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首例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成功

14.03.2014  13:05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14日消息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成功为40岁的藏族妇女卓呷拉姆治愈晚期肝包虫病,让这位年轻的藏族妇女得到了重生。

  明天,来自西藏昌都的肝包虫病患者桌呷拉姆就要出院了,由于卓呷拉姆不会汉语,哥哥益西代表她向这次为她治病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哥哥益西告诉记者,原本以为没有生还的机会了,没想到还有奇迹出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血管外科副主任王文涛向记者大致介绍到:他是我们藏区的一个同胞,他是肝包虫晚期来到我们华西医院做手术。他当时来的时候肝衰,情况非常差。我们医院非常重视,多个学科联合做了很好的方案。大家一起攻关,最后给病人做了离体的肝拆除、自体的肝移植,现在他恢复的非常好,非常顺利。

  随后,王文涛又回忆起病人的病情,记得病人刚来时的病情是相当严重,整个肝脏三分之二的血管壁都已被包虫侵蚀:这个虫是活的,不是咱们认知的那种虫,它是寄生虫。显微镜下看,寄生虫侵犯血管壁,血管壁就闭塞,这个血管就整个断了。

  鉴于这种严重情况,科室决定给病人实施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据了解,医生花费将近6小时将病人的肝脏取出,在体外进行肝脏分离,切除病变部分,利用剩余的2个肝段及自身的重要管道结构进行修补、成型,最后将修补后的少部分肝脏再植入病人体内。

  王文涛告诉记者,手术的难度非常大,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时间,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患者就没有生还的机会:困难第一就是切病肝,拿下来都困难。第二个就是切病肝分离的时候也很困难。因为就那么点管道,多拨一点就根本没有了,连重建机会也不给你剩下了,所以这个也是很难的,一点一点拨。还有一点压力大的就是管道重建,管道怎么接的起来。

  据了解,通过该手术治愈的患者,效果远优于常规的肝移植术。因为手术治疗中修补病人肝脏的管道材料全来源于其自身肝脏以及其他静脉,有无需其他供体,术后也无需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治疗更彻底。

  因为这个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并且在华西来说是首次实施,随着手术的成功,华西医院成为了目前世界上第三家实施该手术的医疗机构,该手术也是目前国际上肝脏外科领域最高难度的新探索。并且这一项手术方案也可以延伸应用于各种无法常规切除的肝脏疾病。

  那么,什么又是包虫病呢?它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王文涛说到,包虫其实就是一种寄生虫,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新疆、内蒙、西藏等畜牧业发达地区。

  而包虫病早期发病症状是肝脏疼痛,后期便会引起肝脏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在此呼吁广大朋友,特别是身边多养家畜的朋友,一定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川台记者唐甜报道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四川电台新闻频率: FM:98.1 FM: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