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系统化,朝天有了新模式

17.07.2014  10:41

        2012年,广元市朝天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2013年6月9日,全省重点扶贫县特色经济助农增收现场会在朝天区召开,来自全省9个市州、41个扶贫重点县的主要领导云集朝天,见证朝天底部突围路径,论道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议题。近年来,作为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特困地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朝天区,摒弃掉“眉毛胡子一把抓”“用手榴弹炸跳蚤”陈旧理念,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智力扶贫、社会扶贫、库区移民、移民后扶“七箭齐发”,“大水漫灌”已成“精准滴灌”,扶贫形势强势“逆袭”,昔日“拦路虎”已变成腾飞的“翅膀”。

        精确识别,不落下一户贫困户,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没进门,感觉各家各户都差不多。一入户,才知道各有千秋,搞不得一刀切!精准扶贫要有针对性,定的项目就得能产生良好效益……”帮扶干部孙明胜感慨。

        在朝天,所有精准扶贫对象都有自己的“百姓档案”,上面标注户主姓名、贫困状况、产业帮扶等内容,扶贫干部只需按图索骥,就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建档立卡后,通过精确摸底、动态管理,变以前的“大水漫灌”为现在“精准滴灌”,为啥要变?“不能再用手榴弹炸跳蚤,钱没少花,效果却未必好。”朝天干部都明白这个理儿。

        “十年来,我独自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都不晓得这日子咋过下去……”6月22日,两河口乡吉庆村七组村民程银莲含泪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十年前,她的丈夫外出务工因故离世,剩下她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相依为命,家庭生活举步维艰。在精准扶持中她被识别为贫困户,政府对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扶持,组织村民,安排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1万多元,对其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并硬化了院坝、入户路,同时发展起了核桃种植产业。

        6月26日,在宣河乡清泉村付大建家,记者了解到,付大建一家4口人,妻子是精神病患者,儿子因患严重的腰椎键盘突出至今还在医院治疗,女儿远嫁他乡,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付大建年已64岁,一人苦苦支撑着家庭生计。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后,在对口帮扶下,如今已经建起了新房,硬化了院坝,修通了入户路,落实了产业发展项目。

        做到精准扶贫,第一步就是精确识别,把真正的贫困户选准。在遵循“五步两公示一公告”的作法,即农户自愿申请、民主评议确定、村级初审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定公告的基础上,该区对贫困户名单进行分类统计装订,做到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并以乡镇为单位分类编号、归档管理,实现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这样一来,确保不会漏掉一个贫困户,实现了扶真贫的目标。

        朝天区通过“五步两公示一公告”的办法,摸清家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全区共识别出贫困人口17386户52275人,为打通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基础。

        精细规划,量身定制,解决“扶什么”的问题

        在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后,该区又创新性地确立了个性化扶贫的思路,即根据扶贫对象的个人意愿,精细规划,量身定制扶持内容。

        大滩镇高峰村赵晓华,孩子在镇上读书,自己就在镇上租了一间房子照顾。被识别为贫困户后,因家里缺少劳动力,提出想在镇上开个小商店。帮扶干部就帮着找了门面,并帮着赊货,很快就让小商店开始营业,赵晓华有了固定收入。

        鱼洞乡东沟村王国林想发展养殖业,把这一愿望告诉给帮扶干部后,一周后,帮扶干部就给他送来了一张“全域扶贫攻坚量化到户明白卡”,帮他联系了优质仔猪二十余头,加上外出打工,预计年收入将达到10万元以上。

        对特殊贫困群体,该区采取了特殊政策。对无劳动力的残疾人,与残联、民政局共商解决脱贫致富的办法。对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能纳入五保户的就纳入五保户,能纳入低保的就纳入低保。

        对精准确定为需要整体扶贫的村组,根据实际情况,该区也给予精细规划,量身定制,重点突破。2013年,该区连片扶贫项目以“转(转斗)-马(马家坝)-文(文安)”片区为主战场,分别在转斗乡蒿地村,青林乡康乐村、庙垭村,马家坝乡得胜村、枫香村,文安乡蒿坝村等4乡6村46个村民小组内实施连片扶贫,硬化村组公路35.3千米;实施农户房屋“一建三改” 288户;建集中供水站3处,建蓄水池30口,安装饮水管道12.68千米;栽植核桃3243亩、栽桑400亩,建生猪圈舍4000平方米。

        在摸清制约贫困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及生产生活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该区对贫困户逐户规划,量身制作,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确立了“五个一”的扶持发展思路,即每户建一处生态庭院、发展一套增收项目、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培训一个致富“明白人”、力争实现户均年增收一万元以上。“五个一”的精细规划,给该区精准扶贫对象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前景。

        精准扶持,解决“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精细规划后,就是精准扶持。

        “蔡书记对我们太关心了,在他的帮扶下,我们村路畅了、水通了、电足了,家家都种上了核桃树,大家在致富路上跑得正欢嘞……”6月28日,记者来到该区区委书记蔡邦银的挂包帮、定点扶贫联系村鲤鱼村,该村村支书马明军的一番话语流露出真诚的感激之情。

        鲤鱼村位于朝天区东溪河乡东北部,该村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自“挂包帮”活动开展以来,蔡邦银第一时间深入该村实地调研,就破解鲤鱼村发展瓶颈进行“会诊”,通过一年的努力,该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行路难、过沟难、用电难、饮水难等具体困难和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全村蚕桑、干果、畜牧和劳务产业正逐步形成规模。

        为了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该区采取了“六个到户”措施。首先是政策宣传到户;其次是项目落实到户;再就是资金补助到户,根据贫困户发展规划,逐户落实扶持资金,足额补助到位,帮助培育增收产业。然后是干部帮扶到户,实行干部对接帮扶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

        在“挂包帮”活动中,该区还建立了干部与贫困户“1+1”或“1+N”帮扶机制,29名县级干部与54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全区机关干部与1400户农户结成了联系对子,帮扶户脱贫解困负全责,做到“农户不脱贫,工作不脱钩”。

        近三年以来,该区贫困人口减少1.5万人,连片扶贫覆盖贫困村43个,整村推进重点村18个,扶贫搬迁2684人,扶贫劳务培训2000余人。

        该区还明确了3年内每一年的帮扶目标,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到2020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同步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精准扶贫系统化,让朝天区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扶贫开发之路。(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