重建。 突出抓好学校、 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力争教育、 卫生类项目在今年4月20日前全面开工。 大力推动农林业、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文化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雅安经济开发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交通、 通信、 水利、 能源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 统筹做好得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各位代表, 做好2014年工作,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 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法律监督、 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 坚持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奋力推动全省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 为实现“两个跨越”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 请予审查。

关于开展股权融资实操策略公益培训的通知
各中小微企业: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股权结构并持成都中小企业
关于召开“标准化主题沙龙”的通知
各相关企业: 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成都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