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霍县“四个一”举措,有力推进产业富民战略

17.09.2016  17:38

 

按照省、州产业发展要求,以州委“六大战略”为行动指南,炉霍县将“产业富民”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在“选准一个产业方向、建好一个党支部、培育一个市场主体、建立一个使贫困群众受益的利益链接机制”“四个一”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适合炉霍产业发展,保证人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一、选准一个产业方向,突出高位起点

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辐射贫困村致富增收的作用愈趋明显。在藏区,产业发展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如果不能找准方向,找对突破口,必然导致产业扶贫资金浪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受阻。为此,炉霍县任重道远,首先从选准产业上下功夫:一是解剖自己。炉霍县资源禀赋差,产业发展滞后,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包括日照充足、光热条件优裕;鲜水河宽谷水量充足,取水容易,扬程短,易于灌溉;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土壤耕作条件和生产性能好,全县可集中连片开发的土地面积有7万亩;农业发展基础稳固,仁达乡等10个农区乡具有较好的农耕文化,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成2个,规模化生产积累一定经验。二是解剖技术。山东寿光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运用现代农业的设施和技术,能克服温差、霜冻等不利条件,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在优势;运用好农产品深加工、保鲜、包装等技术,能很好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益。三是解剖市场。当前,发展优质蔬菜水果不仅环保健康更能吸引消费者,成都等市场对绿色、有机农产品兴趣大,需求更大,尤其是对主打“高原藏区”、“无污染”品牌的农产品推崇倍加。炉霍生态环境好,无面源污染,交通日趋便利等条件,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四是明确方向。坚持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绿色为本底,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综合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致力打造国内高原藏区一流,集生产经营、科研示范、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五是初见成效。炉霍县大力发展以冬暖式蔬菜大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10个大棚已投入使用,30个即将建成。该大棚(960㎡/棚),引进山东寿光最新技术,具有半地下、大跨度等特点,为高标准智能化大棚。实现并应用了钢架支撑、大棚滴灌、电动卷帘、生物防治等15余项新技术,能很好适应炉霍环境,预计使用年限超过20年。目前大棚批量种植绿色有机黄瓜、番茄、辣椒等,保守收益达15万/棚/年,并成功试种草莓、葡萄、桃树等新品种,科技和经济效益优势十分明显。

二、建好一个党支部,突出组织保障

建立“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以党支部为组织核心,有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冬暖式蔬菜大棚为例,吉绒村、若海村党支部主动引领,通过“分期推动,示范推动”,逐步加深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2015-2016年一年时间,实现2村28户、500亩农地的流转,用于企业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并实现规模经营。就村党支部作用发挥来看,主要是两个作用:一是党员带头作用。深入开展支部共建共创、“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对所有党员设岗定责,制定党员帮扶贫苦户制度。党员带头入户宣讲政策,带头成立合作社,带头到基地务工、接受培训,“做先进、学先进”,全村干事创业、脱贫增收热情不断提高。二是基层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动员、组织、协调作用,顺利完成全村土地确权颁证,进而实现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合作经营等,推进基层民主,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少数服从多数,眼前服从长远”,积极维护村集体利益,为村致富奔康创造群众基础和组织保障。

三、培育一个市场主体,突出企业带动

企业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引导企业成为需求和投入的主体,进而成为市场主体,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一是引导企业辐射带动周边。企业以冬暖式蔬菜大棚为核心,带动农户在大棚周边调整种植“千亩大田蔬菜”,同时大力推进净土工程,政府补贴收购羊粪,鼓励施用有机肥,企业负责蔬菜代销,并加力推进食品加工厂、仓储物流冷库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盛煌农业公司正在扩大大棚规模,菜籽油加工厂正开工建设。二是引导企业注重成果转化。鼓励创新,深化产学研融合,鼓励企业苦练内功,为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如:炉霍冬暖式蔬菜大棚,结合藏区实际,发展控温控湿等技术,不断提升种植、管理水平,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已取得相关专利成果;企业积极与寿光市以色列海泽拉研发和示范基地、荷兰安莎种子公司试验示范中心、甘孜州农科所等部门衔接合作繁育和推广新品种事宜,引进最先进的种子技术,加力推进高原藏区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目前,已从国内外引进推广了近10类60多个名优新品种。三是引导企业继续拓宽市场。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挖掘炉霍市场潜力,加速农产品与消费市场对接,立足甘孜州,拓宽成都、广州等市场,带动企业认领的“鲜水源”农产品品牌进入高价值竞争、高效率流通的市场化层面。目前,在企业的作用下,大棚蔬菜已通过有机认证,并成功进入成都连锁大型超市。四是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用心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在政策和资金给予一定支持,确保企业“引进来、能存活、能壮大、能奉献”。目前,盛煌农业公司收益良好,不断承担培训农民、保障农民基地务工等责任,劳务支出达100万元,并将村集体年保底分红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四、建立一个使贫困群众受益的利益链接机制,突出股权量化

为真正实现贫困群众精准受益,炉霍积极推行“产权式农业”,即将投入到农村合作社的财政扶贫资金形成集体资产,农民带地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和集体资产参与项目建设,龙头企业统一经营管理,农民在不失去土地的前提下获取土地租金、保底分红等多重收益,并对集体收益进行股权量化分配,保证所有村民包括贫困村民直接受益,实现助农增收。以吉绒村为例,通过企业代建,将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用于10个大棚建设,大棚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农民收入由原来的土地经营收入转变为“租金收入+劳务收入+分红收入”,即流转土地租金500元/亩/年;务工收入100元/天(村民轮流在蔬菜基地务工,最多劳务收入一年达3万元/人);年保底分红10万元,按照集体股占5%、人头股占50%、贫困人口福利股占20%、贡献股占25%进行分配,即:5000元作为集体股,留作村集体活动经费;5万元作为人头股,在所有村民中平均分配;2万元作为贫困人口福利股,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分配,其中对未享受低保兜底等优惠政策的贫困户,可每户增加1股进行分配;2.5万元作为贡献股,在每个参与集体经济管理的村民中分配。人头股记名可转让,但严格要求福利股记名不可转让。通过建立这样的利益链接机制,村民人均增收已超过1000元,涉及的20个贫困户、84名贫困人口已提前脱贫。

五、下一步打算,突出规模效应

主要包括:一是扩大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围绕“产业优先、基础配套”的工作思路,整合援建、扶贫、涉农等资金,集中力量扩大大棚规模,争取年底再建100个棚,未来5年,力争形成100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的产业规模,增大产能,同时配套完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仓储物流建设、电商建设、食品加工等内容,引入“互联网+”、“飞机+”,延长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探索“财政支持金融、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模式,合理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加大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力度,落实好民营企业贷款贴息,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改革试点,加强小额信用贷款力度,促进信贷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倾斜。三是巩固“四个一”举措。进一步发挥好党支部引领作用和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增强并推广“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坚持“藏技于民就是藏富于民”,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完善贫困群众受益链接机制,通过扩大产业规模,探索扶贫资金新建大棚产权划归贫困村,大棚承包或租赁给企业或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扶贫模式,深入推进股权量化,使全县88个贫困村、2350户8899名贫困人口在“四个一”中受益,加快炉霍脱贫攻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