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举行社区治理项目对接会 55家组织一对一洽谈
继今年率先进行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后,11月19日下午,武侯区举行“创新治理,社会同行”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项目对接会,再次开创了成都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工作的先河。
对外公布2015年第一批政府购买服务240项,主动邀请55家社会组织到现场进行“一对一”洽谈,作为探索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一项新举措,项目对接会不仅搭建起“社会化”服务平台,还让社会组织在承接一部分政务服务的同时将社区居民动员、组织起来,并为其提供公共服务,真正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
以回应居民需求为导向
今年4月起,武侯区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提出“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率先将原来下沉到社区办理的政务梳理为139项政务服务,费随事转,拿出3085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形式将139项政务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接。
在不断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厘清社区服务主要事项的同时,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与社区服务供需失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玉林街道需要假日跳蚤市场,促进居民互助互利和融合;望江路街道需要相亲沙龙,为辖区内单身人士扩大交友机会;簇桥街道需要针对失地农民的心理咨询服务项目……”在明年武侯区第一批240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服务重心的转移,除少数政务服务外,约占总数90%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都是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服务类型包括社区文化、社区融合、青少年服务、培训评估、助老助残等。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购买服务把绝大部分重心转向社区公共服务,让社区专业社会组织承接部分政务和提供社会服务,将更加专注、更加细致地为居民服好务,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问题。
以社会组织发展为支撑
在武侯,有着“第三部门”之称的社会组织正逐渐壮大,2014年,武侯区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177家。在黉门街社区,暖心房、四点半学校等社区公益组织多达18家,在玉林东路,社区成立了首支社区公益基金为主的睦林公益慈善基金。
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本土社会组织的自我完善与成长,他们在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帮助解决特殊群体就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协助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中。
一位社会组织负责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到政府的邀请来参加对接会,感觉很新颖、很及时,“以前,由于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很容易造成社会组织没有真正了解居民需求。但现在,对接会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问题出现,可以提前了解发包方的具体要求、目标和流程。”
提前对外公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邀请更多社会组织参与项目对接,涉及到13个街道、5个部门的9大版块。据了解,对接会旨在搭建这样一个“社会化”服务平台,既能让街道、部门更多地能够听取到来自社会组织的意见、声音,回应他们的诉求,也能让社会组织更好的了解街道、部门所收集到的不同群体的声音,真正满足居民们多元化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