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漫灌”为“滴灌”旌阳铺开脱贫新画卷
“扶贫车间”工人忙着晒荞面。
12月18日,在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红海村荞老头食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一群工人正忙碌着,或分拣食品,或晾晒荞面。
“‘扶贫车间’建在村子里,足不出村就能挣钱,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既不影响照顾老人孩子,又不耽搁家务农活,真是太好了。”王道菽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今年49岁的王道菽,家住红海村8组,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今年7月经村上送岗上门进了“扶贫车间”上班,她终于安心下来了,每天可挣80多元,月收入近2000元。
这是旌阳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生动实践。
旌阳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58户13850人,涉10个乡镇、89个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旌阳区精准扶贫下“绣花”功夫,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旅深度融合等方面,采取“一推动”“一拓宽”“一促进”等措施,最终实现“缺啥补啥”,变“漫灌”为“滴灌”。目前,旌阳区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旌轩(图片由旌阳区委宣传部提供)
产业扶贫瞄准重点领域
深冬的早晨,阳光透过薄雾洒落在黄许镇朝阳村。该村陈帮云老人正在田间除杂草,因病致贫——陈帮云被评议识别为朝阳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政策好,像我这样的贫困户才能摘掉‘贫困帽’。”陈帮云说。
朝阳村地处丘陵,主产油菜和优质水稻,种植面积4000余亩。四面环山成为该村出产优质油菜、水稻的天然屏障,但同样致使该村发展受限,朝阳村以往是德阳市级贫困村,“如何让像陈帮云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考验着旌阳区政府的智慧。
今年,朝阳村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全村全面推广种植优质水稻种植,以专合社与粮食加工企业签订优质水稻收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包括陈帮云在内的朝阳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专合社合作种植了优质水稻。陈帮云老人坦言这种方式比较好,一来村民不用操心外出购买种子,二来也不用外出自己销售粮食,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亩产量提高了。陈帮云算了一笔账,他以前自己购买种子种植出来的水稻亩产量大约为800斤,而通过合作社种植出来的水稻亩产量大约为1600斤。
陈帮云老人的“福利”,源于旌阳区在产业扶贫上的大胆创新,建立“代种分红”利益链接机制。
而推广优质水稻种植的实践,只是旌阳区在探索产业扶贫上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其中一个事例。深挖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旌阳区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旌阳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打造了双东“民俗文化赏花月”、孝泉“上九会”、黄许镇“菜花节”等特色品牌,找准定位,引进花田景地、绿熠农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业主,大力实施新中核桃蓝莓、双东黑花生、和新辣椒等产业扶贫项目,有效拉动农户致富增收。
同时,旌阳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组织+金融+贫困户”“党员+互助组+贫困户”等多种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逐步形成东湖乡“高槐咖啡”、孝感镇“闲逸红光”、新中镇“荷韵龙居”等特色产业带,农业产业不断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目前,旌东经济林果、旌西特色果蔬、旌北优质粮油发展壮大,温氏肉鸡、火花精米等“三名”商标18件,和新辣椒、东美富硒枣等无公害农(畜)产品37个,绿色食品14个。
微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太感谢了,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旌阳区和新镇英雄岭村的贫困户肖开文从妇联干部手中接过现金,充满感激地说。日前,旌阳区妇联扶贫干部吕佳芮来到英雄岭村贫困户肖开文家中,把帮助销售柚子赚得的2060元钱现金交到他手中,这让老人家很是感激。
肖开文年近七旬,2014年经过评议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妇联干部吕佳芮对口帮扶。2016年底,借助系列政策兜底肖开文脱贫。
肖开文因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山头上的20多株柚子树,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今年柚子大丰收,1000多斤刚从树上摘下的柚子堆满了堂屋。11月13日这天,正好妇联帮扶干部王渊、吕佳芮和村主任廖乾述又来到肖开文家里了解近况。看着满屋的柚子,问起了肖开文的打算。腿脚不便的他对于销售1000多斤柚子面露难色。帮扶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如果光是自己买的话根本无法解决大爷当下的困难,或许可以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下柚子的信息,将大爷家的好柚子推广出去,只要价格合理、品相出众,不愁卖不出去啊。”在询问了肖开文柚子品种、心理价位、考察市场价格后,吕佳芮带着从肖开文家购买的几十斤柚子回家,拍柚子产品图、写吃后感、附带肖开文劳作时的照片,发布了一篇名为《老肖家的柚子熟了》的文图,结果文图一发出,就在朋友圈激起了千层浪。不到24小时,在网上接到的订单已经超过了1000斤。截至目前,通过网络销售肖开文家的柚子已售出1132斤,为其增收2264元。
实施电商扶贫,使电商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在旌阳区,电商正成为扶贫工作的“新帮手”。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契机,该区建设电商服务站点16个,依托“金商客”“扬嘉味道”“呀买云”等知名平台,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已开设特色农产品展示门店40余家,今年朝阳村在一个月内实现网售菜籽油6万余斤,全区今年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亿元。
“扶贫车间”拔穷根
创新扶贫模式,旌阳区还在企业中建立“扶贫车间”,解决就业“最后一公里”问题。
德阳市荞老头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应洪介绍,贫困户王道菽通过岗前培训,如今手脚麻利,不怕苦累的她,很快从实习工变成了熟练工,工资实行计件制,还提供免费午餐。在“扶贫车间”上班,惠及了像王道菽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以来,该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入户摸底,构建以村为单位的“一库五名单”数据。该区把打造“扶贫车间”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积极引导爱心企业,开展专场招聘会10余场;“扶贫车间”提供岗位450余个。
同时,结合贫困户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开办中式烹调、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焊工技能培训40余期,培训人员1100余人。在黄许镇红海村乔老头食品有限公司,为像王道菽一样的20余名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就业岗位,实现就近就业的贫困户月均工资收入1500元以上。在城北街道明润农业,该公司开展食用菌、有机蔬菜等特优农产品种植技术培训,并解决82名贫困户就业,月均工资收入2000元以上。此外,该区依托乡村旅游打造、产业规模发展吸纳贫困人员350余人到景点、旅社、农家乐、合作社就业,促进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脱贫攻坚非易事。旌阳区还创新扶志扶智机制,引导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在今年脱贫攻坚“冬季决战”中,打出了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等系列“组合拳”。目前,一个个“民居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人居环境优美化”的“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在旌阳区显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