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藏牛于户”适度规模养殖 打造南方肉牛产业发展高地
图为会议现场
四川新闻网宜宾6月30日讯(记者 李春雨 实习记者 宁俭利)29日,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宜宾筠连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宜宾以筠连县为代表的南方山区农户适度规模母牛养殖模式受到专家肯定,宜宾将打造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高地。
藏牛于户:发展以筠连为代表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
“母牛产母牛,三年五头牛。”赵阳均是宜宾筠连县五丰村的养牛带头人同时也是该村的村支书,肉牛养殖让他和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们村赵阳忠在2005年的时候只有一头母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他家也有10多头牛了。现在我们养的牛主要销往宜宾、成都等地,根本不用担心卖不掉。”
五丰村现有农户370户,1565人。2008年起,村里开始发展肉牛养殖。全村肉牛存栏2300多头。如今,村里已经建起了一个1298平方米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厂。通过肉牛养殖,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3500元。
近年来,宜宾筠连五丰、五凤村等村通过发展肉牛适度规模养殖,实施精准扶贫,农民采取母牛繁犊牛,牛滚牛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脱贫致富。
宜宾市畜牧水产局局长罗才源介绍,目前宜宾市以筠连为代表的母牛适度规模养殖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5—10头适度规模户,另一种是20—50头家庭牧场。
专家肯定:“筠连模式”值得南方山区借鉴
宜宾市生态环境优越,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酒糟产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川南黄牛和宜宾水牛的主产区,是四川省牛羊规划五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南山地黄牛主要分布在宜宾泸州等地,宜宾牛源较丰富。宜宾的坡耕地较多,饲料资源丰富。肉牛适度养殖模式的成功有利于宜宾建设川南肉牛养殖基地。”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之盛表示,肉牛产业发展母牛是基础,宜宾肉牛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可以辐射南方地区其他城市。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更是将宜宾的肉牛养殖模式归纳为:山繁、川育、藏牛于户。
“宜宾市筠连县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南部山区小群体大规模养殖肉牛母牛的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牛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发展机制、方法策略、技术支撑、市场机制、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在中国南方山区非常非常具有参考借鉴价值。”曹兵海表示。
图为川南肉牛交易市场内育肥牛交易区
川南肉牛
未来发展:打造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高地
宜宾是四川农区肉牛生产主产区之一,2014年全市肉牛饲养量43.52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8.51头,均居川南地区第一位,发展肉牛具有广泛养殖基础,现有筠连、珙县、兴文县、宜宾县4个县列入四川省肉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4年全市肉牛综合产值87.58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200元。
今年以来,宜宾市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制定《宜宾市牛羊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牛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宜宾筠连、珙县、兴文、屏山和宜宾县列入了四川省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探索出以筠连县为代表的南方山区农户适度规模母牛养殖增收致富的成功模式,形成了五丰村、五凤村等一批肉牛养殖专业村,建立了区域性筠连川南肉牛交易市场,引资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长宁九牛公司。
在去年9月,位于宜宾筠连县腾达镇向阳村的川南首个专业肉牛交易市场开市。“交易市场逢农历二、五、八为交易日,我们现在交易日每天平均有30-40头牛的交易量。”川南肉牛交易市场负责人张航银告诉记者,他们还将推出肉牛养殖交流论坛、中高端活牛交易平台、筠连肉牛特色网站。”
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内陆开放等战略机遇,把肉牛产业作为继“白酒和茶叶”之后农业发展上的第3张名片加以打造,并在项目、资金、政策上做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
关于于未来的发展定位,宜宾市计划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把宜宾牛羊产业建设成为贫困山区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把宜宾市建设成为四川省现代牛羊产业示范市、辐射带动川滇黔结合部乌蒙山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牛羊产业基地,最终重点打造成为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