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在山地上崛起

13.11.2013  17:12

记者  邓俐  通讯员  卢宗艳

        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相对于平原地区,在这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这是重庆市綦江区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綦江区因地制宜,注重在“特色”和“效益”上下功夫,现代农业在不平坦之地不平凡崛起。

        永丰河边求“永丰

        永丰河流域地处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綦江区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内,涉及綦江隆盛和永城2个镇共10个村。

        走进隆盛镇中桥村,只见连片的钢架大棚布满田间,不少村民正在蔬菜地里忙碌。

        “今年蔬菜基地刚扩大了200亩,上半年主要以西红柿、茄子等瓜果类蔬菜为主,下半年我们会大力种植叶类蔬菜。”蔬菜基地业主杨正华坦言,永丰河流域发展农业基础条件好,自己从2009年流转土地,在中桥村发展蔬菜种植。

        “每年都在扩大规模,短短四年时间,基地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520余亩,吸纳了上百个村民在基地打工。”杨正华高兴地说,政府补贴建钢架大棚,自己已经建起了占地200亩的400个钢架大棚,蔬菜品种也达到了20多个。

        在永丰河流经的区域,像杨正华一样规模种植蔬菜的大户数不胜数。据綦江区农委工作人员介绍,在打造的永丰河流域“菜园子”工程产业带上,已发展各类规模以上农业项目25家,完成投资近1.7亿元。

        如今,永丰河流域内已种植蔬菜1.1万余亩,核心区钢架大棚蔬菜就达到800亩,蔬菜出产量不断提高,每年销往重庆主城的蔬菜达到1.2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菜园子。

        正所谓是一河圈出了一个菜园,永丰河边求“永丰”。如今,永丰河农业园内的种养大户突破100余个,农业总产值实现了50亿元,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

        农博园中看现代

        伏羲园、山海间书斋、巨型南瓜观赏区、植物八卦迷宫、五行植物种植区、现代农业无土栽培区、五彩奇异瓜果长廊……走进綦江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不少游客直呼大开眼界。

        农博园位于永城镇复兴村,是重庆市第一个展示太空育种的叶菜、花卉、茄果类的博览园。该园区从2011年8月开工建设,整体规划5000亩,计划投资1.96亿元。现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并于今年6月25日正式开园。

        綦江农博园拥有包括特菜类、功能类、观赏类等农作物品种千余种,可谓一本生机盎然的“百科全书”。随处可见各种新奇的果蔬,有天鹅葫芦、太空南瓜、蛇瓜、福瓜,还有可直接食用的水果型蔬菜,如五彩番茄、水果黄瓜、奶味玉米等。除此之外,园区还有功能型蔬菜,如黄秋葵、黑苦瓜、五彩辣椒等。

        在园内的伏羲园,有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连栋采光集控温室,棚内的南瓜观赏区种植了20多棵南瓜,目前部分南瓜重量已达50斤,过些天能长到200斤以上,预计最后可能会出现500多斤重的巨型南瓜。

        据农博园市场部负责人汪娜介绍,这些来自美国、荷兰和中国航天育种中心精心选育的巨型南瓜,其种子比普通种子大一倍,一般单瓜重100~200斤,最大者可达到500~600斤,叶片大而厚实,瓜皮呈黄红色,瓜瓤呈黄色或橙色。

        目前,农博园每天迎来500多人入园观赏,市民在观赏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农博园除了以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生产以外,还逐渐承担起现代农业的示范和推广重任。作为綦江现代农业的“火车头”,农博园成为了綦江积极探索现代高端农业的一个“样板间”。

        今年初,綦江与重庆市供销总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15亿元建设集兰花研发、组培、加工、生产、销售、展示及综合配套为一体的兰花科技园,这意味着綦江现代科技农业又将往前迈出一大步。

        山坳坳上显特色

        石角镇的刘罗坪,过去只是一个“山坳坳”,高山蔬菜养在深山人未识。近年来,石角镇通过举办“蔬菜节”一炮而红,还引进了9个规模业主流转5000多亩土地。

        走进刘罗坪,过去的“山坳坳”摇身变成了“聚宝盆”。500亩美国车厘子、500亩钙果、200亩无籽石榴、3万平方米草坪、6000平方米香樟林……这里俨然就是一个生态农业的“美食园”。

        和石角镇走生态农业道路不同,隔壁的篆塘镇走的却是一条特色养殖路。

        东南亚的眼镜蛇、东北的梅花鹿,与山上跑的野猪、水里游的娃娃鱼,同在篆塘镇一条山沟里“安家”——这个农业大镇依托一条六七公里长的山沟,汇集了多个特色养殖项目,成为綦江区最大的特色养殖基地。 

        近年来,綦江坚持“产业带特色、特色促发展”的原则,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在政策帮扶促动下,培育形成了一批专业特色乡镇。

        东溪镇辣椒因皮厚、色红、个匀、香辣而备受市民喜爱,市内的泡椒八成来自东溪镇。近年,东溪镇瞄准重庆火锅市场和泡菜市场,大力种植辣椒达到3.5万亩,建成了5000亩辣椒标准示范基地。

        赶水镇草蔸萝卜种植历史至今有300多年,曾经连续三年走进中南海,创造了“一样的萝卜不一样的价”的神话。近年来,綦江草蔸萝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约30万吨,产值可达到3亿元。

        横山镇是重庆市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当地政府立足横山大米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巩固发展万亩横山大米优质水稻基地,加强与重庆人和米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增强横山大米博击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贡米”再次赢得市场。

        …………

        这些遍布在綦江广袤田间的特色农业无一不各具特色,不仅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品牌,更成为当地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猪沼菜里讲循环

        对于大型养猪场来说,粪便的环保处理是一件棘手的问题。可是隆盛镇玉星村的重庆裕宜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却瞄准了“循环经济”,打造“猪沼菜”三位一体模式,难题迎刃而解。

        “现在猪场有1500多头猪,猪粪每天都有两吨以上,过去即使有人要,我还得掏腰包出人工费和运输费。”公司负责人任正全说,为了解决好猪场的粪便问题,在猪场建好之后,他们又花费15万元建了4个沼气池,规模达到240立方米。

        就这样,通过自动化装置,猪粪固液气三者分离,沼气、沼液、沼渣分别送到“有需要”的地方,既解决了除污问题又节约了能源。

        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任正全在猪场附近流转了220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沼液的肥力远不及化肥,但是猪粪属于氮肥,对于叶菜类蔬菜来说,吸收力强,对改善土质也有益处。”他说,自己投资12万元铺设了3.5公里管道,在菜地里挖了15个沼液池,需要施肥的时候,打开管道开关,现取现浇,方便快捷。

        “不仅施肥更快捷,而且更经济。”任正全介绍,每亩蔬菜地平均需要200斤化肥,折算下来大概在3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菜地也为猪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口粮”。

        如今,尝到甜头的猪场正筹划着再修建几个沼气池,邻村的不少蔬菜基地也早早向任正全下了“肥料”订单。

        自从建起了沼气池,任正全常常琢磨如何发挥沼气池的最大作用。除了常见的沼气做饭、沼气照明之外,他引进仔猪微电脑温控器,通过自动调节温度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其中,暖气就来自于沼气。

        任正全说,沼气源源不断,仅仅送往猪场食堂仍有结余,自己就花费20万元购买了以沼气为能源的供暖系统,保证猪舍温度全年控制在23℃~25℃之间。

        在綦江区第二届创业大赛决赛中,重庆裕宜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循环经济项目受到了高度关注,最终夺得冠军,捧走了2万元创业奖励基金。

        今年10月,綦江区委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綦江将全力建设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农业大区,綦江将以特色效益农业为依托,围绕旅游转、盯着市场走、推进产业化、提高商品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重庆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餐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