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死,四川旅游人的职业在发光(图)

14.08.2017  07:53

  8月10日,九寨沟县城,旅游大巴车车队停在街道上,有序运送游客和群众离开。 本报记者 田为 摄

  危难突至,无数导游、司机和酒店服务人员挺身而出,勇敢无畏,带给游客安定和温暖。他们的表现,收获了数万游客和无数人关于“四川景美人更美”的热情赞颂——

  □本报记者 杨晓 刘星 朱丽 冯超颖

  “8·8”九寨沟7.0级地震那一夜,数千名导游、司机、酒店服务人员,成为距游客最近的一线救援人员。

  在山摇地动的寒夜中,那高高举起的导游旗、结实平稳的旅游大巴、安置有序的酒店院落和避险场所,给惊慌失措的游客以安全和力量。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全省旅游系统雷厉风行,政府部门、旅游协会、旅行社、酒店、车队……许许多多旅游人在第一时间坚守最前线,一程一程接力,守望相助,全力保障游客生命安全。

  勇气、责任心、个人素质、专业素养,缺一不可——仅仅3天,九黄环线上的旅游人,一路护送4万多名团队游客完成大转移,从地震灾区经多路绕行,将游客全部疏散完毕。

  穿越生死,奋战在九寨沟救援工作中的旅游从业者,用行动证明:四川旅游人的职业,在发光!

   人在旗在,人在车在,人在客在,不离不弃

  9日凌晨3时,冒着余震,刚做导游不久的“90后”李尹韩独自离开旅游大巴上的游客和同事,要去找回留在几公里外酒店的一名团员。右侧全是高山,左侧是奔腾的河流,沿途大大小小的碎石,路上没有一辆车,没有一点灯火,这位“90后”导游害怕极了,在路上放声大哭。但是,她没有退缩,抹着眼泪,一路快走加小跑前行,直到看到那位团员穿着熊猫服、好好地待在酒店院内,才放下心来。

  地动山摇之后,儿子刚4个月的女导游邵丹,忙着清点安抚惊魂未定的游客。因12岁孩子走丢,一对游客父母抱头痛哭。邵丹动员不需要照顾老人小孩的十几位团员,手拉手在酒店一层楼一层楼、一间房一间房搜寻,直到在附近一座山坡上,找到了正被当地藏族群众好好照料着的孩子。

  在九寨沟一线跑了十几年的资深导游张立,带着46人散客团行进在川主寺到九寨沟的路上,震落的巨石砸断前后道路,游客一片惶恐。“生死有命,怕啥子!”张立独自冒险攀爬过塌方区,探出一条长约500米的生命通道,七八次往返穿越,与同行一起转移游客及伤员,直到手中那个11个月大的重伤婴儿,搭乘一位藏族大哥的摩托车赶往医院。

  满载最后一批从九寨天堂甲蕃假日酒店撤离游客的老司机林世国,一路上遇到数不清的塌方和落石。救援部队用推土机抢通的便道,比大巴车的车身宽不了多少。在14年的九黄环线驾驶生涯中,林世国从未遇到过这样的险境。每到一处滑坡体与悬崖组成的“鬼门关”处,他都让所有游客下车步行通过,独自驾车闯关。

  在九黄环线跑了近20年的老司机邹旗,驾车行进在九寨千古情景区附近,眼见前方开始滑坡,车子右后方车窗已被落石砸坏的千钧一发时刻,他挂上倒挡、疯狂倒车,在黑暗中强行倒车50多米,避开滑坡区。

  ……这样的故事,在地震后的这几天,从脱险游客的口中、在精疲力尽的导游们发出的平安微信里、在无数网友自发转发的文章中,被广泛传播,感动了亿万人。

  当时哪儿来那么大的勇气?事后,不少导游和司机也说,不是没有过害怕,但这就是我们工作的职责要求:人在旗在,人在车在,人在客在!

  除了大爱和勇敢,冷静和坚毅,成为四川旅游人在应急中给游客们留下的又一深刻印象。

  遇到滑坡,到什么地方避险?游客受伤,如何急救?飞石道路,怎么观察通行……在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后,四川旅游行业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成为常态,从业者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地震发生10分钟后,位于九寨沟沟口的喜来登大酒店的救灾组织工作有序推进,刚刚脱险的工作人员多次冒着余震危险,冲入酒店内为游客取浴巾、浴袍、被子等御寒物资和行李。酒店驻店经理李小石通宵协调指挥,不断向游客通报最新情况、安排疏散登记,不断安抚告知,“不要恐慌,酒店的建筑很安全,主体建筑没有遭到丝毫损坏”“提高警惕,震后要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直到9日7时30分,第一辆疏散大巴发车。9日上午,所有旅客疏散完毕。

  很少有游客记得那些普通的酒店服务人员的名字,但那天夜晚由他们双手传递出的温暖,相信将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