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 专项援助困难职工

23.07.2015  10:51

前不久,2015年遂宁市“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熙熙攘攘,200余家企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1000余个,几乎每个招聘点位都被应聘者围得密不透风。“今年不走了,打算留在家乡找个合适的工作。”来自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的唐光海在小本上记着中意企业的名字,他想找个机械维修方面的工作。

 

遵循“精准帮扶、专项援助”原则,遂宁市总工会加大了创业培训、失业培训和创业小额贷款补助等工作的力度。2015年上半年,遂宁市总工会完成扩大就业规模工程(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55人,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83.6%。

 

这是省总工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要求,在全省各地落实“促进就业工程”的一个缩影。

 

今年,省总工会承担了帮助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助3万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和为全省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等任务,涉及十大民生工程中的“促进就业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教育助学工程”。截至6月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中“困难职工救助”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年度目标80%以上,“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计划结合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在8至9月全面展开,目前正在积极筹备。

 

四川各级工会以下岗失业人员为重点对象,深入开展融“培训、输出、维权”于一体的就业援助和服务行动,包括技能提升行动、就业帮扶行动和创业促进行动。截至目前,已有2684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今年总目标的89.47%。

 

6月29日,全省工会系统全面启动了以提升职工技能为着力点的3个“两百万行动”,其具体内容是:组织开展200万名职工技术培训、200万名职工技术练兵、200万名职工技能比赛,着力释放职工创新能量、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以岗位援助为推手,各级工会充分利用惠民帮扶中心和工会职业介绍机构平台,密切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与劳动就业机构的信息互通共享,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招聘活动,努力为就业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岗位信息、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服务。

 

按照计划,2015年,省总工会将拿出1570万元帮助职工创业,预计撬动小额贷款超过2.1亿元,5300多名创业对象可望得到援助,将带动3.63万人实现就业。省总工会还将积极打造农民工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创业园区,通过强化创业培训、加强跟踪服务和平台建设等方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既要促进就业,也要扶贫解困。各级工会倾力困难职工生活、医疗救助,协助党政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依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平台,全省工会的帮扶网络从市向区、县、社区、街道延伸。以困难职工档案为基础,工会强化资源整合、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夯实帮扶基础,完善了“一般困难机制帮、突出困难重点帮、突发困难及时帮”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工会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有机衔接,日常帮扶和动态帮扶相结合,一般帮扶和重点帮扶相结合的帮扶格局,增强帮扶实效。

 

为确保每一个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省总工会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助学资金,采取单位或个人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进行“一对一”、“群对一”、“点对点”持续帮扶。同时,工会助学活动持续拓展、延伸,通过把活动与实施“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有机结合,积极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等,促进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截至6月底,全省各级工会共资助10092名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

 

读数

 

2015 上半年——

 

全省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841人,占目标任务数的89.47%。

 

全省完成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10092人,占目标任务数的33.64%。

 

遂宁市完成扩大就业规模工程(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55人,占目标任务数的83.6%,投入资金35万元。

 

遂宁市完成教育助学工程(资助家庭困难子女上学)1350人,占目标任务数的67.5%,投入资金48万元。

 

遂宁市建立困难职工档案7200多份,实施大病医疗救助291人、资金82.4 万元,实施生活救助1054人次、资金87.2万元,实施困难职工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647人、补贴资金52万元,为113名职工提供法律援助资金28万元,为197名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高校毕业大学生实施创业援助,投入创业援助资金146万元。

 

访谈

 

倾力做好工会困难帮扶

 

——对话省总工会副主席任远明

 

记者:如何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

 

任远明:今年以来,省工会组织以解民忧、惠民生、促民和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活、就业、教育等方面民生项目,积极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一是在资金安排上,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二是在工作推进上,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进度,明确推进措施;三是在工作质量上,全面实行实名制管理,目标完成落实到人,并设单独台账。

 

记者:省总工会为实施好“困难职工救助”采取了哪些举措?

 

任远明:全省工会组织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职工群众需求,不断深化以健全困难职工档案为基础,以惠民帮扶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开展多种形式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载体的工会困难帮扶工作,从而成为我省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实施分类帮扶。根据职工不同困难程度、不同致困原因、不同帮扶需求,开展针对性帮扶救助,做到区别情况、分类帮扶、因人施助、标本兼治。二是整合资源。积极联合群团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暖冬行动”,广泛吸纳和整合社会资源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努力使每个困难职工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及工会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党政主导、群团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项目运作”原则,全面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帮扶体系和机制,推动帮扶由制度化、规范化向社会化、网络化、立体式发展。四是严格规范管理。按照“数据化、动态化、规范化、专业化”要求,实行全省联网动态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夯实帮扶基础。坚持“依档帮扶”、“实名制”原则,严格执行帮扶救助资金发放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物资发放有序规范,确保用于困难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