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四川向深度贫困全面宣战
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我省向深度贫困全面宣战
本报记者 侯冲 李淼
8月15日,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在全省脱贫攻坚“作战图”中,这是省委、省政府在精准脱贫首战告捷,夺取今年春季和夏季攻势胜利,全力开展秋季“百日攻坚”行动关键时刻,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布下的又一枚大棋。
距离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仅剩3年多,曾经“一步跨千年”的彝区藏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如果45个深度贫困县不能如期脱贫,就无法宣布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下猛药
采取个性化的政策措施
“三增一免”被特别强调,即今后新增资金、项目、举措主要向深度贫困县集中,免除纳入年度专项计划新增项目资金的县级配套。
几天前,我省在彝区17条特殊支持政策、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认真梳理深贫地区突出困难和问题,再次端出个性化政策措施整桌攻坚“硬菜”。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
“三增一免”被特别强调,即今后新增资金、项目、举措主要向深度贫困县集中,免除纳入年度专项计划新增项目资金的县级配套。
“这套政策举措针对性极强,为凉山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巨大支持,是一剂治深贫的猛药。”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说。
各地也开出自己的特色药方。凉山州今年将整合佛山东西扶贫协作、“光彩事业凉山行”等资源力量,166个极度贫困村通村道路和住房建设年内全部开工。阿坝州将“深入开展景区震后受损综合评估,科学谋划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阿坝州委副书记项晓峰表示。
我省已明确,调集精兵强将专责推进,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深度贫困县、乡、镇挂职;为深度贫困县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治沉疴
聚焦突出问题全力攻坚
“一件一件解决突出问题,一针一线下好‘绣花’功夫,逐步补齐深度贫困地区短板。”省脱贫办负责人表示。
会议一结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汪洋成为深贫县“一把手”们“围追”的对象——“厅长,我们县那条公路审批到什么阶段了?”“今年州里能再修几条路吗?”
道路等基础设施,正是紧紧锁住我省深度贫困县的枷锁。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表示,目前该州34.15%的乡镇不通油路。
汪洋表示,省上会继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资金补助标准上将采取差异化支持,正在细化具体方案。
产业是治深贫的根本途径,多地已有行动。甘孜着力建设3个100公里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带,确保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阿坝州则聚焦“净土阿坝”品牌,努力让特色农畜产品走出阿坝、走出四川。
其他如住房安全、教育、医疗等脱贫举措,我省也在逐步稳定推进,持续用力精准施策。“一件一件解决突出问题,一针一线下好‘绣花’功夫,逐步补齐深度贫困地区短板。”省脱贫办负责人表示。
出奇招
深化改革结合大胆创新
所有深度贫困县都纳入涉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由县(区)自主决定,充分放权、全面整合,将让深贫县用钱不再“有心无力”。
“硬菜”端出,目标清晰,关键是能否用好。
省脱贫办负责人指出,需要各地各部门开动脑筋,深化改革,大胆创新。
石渠县委书记袁明光已尝到涉农资金整合的甜头。此前,该县的涉农资金小而散,产业规模不上不下。通过整合,石渠县成立太阳部落农畜土特产产品开发公司,经营酸奶,还将启动牦牛、藏香猪等深加工,带动80多个合作社和大批农牧民抱团,打造产业“总引擎”。
会议明确,所有深度贫困县都纳入涉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由县(区)自主决定,充分放权、全面整合,将让深贫县用钱不再“有心无力”。
今后我省还将大力支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给贫困户。理塘县通过土地(草地)流转、设施折资入股等方式实现人均年增收950元,下一步将把改革向更广范围拓展。为破解集体经济难题,壤塘县以政府主导建立畜牧业专合社,通过村集体提留稳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保障贫困户每年分红不低于1000元。
我省还端出成套创新举措,包括优先满足深度贫困县法人金融机构扶贫再贷款额度,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支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节余指标在省内流转等,为深贫县发展既松绑又加力。
原标题:我省向深度贫困全面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