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期间四川拨30万白银买主力舰 约3亿人民币(图)

27.07.2014  12:18

  海军史研究专家陈悦认为,当时向德国购舰比较失策

   四张订单买来北洋海军

   第一单蚊子船

  共计150万两第一批4艘购于1875年船费、运费合计45万两第二批4艘购于1878年船费加运费合计61万两第三批3艘购于1879年船费加运费合计45万两

   第二单撞击巡洋舰

  共计65万两超勇、扬威购于1879年,

   第三单铁甲舰

  共计339万两定远、镇远购于1881年

   第四单巡洋舰

  共约340万两1885年在英国购“致远”“靖远”1885年在德国购“经远”“来远

  虽然从地理空间距离上,四川远隔大海。但是四川从未远离海洋,奔腾的长江水穿过四川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这就是我们同海洋连接的通道。

  甲午战前,四川拨款30万两用于购买定远、镇远两艘战舰,占整个费用的十一分之一。

  一位历史学博士、经济史研究专家告诉华西都市报(微博)记者,当时的1两白银在今天至少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而四川拨款30万,也就相当于 3 亿元人民币。

   四川拨款购买主力舰定远镇远

  1881年,中国定造的第一号铁甲舰定远舰在伏尔铿造船厂的100号船台上开工建造,第二年镇远建造的工作也开始了。

  清政府在购造这两艘铁甲舰时,清朝驻德公使李凤苞约估价目,两舰船身、火炮、鱼雷艇、电灯、机关炮等一切费用在内,每艘约需 870万马克,即43万英镑,以每英镑折算3两8钱,计163万余两,2舰合计326万两以上。

  当时清政府无法从国库中拿出如此巨资,于是决定从各处调款。

  据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考证,当初从各处拨款用于购买定镇二舰的经费为3646515.13295两。

  其中福建关藩盐三库拨款60万两,福建省奏借出使经费20万两,总理衙门拨南洋购船经费及出使经费40万两,提用两淮商捐100万两,提留招商局应拨还各省的官本以及漕运水脚费846515.13295两,户部划拨30万两,还有四川拨官盐局税厘30万两。

  经统计,清政府购买“定远”、“镇远”的全部花费为339万余两,这意味着四川拨款占了十一分之一。

  陈悦说,在当时四川是天府之国,属于比较富裕的省份,这笔钱对发展北洋海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最后收支相抵,还结余247274.2344285两,则全部归入“济远”购造项目内使用。

   德国造舰技术当时只算非主流

  大清王朝为何要打造一支北洋舰队?为何是从国外买,而不是自己国家建造?除了军事方面的影响外,这支北洋舰队还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甲午战争史、近代海军史研究专家陈悦先生进行了对话。

   打造北洋舰队是被逼出来的

  记者:大清王朝为何想到要打造北洋舰队?陈悦:透过大清朝的购船历程,可发现每一次购船,都跟外患有关系。购买蚊子船,是因为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购买“扬威”、“超勇”巡洋舰,跟日本并吞琉球有关系。后来购买“致远”、“靖远”等四艘巡洋舰,又是受中法之战失败的刺激,当时台湾海峡已经失防了。可以说,大清王朝之所以打造北洋舰队,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记者:为何大清王朝选择对外购买舰队,而不是自己制造?1866年就建立的福建船政局也具备了一定的造船能力,左宗棠当时就建议自己造船。

  陈悦:首先造军舰需要一点一点摸索,但当时外患迫在眉睫,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大清王朝了,必须在短时间内压制住威胁。其次,自己造的船质量不一定好,成本反而会比向外国购船更高。因为当时国内的工业科技落后,配套产业不齐全。如果自造,很多零件、甚至船的肋骨都得从国外订购。当过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到死一直在要求清廷向外国购买铁甲船。这是真正懂船的人,他都支持向国外买船。

  记者:当时好像还有像彭玉麟这样出身湘军水师的人,不支持购买铁甲船这样的大船,认为应该自造小轮船,与沿江炮台相辅而行。

  陈悦:这些出身传统水师的人,并不了解现代海军的概念。他们的意见比较保守,觉得买铁甲船,不如造一些内河钢板炮船。他们的观点不值一提。

   给中国造舰德国当成打广告

  记者:在购舰这一系列过程中,清朝有没有失误的地方?

  陈悦:失误的地方不多。最开始购买的蚊子船,虽说只能当防御工具,但它便宜啊。比较失策之处,是后来选择向德国购舰,因为当时全世界是英国、法国主导着舰船的发展方向。可是英国人比较傲慢,要价特别贵。德国对我们的态度很好,价格相对公道。德国造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船还不错。但我们在德国订造的“济远”舰,是德国第一艘防护巡洋舰。就是说他自己还没有呢,就给我们造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买回来的军舰,是德国人的试验品。德国把我们当成广告,把我们当成试验品,向全世界说,你看中国都向我们买军舰。所以,德国在一定程度上不计工本。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北洋水师之所以不能稳健发展,因为它从来没有一个稳定的预算。像日本,都是造计划,比如下一个五年,要造多少条军舰,需要多少钱。而清朝都是以个体的军舰到军机处申请经费,比如打听清楚了,一艘铁甲舰大概要多少钱,然后国家开始凑钱。哪一次不批的话,这个事就中断停下来了。

   ◎甲午战争

   川人印迹

   涪州人徐邦道:打下少有陆战大捷

  甲午战争中,不管是海战还是陆战,清政府基本都以战败告终。而土城子反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难得重大胜利。这场战斗的指挥者叫徐邦道,1837年生,四川涪州人(今重庆市涪陵区),行伍出身。

  1894年10月24日日本第二军由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甲午陆战开始。11月3日,开始向金州进犯。当时在辽东协防旅顺的徐邦道认为金州为旅顺大连后路咽喉,金州失守,旅大难保。当时,驻守当地的清兵无人理会这个建议。

  11月7日,日军占领了大连湾,随后开始向旅顺口进犯。得知这一消息后,徐邦道决定在日军进攻必经的道路上,组织伏击。

  15日拂晓,徐邦道率拱卫军开往旅顺北十公里的土城子一带进行埋伏。中午,在土城子南与日军的搜索骑兵队相遇,徐邦道指挥部下奋勇出击,打退了日军,首战告捷。

  此后,徐邦道在辽东多个战场转战,直到甲午战争结束。1896年徐邦道病逝。

   解决“编制”老将挂名四川提督

  甲午陆战期间,在辽东战场上,主要指挥者为四川提督宋庆,当时他以74岁高龄,人称白发将军。

  早在1882年,清政府决定加强海防,便命宋庆率其毅军驻扎旅顺口。此后,宋庆驻扎旅顺口12年,为巩固渤海海防、训练士卒、修建工事竭尽心力,当时旅顺口的陆路炮台多为宋庆部所修筑,时人认为宋庆毅军为“诸军之冠”。

  在辽东战场上,宋庆将军尽心筹划,组织多场战役,但由于清军原有指挥系统的混乱,这位老将只能尽心尽力,却无法回天。

  中日甲午之役后,宋庆被革职留任。1902年,病逝于军中,终年83岁,清廷照尚书衔赐恤,封三等男爵,入祀贤良祠,谥“忠勤公”。

  不过这位四川提督,并未到过四川。这是怎么回事呢?陈悦说,四川提督是绿营的官名,而宋庆是勇营的军官,勇营是地方军,是没有事业编制的,但为了解决勇营高级军官的身份问题,也得给他们编制。当时正好四川提督这个位子暂时空缺,就让宋庆先挂那边,工资从那开,但人不用去那里上班。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 参考文献:《北洋海军珍藏图片集》、《首败:甲午年的中日决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