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首支县级环保警察大队:破解环保执法尴尬
什邡环保警察现场取证。(资料图片)
取经佛山
2014年,广东省佛山市率先成立环保警察。远赴佛山取经后,2016年7月7日,四川省首支县级环保警察中队,在什邡市环保局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在什邡环境犯罪案件的办理中,从证据搜集、案件认定、违法人员的抓捕、审查,都将更为迅速高效。
震动什邡
上周,什邡市环保警察中队正式升格成环保警察大队。这一年来,环保警察们共查处重大环境违法案件16起,其中涉嫌环境犯罪案件3起,刑事拘留相关责任人10名;查处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3起,行政拘留相关责任人19名。在当地的企业界引起不小“震动”。
凌晨五点,42岁的警官老曾轻手轻脚回到家中,他没有开灯,独自坐在黑暗的客厅点燃烟,尽管身体极度疲乏,但大脑却处于极度兴奋中。
“太快了!这个案子破得太快了,郊外电镀厂私排废水,从案发到调查取证并完成移送,整个过程才12个小时。”对于做了10多年警察的老曾来说,这个让他不断在脑海中反复回顾的案件,也是他兼任什邡市环保局监察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后,处理的第一起环境犯罪案件。
2016年7月,四川省首支县级环保警察中队,在什邡市环保局挂牌成立。这支由包括老曾在内的6名警察组成的队伍,将代表公安机关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提前介入相关环境犯罪案件中。这也意味着,在什邡环境犯罪案件的办理中,从证据搜集、案件认定、违法人员的抓捕、审查,都将更为迅速高效。
依旧是一身笔挺的警服,老曾开始频繁地往返于什邡市公安局和环保局之间。在什邡市环保局二楼,老曾他们有了新办公室:什邡市公安局环保警务室。于是,微有薄茧的大手,拿起了《新环保法》,恶补“水十条”“气十条”,而隔壁市环境监察大队的办公室,也成为老曾他们时不时去“串门”学习探讨业务的常去之处。
上周,什邡市环保警察中队正式升格成环保警察大队。这一年来,环保警察们共查处重大环境违法案件16起,其中涉嫌环境犯罪案件3起,刑事拘留相关责任人10名;查处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3起,行政拘留相关责任人19名。在当地的企业界引起不小“震动”。
环保警察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一个县级市要设立这样一支队伍?带着疑问,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什邡,揭秘他们背后的故事。
那时困境
环保人员行政执法有权限,企业陷入污染罚款恶性循环
和老曾一样,邢凯也是土生土长的什邡人。
这座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县级市,被一江四河包围。石亭江穿县而过,江水流至金堂赵镇入沱江。
在邢凯眼中,潺潺江水曾让什邡成为德阳的经济“明星”,也相应付出了环境代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民营经济起步,什邡也涌现出一大批乡镇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化工厂数量居多。凭借着自身的“草莽”力量,这些如雨后春笋般的工厂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的贡献——在川西坝子,因而流传着“金温江、银郫县,当不到一个什邡县”的民谣。
经济发展,什邡耀眼。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却让当地政府“抠脑壳”。而作为什邡市环保局现任副局长,邢凯对当时环保人员行政执法的困难,颇有感触。
2014年夏天,接到村民举报后,邢凯带着执法队前往一家工厂突击检查。此前,该工厂疑似超标排放氟气,造成周边村庄大面积农作物受损。早上8点30分,他们来到工厂门前,便被门卫拦下盘问。出示身份证、工作证……一连串动作下来,15分钟已经过去。
终于,当他们真正进入厂区,检测结果却显示指标正常。生产区的配套洗涤装置也开始运转。“真是气得抓脚。”面对证据扑空,邢凯全程都黑着脸,没有说一句话。
下午6点30分,趁着厂家换岗,邢凯又带着执法队扑过去。这次他们准备充足,在车上就调试好环境检测设备。“开着车直接往里冲,下车就开始检测,我们其实特别紧张。”
说起这段往事,邢凯仍是哭笑不得。在他看来,彼时环保执法人员因为行政执法权限,常被企业拒之门外,由此导致了调查难、取证难,执法效果也不理想。“过去,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常常陷入‘污染—罚款—再污染—再罚款’的恶性循环,真的是‘企业无赖,环保无奈’”。
取法破冰
打开环保警察这扇门
首设环保警察中队,破解环保行政执法尴尬局面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不合规定的企业,被强制关停、淘汰。
什邡也不例外。从高峰期的上百家化工厂,缩减至目前的不足一半。强制关闭的,是排污量大、高耗能、整改无望的企业。
据统计,在过去三年间,什邡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实施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子项目320余个。
空气在转好,可邢凯心中的阴霾仍未散去。虽然环境治理取得了成效,可环境执法问题依然突出。“究竟何时才能彻底解决企业违法成本偏低、行政执法手段有限、行政执法尴尬局面?”
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查封扣押、限产限停、按日计罚、移送司法等强制手段,让邢凯和同事们看到希望。
事实上,早在《新环保》法出台前,这座小城里的环保“卫士”们,已看到了另一种可能——2014年,广东省佛山市率先成立环保警察,一改环保人员在执法中的弱势尴尬。
记者了解到,佛山经验改变了公安部门“等案上门”的工作模式,其2015年受理的案件量与2014年同期相比提升了30%,处理人员数也提升45%。
很快,什邡市政府组队,市环保局、公安局等部门去佛山学习,试图打开环保警察这扇门。回来后,什邡市环保局开始将环保警察提上日程。邢凯介绍,从前环保部门发现涉嫌环境犯罪的情况后,必须先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结果经省环保厅认定后,才能移送公安部门侦查。在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逃匿或毁灭证据,给后续侦查带来困难。
而环保警察的出现,让环境违法案件查处,不再受环保部门行政执法权限制。无论是证据搜集、案件认定抑或违法人员抓捕、审查,都更迅速和高效。
在酝酿近半年后,2016年7月7日,什邡市在全省内率先成立环保警察中队。该中队隶属于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配备正式编制6名,采用公安系统编制。同时,任命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为环保警察中队队长,主要负责侦办什邡市环境保护局移送的适用行政拘留违法案件等。
执法首战
说“分秒必争”也不夸张
蹲守一周,12小时完成案件调查、移送
环保警察中队成立24天后,迎来了第一次“挑战”——查实一家电镀厂涉嫌非法排污,亟待抓个现行。
事实上,环境犯罪案件对于证据的要求是“苛刻”的,一方面要实证涉嫌企业在生产中确有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对于排污超标的程度、数量也要有确切充分的调查结果。
而这家涉嫌的电镀厂,生产时间不定、排污时间也不定。于是,在30年来最热的夏日,什邡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日夜蹲守在厂外的田间地头,整整一周,就等着在工厂排放污水的第一时间,获取证据。
从当时现场的视频中,记者看见,隐藏在稻田深处的电镀厂,排污口四周的墙面已经被金属物质腐蚀得发白,澄黄色的污水正一小股一小股融入溪流。
“开门!马上!”身着警服,老曾和他的伙伴推开电镀厂紧闭的铁门,冲进厂房,赤裸着上身的工人正守在运行的机器旁,目瞪口呆地看着突然进入的警察和环保人员。
接下来的调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环保警察检查场内工作人员和负责人的身份信息,环境检测人员熟练地开始采样、拍照,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录像……次日3点,公安、环保分别完成调查取证工作,工厂3名责任人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整个过程仅用12个小时。
“如果没有老曾他们,这个案子不会这么顺利。”什邡市环境监察大队的大队长钟华感叹,每次处理这类涉嫌非法排污的案件时,进入大门都是一件难事,因为没有执法权,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被挡在门外是常有的事。而就是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差,厂内的人会闻风而动,开启净化设备,停止排污。
“所以,我们每次的突击检查,或者是执法行动,说‘分秒必争’也不夸张。”即使是在环境监察一线“战斗”多年的“老战士”,谈起环保警察中队加入后,12个小时就完成案件查处工作,他仍然会抬高声调,充满自豪,“那天凌晨,我们带着被查处的电镀厂负责人回现场,他当时就用手捶着脑袋给我们说,这辈子都不干这种事了,太亏人了。”
业务磨合
结成“盒饭之交”
办完电镀厂的案例,已是凌晨,环保警察老曾他们,和环保监察大队的“新同事”一起,去环保局楼下的米线店吃了宵夜。尽管隶属不同单位,但相处不到一个月的两拨人,已然形成默契。
事实上,在环保警察设立之初,从环保圈内到什邡市民之中,不是没有过疑惑。有市民在什邡市环保局的官微下留言,质问“环保警察”有什么用?也有其他城市的同行,打电话问邢凯,这样的合作会不会让部门间因为分工“扯皮”。
“现在,环保警察中队和我们的环境监察大队两队队员,已经是一起爬坡下田,熬夜蹲守的‘盒饭之交’了。”邢凯说,在环保警察中队挂牌成立之后,两支队伍之间就进行了业务上的相互学习。“公安的同志教我们怎样更好地控制和保护现场,采集证据,还有审问技巧,我们是向他们普及一些大气、水、土壤的保护知识,还有常见的污染情况等等。目前来说,效果还不错。”
邢凯的说法,老曾很是认同,“这本身也是两个部门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在专业知识上,作为环保警察,我们要补习的太多。”而这把让老曾和他的伙伴们立志要自我充电的“火”,则是从什邡市石亭江沿江大道的荒地上蔓延到他们心中的。
成立之初的下午,荒地上冒起了不明大火,浓烟足有两三层楼高。盛夏时节,易起大风,要把火势控制住。接到消息赶到的消防官兵立马用水扑灭,但收效甚微。
眼看火势越来越大,环保监察中队的队员们一看烟雾颜色微黄,且伴有刺鼻味道。“这应该是危险化学品,是磷!得用沙石将其和空气隔绝。”终于,火被扑灭。
是谁将黄磷倾倒在郊外?他又是如何得到这种化学品的?是故意引起的火灾还是失误?两天之后,案件的基本事实被理清,由于当地一家化工企业废弃的溶磷槽内,余有部分黄磷,本应交给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机构处理,但相关人员却私自给了两个走街串巷的收荒匠,收荒匠以为把容器里面的液体倒出来就行了,却不曾想接触到空气的黄磷引发了一场大火。最终,3名相关责任人已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事情调查清楚了,余火却留在了每位环保警察心中。老曾告诉记者,“上岗”至今,他已经习惯每天出门抬头看看天空,关注一下当天的空气质量,“如果看见是蓝天,就想着自己也为这片天空做过一点点的事,就会觉得特别满足。”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殷航
原标题:穿警服去环保局上班 1年查处重大环境违法案1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