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铺展如诗画卷

21.01.2017  03:34

 

 

庙坝镇长乐新村综合体全貌。

 

永胜乡茨竹村规模种植百合长势喜人。

 

月华镇万亩糯稻基地。


        大竹县大力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王晓林 程一凡 文/图
    “通过实地调研,大竹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竹的产业培育、产业扶贫经验是自觉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宝贵基层实践。”……2016年11月,一组来自大竹县的专题调研报告在《人民论坛》上刊发,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
    大学的专家学者纷纷为大竹特色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等工作“点赞”。
    消息传来,竹乡百万干群倍感振奋。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中文核心期刊,如此肯定地处川东一隅的大竹县尚属首次。
    回眸2016年,大竹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和县域发展全局,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4.22万吨,实现“十年增”,2012—2015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在2016年省委农村工作会上,成为四个上台领奖的县(市区)之一。
    这个冬天,大竹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层实践,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的一个强音符。
提档增速:产业化打牢农业“硬底子
    大竹地处川东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传统农业大县,素有 “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等美誉。
    然而,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农业产业却面临着发展同质化、经营方式粗放、盈利能力不强的困局。如何利用好优质资源实现 “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是大竹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2016年12月31日,一条“快到姚市乡看蝴蝶兰”的消息在竹城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火热。“去年我们去晚了,没有买到,今年趁早去买一盆回家!”第二天一大早,竹阳街道居民李成军就来到蝴蝶兰培育基地挑选花卉。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由达州云上生物科技公司与台湾千卉公司合作建立,是目前川东渝北地区唯一的蝴蝶兰基地,育有30多个品种的蝴蝶兰,主要销往海口、广州、成都、重庆等地。迄今,已销售蝴蝶兰13万多株,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高端花卉产销两旺,正是大竹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鲜活案例。近年来,该县围绕一示范、两带、四业、三区的农业“1243”工程,突出粮油、畜禽、蔬菜、苎麻四大主导产业,做大香椿、糯稻、苎麻、白茶四张特色产业名片,推进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
    201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5万亩以上,油料播种面积在25万亩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1.6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在88万头以上,肉类总产量达9.4万吨;建成优质苎麻基地22万亩、香椿基地10.65万亩、糯稻基地18万亩、白茶示范基地1.5万亩;石河镇、高明镇同心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
    同时,该县夯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2016年,农建示范区整合涉农项目13个,资金1.9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850亩,土地整理2.74万亩,新修或整治渠道68公里、蓄水工程48处,解决饮水安全2650人。造林绿化480亩,硬化村组道路51公里,新建生产机耕道49公里、便民连户路56公里,新建、维修机电提灌站4座,荣获2016年全市水利建设 “甘露杯”,县委书记何洪波在达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做交流发言。
助农增收:特色化鼓起农民“钱袋子
    脱贫攻坚,产业帮扶是关键。2016年,在大竹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该县提出了“聚力打胜富民产业培育硬仗”的目标,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带动脱贫,全力引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建基地、育龙头、搞加工、促营销,就地发展产业,就近吸纳就业,为贫困村贫困户建起“搬不走”的就业基地。
    糯稻是大竹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深加工食品——醪糟广受消费者喜爱。在月华镇玉皇庙村1组村民曾永寿喜滋滋地给笔者算起了“增收账”:“自从给醪糟公司种糯稻,我这13亩田每年都有近2万元的纯收入。公司免费提供种子,解决收割费用,还要补贴部分化肥和农药,算起来种糯稻的收入要比种杂交水稻高600至700块钱。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实行订单种植和保护价收购,建立了现代农业、创新农户增收模式,目前已带动3.63万户农户、10万余人从事糯稻生产。
    经过多年发展,东柳醪糟不仅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靠山”,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如今,公司年产4.5万吨糯米粉,开发出醪糟、糯米粉、醪糟汁饮品、汤圆心子、免煮汤圆、灯影豆干等6个品种80多个规格产品,还是三全、思念等知名食品企业的重要原料供货商。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为了实现 “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该县还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70个省定贫困村,协助村“两委”因地制宜制定了以糯稻、白茶、香椿、水果、油料、蔬菜、药材、水产为重点支撑的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规划,编制了《大竹县省定贫困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目前,全县所有贫困村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迄今,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8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37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8900亩,优质白茶生产基地1700亩,优质药材、花卉等生产基地4900亩,优质水产养殖面积1900亩。
    糯稻、香椿、药材……如今,各种各样的特色产业正在广袤的竹乡大地遍地开花,成为贫困户脱贫奔康的“摇钱树”。
深度融合:农旅文走出农村“好路子
    一个村办的桃花节,门票卖了几十万元;一个兜售小吃的摊点,一天营业额过万元……在庙坝镇寨峰村,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效能让大竹县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鹏程感慨颇深,“经过多年的发展,秦王桃已不只是大竹县的特色产业名片,正在向旅游名片、文化名片逐渐迈进。
    “加快建成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顺应大众旅游新时代,适应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依托大竹山水生态、现代农业和文旅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由一般型产业向支柱型产业跨越,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四川旅游强县,成为川渝陕休闲旅游目的地。”在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概念宣告正式布局。
    为深度挖掘休闲观光农业潜力,打造乡村旅游环线,大竹县积极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先后在92个新村示范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11.8万亩,引进龙头企业5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42个、家庭农场20户、专业大户154户,修建集中养殖小区45个,庙坝寨峰的秦王桃、二郎江水的巴山红香椿、人和天保的琯溪蜜柚、欧家三溪的“黑美人”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不断吸引着周边游客前来“尝鲜”。
    在农业产业的牵引下,该县农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建成欧家“姚氏宗祠”、庙坝寨峰桃花节和五桂养生风情湾、清水驷马桥草莓采摘园、清河龙洞坝李花园、牌坊大全大城寨、川主铁佛古村落及真人“CS”基地等乡村旅游线路16条、景点28个。每个示范新村有1至2个集中连片的优势主导增收产业,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