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伙新村加快“生长”的秘诀

25.04.2016  04:34

  灾后重建的白伙新村,美不胜收。

本报记者郝飞摄

 

  芦山地震震中换新颜,总理看到照片曾“点赞”——

  □本报记者 张彧希

  4月11日中午,送走客人,打扫完火锅店的卫生,51岁的邓主文又骑着三轮车卖起烤红薯。因为蜂拥而至的游客,一个月卖烤红薯就能赚2000元。

  邓主文所在的美丽新村,位于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组。三年前的4月20日,这里是大地撕裂的原点。

  三年重建,震中龙门乡趟出一条新路:老百姓“自己说了算、自己定了干、自己全做主”,按照小组团、院落式、田园化、生态型的建设理念,以发展特色农家旅游联盟为抓手,实现农旅结合、产村相融、传承历史、康居示范。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到白伙新村的照片时,不禁“点赞”,“这是现实照片?我以为是规划图呢,很美!

  住上新房子 起航新生活

  村里组织全体建房农户,推选12名代表组成自建委员会,从户型选择到质量监督再到资金监管,均由村民们商量决定。在灾区,这样的自建委共有232个。

  踏着实木搭建的步行长廊,从白伙新村村口一路蜿蜒,一栋栋红色琉璃瓦屋顶、浅黄色墙面的仿古木楼映入记者眼帘。

  这里曾因地震满目疮痍。“那时总理就站在青龙场村的废墟上指挥抗震救灾。”芦山县委宣传部部长马毅强回忆。

  但而今,地震的痕迹消失不见。“我是村里最早搬进新房的。”村民白体明做梦都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一楼一底的楼房足有12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添置了沙发、电视等新家什。

  说起建房历程,白体明很带劲。重建启动后,房屋建成什么样、新房内外如何布局,面对一系列问题,“与其政府大包大揽,不如让百姓自己说了算。

  很快,村里组织全体建房农户推选12名代表组成自建委员会,白体明是其中一员。从户型选择到质量监督再到资金监管,均由村民们商量决定。在灾区,这样的自建委共有232个。

  建房缺钱,政府送来补助资金,还协助农户从农村信用社拿到贴息贷款。白体明家贷了5万元,从去年10月起,老白每季度都准时还款。

  如今,白伙新村81户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块20平方米的“微菜园”,种上了白菜、青椒、大葱等蔬菜;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村口还有个健身小广场。白体明说,搞篝火晚会、文艺表演,村民们的“乐子”多得很。

  发展新产业 收获新希望

  白伙新村正好在龙门古镇旅游景区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让老百姓搞旅游热情高涨。目前,村里81户人家就开了3家中餐、2家火锅、8家茶楼,还有人陆续想开客栈。

  白伙新村的主干道上,一块块指示牌特别有意思:往左,是“邓氏牛杂火锅”“鑫雨茶楼”“荷塘人家农家乐”;往右,是“悦来茶楼”“芸琨客栈”……

  邓氏牛杂火锅就是邓主文的“产业”。因为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前养牛、卖牛的邓主文成功“转型”,开起牛杂火锅店。去年国庆节时,到这里吃饭居然都要排号了。“现在的年收入10万元以上。”邓主文嘿嘿一笑。

  白体明家的客栈,就在离邓氏牛杂火锅20米远的地方。新房二楼被老白打造成四间客房。前不久的清明小长假,白体明天天都接到订房电话,“都住满了”。

  白伙新村正好在龙门古镇旅游景区的核心地带。这个位于震中的景区,蕴含独特的山水环境、文化资源和农业景观优势,白伙新村是旅游线上一颗“明珠”。

  区位优势让老百姓搞旅游热情高涨。目前,村里81户人家就开了3家中餐、2家火锅、8家茶楼,还有人陆续想开客栈。

  除了乡村旅游,还有特色农业产业,白伙新村都不“放过”。“这是我们的农旅互动提升战略,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服务为提升,以园区品牌建设为纽带,着力构建产景一体的产业形态。”龙门乡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当地已引进两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土地流转2000余亩,准备重点发展猕猴桃、蓝莓、大棚蔬菜(花卉)、荷塘、茶园等基地。同时,确定了“流转保底,利润分红”的原则,村民们“钱景”大大看好。

  制定新制度 树立新风尚

  “这是大家的集体智慧,充分显示‘白伙特色’。”邓主文说,要把新村管好,光靠口头约束还不行,必须要制度化、规范化。

  4月9日,是白伙新村自管委每周的例会时间。7名委员准时聚集在自管委主任张兰坪家的茶楼里。泡上一杯清茶,大家的讨论从晚上8点持续到深夜12点。“我们的餐饮、住宿越搞越大,该有个规范,决不能出现‘天价宰客’事件。”张兰坪叮嘱大家。

  自管委的前身是当初建房时的自建委。新房盖好后,为避免“建设容易维护难”,且继续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村里决定成立自管委。村民代表大会选举时,多数人把票投给了当时的自建委成员,“房子都修得那么顺利,相信你们能管好。

  白体明也是自管委的一员。“刚住进新村,大家还有些旧习惯,乱扔垃圾、私搭乱建,我们就一家家地做工作。”现在,白伙新村村容整洁干净,私搭乱建的都主动拆除了。为了维护公共空间卫生,经村民们讨论,决定聘请村民余洪云当清洁员,按每户的房间数,每年每间交20元清洁费,用于工资发放。

  在白伙新村的“微菜园”中,错落分布着不少“小屏风”,上面公示着《白伙组村规民约》《白伙聚居点矛盾纠纷调处制度》《白伙聚居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微菜园”管理制度》等。

  说起这些制度,自管委副主任邓主文很自豪。“这是大家的集体智慧,充分显示‘白伙特色’。”他说,要把新村管好,光靠口头约束还不行,必须要制度化、规范化。

  地震三周年,白伙换新颜。大伙儿热情地邀请为白伙“点赞”的总理,能到白伙来看看,感受新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