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农业与脱贫产业融合发展

25.12.2017  07:23

  □梁津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并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提示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实行现代农业与脱贫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

  多年的扶贫经验充分证明,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的根本之策。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根本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也难以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就贫困地区而言,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创新扶贫方式的重要载体。只有真正将现代农业与脱贫产业深度融合,才能不断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巴中市恩阳区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经过多年扶贫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发挥产业扶贫优势,坚定走产业兴旺、绿色发展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成效。

  抓规划,明晰产业发展定位。只有明晰了定位,才能站在全局谋发展,找到发展的最佳路径。坚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跟风,把产业发展贯穿县域经济发展全过程。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农业+”工程,注重三产融合、景村融合、产城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景区、园区、社区“三区”同建发展现代农业。在科学论证基础上,贫困山区应围绕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等,在资金、技术、基建、服务上做文章,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联网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构建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建基地,强化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就要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而有效促进农产品初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农村脱贫从依靠低附加值的传统农业向依靠中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坚持抓三产促一产带二产,注重农旅融合,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增收。随着一些地方相继引入重大农业项目,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使得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持续发力,现代农业开始全面加速。

  育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做强产业的基本经验。应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专合组织+贫困户”“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贫困户”方式,引导村集体办好实体经济,促使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尽快脱贫致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脱贫攻坚中,可依托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创新“农户返租、产值分成”“支部引领、分户经营”“土地入社、按股分配”“分户管理、联产分利”等经营模式。鼓励农户将宅基地、自留地、承包地和林地,流转给业主或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农地、农房、林木、人才、闲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多渠道致富增收。

  创品牌,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品牌就是市场,就是效益,就是影响力。以工业园、创业园为载体,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形成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依托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绿色有机产品品牌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优产度和品牌效益。以恩阳为例,我们组团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国家、省级大型博览会,通过打造“恩阳绿芦笋”“红星猕猴桃”“西南村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力开拓了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市场。品牌聚集的背后是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践证明,现代农业与脱贫产业深度融合,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举措。因此,我们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业发展促进稳定脱贫,以稳定脱贫反哺产业发展,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作者系巴中市恩阳区区委书记)

光明日报点赞四川“四好村”创建:让农村焕发勃勃生机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在“四好村”创建过程中,新华网四川频道
盐边县三顾“姜军”助力脱贫攻坚
  盐边县北部贫困地区,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扶贫与移民
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改革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