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育难题 四川大刀阔斧

01.01.2015  02:46

(四川日报记者 江芸涵 向朝伦)2014,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元年,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出台。就四川而言,老百姓关注的幼儿园入学难、小升初择校难、中职学生升学难等难题,正在得到缓解。在此,我们梳理盘点2014年的教育热点事件,以飨读者。

        ●解决“入园难”实打实

        【举措】

        我省今年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计划全省三年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园1200所,2014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园400所。截至11月底,已开工408所,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同时,加大学前教育资助力度,减免了42.1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及民族地区在园幼儿的保教费。

        【感言】

        南充嘉陵区火花街道办居民周显耀:

        我儿子周桐南今年满3岁了,可以在家附近新建的滨河幼儿园就读。这所新投入使用的幼儿园,不但宽敞设备还很齐全,有400多个娃娃入园。幼儿园的老师们对娃娃认真负责,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义务教育真正全免费

        【举措】

        今年春季开学,我省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三免一补”政策全覆盖全省80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时,为45.45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助学金,为22万名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国家助学金。在125个试点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把民族地区60个县的营养餐实施范围扩大到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学生38万余人。

        【感言】

        平昌县五木小学教师文春梅:

        现在学生读书一分钱都不用花。学生们享受了免除书本费、营养午餐等福利,部分学生还可以领到助学金。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怀,更坚定了做好教育事业的决心。

        ●彝区教育振兴有希望

        【举措】

        5月,我省启动实施大小凉山彝区 “十项扶贫工程”,着力解决彝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法定条件应该读书的必须读书、该读完的必须读完、读书过程中能看到就业希望”基本目标。为此,该工程将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控辍保学”责任网络四方面,来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感言】

        昭觉县教育局局长吉色方森:

        大小凉山彝区贫困的“根子”在教育基础差。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是凉山彝区扶贫的治本之策。这一工程实施后,对于提升昭觉县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法律进学校进课堂

        【举措】

        “过马路不能闯红灯,乘车时头手不能伸出窗外……”秋季开学,省内部分小学收到了省上下发的《小学生学法用法读本》,孩子们拿在手上,看到很多漫画和卡通图,汉字标注有拼音,爱不释手。四川省《关于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的实施意见(2014-2016年)》提出,每年9月和10月为学校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间。

        【感言】

        青白江区清泉学校彭兴德校长:

        法律进学校是一项长期工程,今年以来,很多基层学校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常规内容,课堂成为主阵地,辅以活泼多样的课外活动形式,同时,引入法院、检察院等工作人员参与,增强了法律进学校的有效性。

        ●第30个教师节更倡师德

        【举措】

        9月10日是第30个教师节,我省举行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表彰优秀教师大会。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近年来我省不断推动评优评先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三年一次开展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表彰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探索建立师德档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建立起了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感言】

        成都华西小学校长魏虹:

        每一次教师节,都会为我们带来一种幸福与喜悦的感受,今年第30个教师节特别倡导师德师风,尤其让我感怀。对于老师来说,最不容易的是做到真正懂自己的学生,并且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教师应用爱、责任和智慧去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