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电子商务发展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19.05.2015  13:22

 

川办发〔2015〕44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四川省电子商务发展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5月13日

四川省电子商务发展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高度融合的新型经济活动,已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为推进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3〕82号),结合《四川省电子商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支撑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方向,围绕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行列的目标定位,以壮大产业规模,培育龙头骨干;深化应用普及,促进模式创新;健全支撑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为核心,以落实“六项任务”、推进“六大工程”、完善“六项措施”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的新兴先导型作用,加速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产业体系,探索电子商务创新机制,营造“互联网+”新经济生态,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着力把四川打造成“全球电商创新之域”,突显四川对中西部乃至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发展目标。

  继续巩固和提升我省“中西部电子商务中心”地位,电子商务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到2017年,四川成为全国电商应用水平最高、集聚程度最强和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地域。

  ——主导产业地位确立。力争到2017年,全省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26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进入全国前5位。

  ——本土平台行业领头。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平台和骨干龙头,提升四川电子商务品牌知名度。力争到2017年,培育年交易额超100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0亿元的企业20家、超10亿元的企业50家,涌现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知名平台20个、网上著名品牌100个。

  ——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力争到2017年,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率超过70%,农产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80%,农村网络零售额占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建成15个工业在线产业带,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9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70%。商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90%,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实体经济。

  ——模式创新独具特色。创新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主动参与制定相关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到2017年,建成3—5个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等新平台,3个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达到10%以上。

  ——产业发展环境优良。构建起物流配送、网络支付、统计监测、安全认证和人才等配套支撑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成为带动就业、提供税收、拉动消费的重要途径。积极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社会资源优化,提高统计数据精准度,强化监测效率。到2017年,电子商务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间接带动从业人员600万人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传统工业在线集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传统工业与电子商务共生发展,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依托,以重点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为突破,引导传统工业线下产业集群向互联网市场延伸、拓展,打造“四川造”在线产业带,全面提升我省传统工业在互联网市场产、供、销等全产业链联动发展能力;鼓励传统工业以电子商务消费市场为中心,开展产品研发与流程重组,创新解决个性化需求与传统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全面提升我省传统工业市场适应力,拓展“四川造”品牌互联网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二)强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业经济振兴。

  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新型农业流通模式,提升农村现代流通水平,加快聚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种养殖大户主体,整合商贸流通万村千乡店、“农党网”、供销合作社网络、邮政网等资源,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完善渠道起点和终点服务。健全涉农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涉农电子商务金融、物流配送、运营等发展瓶颈,着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创新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以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为突破,带动农业全产业链纵深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深化流通领域电商应用,引领服务业全面革新。

  加快百货商场、专业市场、连锁企业、商业综合体、便利店等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流通效率。鼓励网络零售企业与传统流通企业整合商业资源,突破渠道壁垒,资源互补,协同创新。引导各地网络零售企业跨区域协作,健全川货品牌商品网络零售体系,依托“天府网交会”、“川货网上行”等网络购物推介活动,组团发展。

  围绕提升川货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加速集聚传统外贸企业、产业基地、制造商、专业化跨境电商公司、跨境物流仓储、跨境支付及境外服务网点等产业链资源,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突破性发展,引领传统外贸转型升级。

  根据电子商务惠民生发展方向,建立社区便民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服务供应商、产品供货商及社区商圈等商业资源,推动电子商务渠道下沉,提供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购物、缴费、票务、养老、婴幼儿托管、家政等多项本地生活服务。

  (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增强产业发展实力。

  围绕提升我省电子商务产业竞争实力,引导各地依托总部基地、产业园区、开发区、城市功能区等特定区域,建设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电商楼宇和电商配套区。引导各地做好空置写字楼、工业园区调查摸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

  积极围绕电子商务产业链的融资招商,加快平台、信息技术服务、电商运营、物流仓储、支付、培训等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升。建立完善的工商、税务、投融资、培训等服务体系,为集聚区电子商务企业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软环境,形成辐射区域大、服务产业能力强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五)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知名电商企业等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多渠道解决我省电商产业发展人才紧缺问题。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制度,加速高端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在我省集聚,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核心力量。建立先导型新兴产业人才联合培育计划,提升我省电商产业创新能力。引导各地围绕电子商务产业关键环节,制定人才引进方向,完善引进机制。

  积极探索高校、电子商务研究机构、电子商务企业、专业培训机构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多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研发,加大电商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各地联合高校、中职院校、科研院所及知名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培训中心,培养能快速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六)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夯实产业引领基础。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完善电子商务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夯实电子商务产业引领基础。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产业资源,提升物流效率;依托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拓展全域通关物流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三个一”通关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平台,推进四川省电子口岸建设工作;信息化改造村级供销社网络,打通社区、乡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建立以全球物品统一标识及商品条码标准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产品溯源体系。

  增强政府、行业、企业间资源共享、数据开放及业务协同,健全信用监督管理和信用约束机制。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全省电子商务经营者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探索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诚信档案,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经营者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的发放,推进电子商务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服务水平,保护网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统计核算体系,将电子商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完善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培训及评价工作,加快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

  三、重点工程

  (一)本土平台培育工程。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打造“天府网交会”、农产品公共服务平台、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等10个以上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信息化服务、行业协会、商会、销售商、供应商、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公司、物流、仓储、金融、认证、培训等电子商务全产业链资源。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建设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平台和垂直型(包括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重点扶持一批本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发展,将我省发展为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和定价中心。重点提升一批本土垂直平台的带动辐射作用与竞争力,到2017年,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家居、医药、服装、食品(川酒、川茶)及餐饮旅游等行业打造30家优势垂直平台。

  (二)传统产业转型工程。

  生产性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积极性较高、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生产性龙头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供应链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生产性龙头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优化为核心,带动和整合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商和产品销售商等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提高整体产业链协同能力。力争到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达到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手段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中小微企业积极融入大型行业垂直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发挥中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专业化生产、销售、协作配套等作用。到2017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80%。

  川货电子商务市场品牌培育。依托传统优势工业,挖掘与包装传统优势工业品互联网品牌,全面提高“四川造”产品互联网市场定价能力;鼓励各地结合区域特色资源,加大互联网市场品牌商品培养,建立“四川造”品牌商品网络零售体系,形成“四川造”品牌互联网市场发展合力。到2017年,培育“四川造”互联网品牌50个。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商业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网络零售企业与传统流通企业整合商业资源,突破渠道壁垒,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协同创新;引导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物流服务、文化创意、会展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等企业利用众包、众筹等方式融入电子商务。力争到2017年,四川省网络零售额达到2600亿元。

  (三)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工程。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农党网、成农网、全农惠、四川合作经济网等农村信息网络资源,加快突破农村电商发展信息流瓶颈;鼓励各地依托优势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成集信息发布、产品交易、产品追溯于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垂直平台,着力打造“四川产”农特产品互联网市场品牌;推进有条件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中心结算、电子商务等多样化交易方式。到2017年,70%以上县域完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与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接。

  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突出发展服务“三农”,升级农村电视综合服务终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贸易流通电子商务化。支持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拓展网上订单、电话预约、冷链配送入户、电子结算等经营模式。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全面探索与推广原产地农产品直销、预售、跨境交易、移动商务、线上线下交易融合等多种销售模式。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带动,积极探索适应各地资源条件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快供销社村级经营服务网络信息化改造,发展农村网上代购代销店和配送体系;着力培育和引进涉农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全程涉农电子商务服务;整合农村现有乡镇商贸中心、农家店、配送中心、供销、邮政等流通网络资源,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快递企业建设县域快件分拨中心、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鼓励各地建立县(市、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村级网上代购代销点,以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电子商务操作培训,积极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到2017年,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乡(镇)覆盖率达70%以上,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30个。

  (四)跨境电商试点工程。

  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跨境电子商务资源整合及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具有进出口双向功能的商务和关务平台,实现在线报关、报检、结汇、融资、物流、信用担保等多项业务功能,为我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本土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同时吸引国内外优秀跨境电商服务企业来川设立总部运营中心,推动跨境电商模式不断创新。到2017年,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跨境公共服务平台3—4个。

  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在四川空港国际快件中心、四川省邮政国际邮件处理中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等区域探索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集聚跨境电商产业资源,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集群发展。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改进跨境支付服务,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鼓励依托成都双流国际空港、青白江铁路口岸、宜宾港、泸州港等进出口口岸以及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成覆盖全省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到2017年,建成3—4个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基本建成高效跨境物流服务网络。

  完善跨境电商监管机制。探索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报关监管方式,提高跨境电商报关效率和安全性;完善电子商务进出口检验监管模式,探索以电子商务产品检疫监管为主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探索规范化跨境电子支付机构业务监管制度。

  (五)移动电商创新工程。

  移动商务进社区。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建设“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将社区物业、便利店、连锁超市等作为社区服务载体,搭建团购、本地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等多种应用平台,借鉴顺丰“嘿客”、“民生通”等线上线下社区电子商务模式,提高家政服务、日用品购物、休闲娱乐、美容美发、洗染、餐饮等服务终端水平。支持有实力的本土社区电商企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构建社区“零距离”电子商务服务圈,惠民生、促便利,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

  移动商务进旅游。积极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规划、布局和应用。加快移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旅游主管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等产业链资源;加快旅游景区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信息资源库建设,通过移动商务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吃、住、行、娱一体的旅游体验,进一步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17年,90%以上的重点景区实现全WIFI覆盖,建设20个智慧景区。

  深化移动商务应用。完善“支付+平台”移动商务发展模式,引导技术研发、智能终端、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和移动支付等产业集群式发展,建成移动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加快推进移动电子商务与国民经济各行业深度融合,拓展移动电子商务在公共事业、交通旅游、就业家政、休闲娱乐、市场商情等服务业领域的应用。优先发展社区、乡镇“最后一公里”移动商务,抢抓移动商务发展先机。到2017年,4G和WIFI在地铁、商场、社区等覆盖率达到70%以上,提升四川在全国移动电子商务中的领军地位。

  (六)创新创业孵化工程。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健全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向商业应用领域转化,促进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在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电商服务、电商模式、电商集成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行业应用,培育数据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产业创新专项奖励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大型企业供应链信息整合创新、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创新、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在线供应链金融创新、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流程创新。到2017年,实现我省电商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完善创业孵化机制。增强电商集聚区的电子商务孵化功能,打造集交易、快递、融资、培训、创新、创意、创业等多业态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孵化器,为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包括货源在内的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加强电子商务培训及孵化,依托高校及专业培训机构,规范培训体系与培训流程,形成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点,开展培训认证及备案管理。建成国家中西部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与孵化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

  依托四川省电子商务业发展推进小组,建立电子商务产业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完善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推进机制,落实部门责任,推动部门管理与服务创新。各地要加快电子商务基础工作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确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实施方案与进度安排,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规划引领。

  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整体规划,指导行业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各地要明确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切实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产业先导引领作用,带动实体经济全面发展。围绕资源特色与实体产业基础,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网络经济模式,开展与当地经济状况相适应的电商投资,有针对性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园区、基地),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资源共享,加强电子商务产业跨区域协作,避免电商投资盲目跟风和产业园区大量同质化重复建设。

  (三)强化政策支持。

  按照战略性新兴先导产业标准,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围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土地、融资、税收等关键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政策调查研究,制定可行的扶持政策意见和具体的落实措施。财政支持方面,统筹整合相关促进发展资金,根据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重点,制定详细的财政配套政策、落实国家有关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支持电子商务产业要素集聚,支持创新孵化,支持人才培训,支持境内外知名跨境交易平台、网络零售企业在川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跨境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全国性总部、区域运营中心和区域物流配送中心。

  (四)健全统计考核。

  加快制定适应电子商务产业的统计标准与统计制度,将电子商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统计监测体系。健全电子商务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省各相关部门及电商企业的积极性,重点组织典型企业积极做好统计数据的报送工作,支持省、市(州)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定期发布电子商务产业运行情况,及时全面反映我省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各地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强化工作督查和考核,确保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各地应建立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产业链招商、盘活存量资源、做大做强电商企业等指标进行细化量化,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完善电子商务示范项目、示范基地、示范城市评定制度,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工程考核体系。

  (五)加大宣传推广。

  利用网络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省发展电子商务的各项举措,提升社会各界互联网思维,营造发展“互联网+”新经济生态的浓厚氛围,增强电子商务产业投资与发展信心。依托“天府网交会”等开展“川货网上行”,积极宣传我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提升我省电子商务品牌市场影响力。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定期举办电子商务企业年会、专业展会,促进行业、企业间交流、合作、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名企、名网、名家宣传,提升电子商务的社会关注度和电商品牌知名度。加强对网络服务诚信经营情况、网络交易及风险防范知识的宣传,引导公众正确使用互联网,增强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和风险防范意识,形成合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强化人才支撑。

  将引进培养电子商务高端人才与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相结合,制定与完善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扶持力度。大力引进优秀电子商务领军人才、高端运营商和高级职业经理团队,为我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经认定的优秀电子商务领军人才,参照相关规定享受经费资助、住房补贴、落户居留、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际,出台我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评价实施办法,确定一批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校、专业培训机构、电商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建立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培训中心,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培训,突破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人才困境,为我省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附件:1.名词解释

     2.四川省电子商务发展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项目推进表

 

附件1

名词解释

  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

  六大任务:指《行动计划》中,将在传统工业、农村、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等六个方面推进的六项任务。

  六大工程:指《行动计划》中,配合“六大任务”,在本土平台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创新、创新创业孵化等六个方面,将开展的六大重点工程。

  六项措施:指《行动计划》中,将从组织机构、规划引领、政策支持、统计考核、宣传推广、人才支撑等六个方面,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措施。

  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或个人基于Internet开展商务活动的虚拟网络空间和保障商务顺利运营的管理环境,是协调、整合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有序关联、高效流动的重要场所。

  在线产业带:以线下传统产业带或专业市场为基础,汇集生产厂家、渠道商、买家、消费者、政策、第三方服务商等多种角色,形成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在线生态圈。

  农村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平台联接农村及农业相关资源,建设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

  跨境电子商务: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贸易活动。

  O2O:“Online To Offline”的简写,即“线上到线下”,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融合,使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移动电子商务: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