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灾区:创新管理让社会力量“填补”重建盲区

17.04.2016  17:34

  俯瞰雅安市宝兴县雪山村(3月25日摄)。芦山灾后重建中,宝兴县雪山村在各级扶贫部门、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大力扶持下,联合加多宝集团的定点援建,创新“重建+扶贫”发展模式,以重建、扶贫为立足点,成功将雪山村打造建设为乡村民宿、产业重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新华社成都4月16日电(记者王迪、董小红)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村民徐登文家的黄果柑今年卖得不错,不仅有东北果商找上门收购,还在电商平台卖得很火。

  黄果柑是石棉当地特有水果,以前销路没有铺开,村民的果子很难卖出去。2015年下半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帮扶村里合作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品质控制管理体系,还借助线上电商渠道推广,让村民卖果子不再发愁。

  徐登文家的变化是芦山地震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震后,大量的社会力量涌入灾区,为了让广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抗震救灾,雅安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了全国首个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引导社会力量发挥作用。

  灾后重建启动后,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转型为雅安市群团社会服务中心,建立了116个乡镇分站点,还聘请了156名志愿者专门服务社会组织,完善了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社会组织服务网络体系。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雅安市群团社会服务中心汇聚了全国知名的公益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已经有82家社会组织入驻该中心,累计对接公益项目1449个、涉及资金33.36亿元。

  “搭建完善的服务网络,政府从‘全能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引导社会组织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社会力量的优化配置。”雅安市群团社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雪松说,灾区探索形成了“党政负责、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为发挥群团枢纽作用、创新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

  记者了解到,雅安市群团社会服务中心还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发展本土社会组织。目前已面向社会培训了1500名社工,孵化成立了110家本土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