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十佳爱星”王东春: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王东春,中共党员, 渠县 蔡和乡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他把满腔热血献给了大山,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他用自己的爱心呵护着每一位留守儿童,让留守大山的孩子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2011年,王东春来到偏远的蔡和学校担任校长。蔡和乡地处 渠县 西北山区,誉有九寨(山)十八沟之称,它四面环山,山高路险,沟谷蜿蜒,全乡山区总面积虽达20余平方公里,但总人口仅有6千余人。通过了解,他发现蔡和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特别多。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常年没有和父母在一起,一部分孩子身体、学习、心里都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家里农活、家务活繁重,根本无暇认真学习,导致学业成绩普遍不高;有的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导致性格孤僻,内心封闭;还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导致行为出现了严重偏差;更有部分留守儿童因失管失教,沉迷于网络游戏、早恋,酗酒赌博,甚至脱离健康成长的轨道,沾染种种不可想象的恶习;还有个别散居社会、独守门户的留守儿童更是让人担忧……
2012年12月,王东春组织学校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家访,并对每个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一登记。三年级学生文清燕,家住离蔡和街道十余里地的三角村,父亲是个盲人,母亲因家贫早就离家出走,家里就靠年迈的爷爷支撑,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只靠低保生活,年迈的爷爷带着他在蔡和街上租房上学;三年级学生陈小龙,母亲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远嫁他乡,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和奶奶,爷爷双目失明,这个早熟的孩子,得知我们要去家访,早早的等在了家外,为我们打狗;五年级学生蒲晓燕,出生时妈妈就难产而死,父亲因伤心得了精神分裂症,年迈的奶奶一直体弱多病,爷爷又因瘫痪而半身不遂,照顾爷爷和父亲,帮奶奶干农活,11岁的她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残缺的家;六年级的蒲佳佳姊妹三人在学校读书,但是三人都没有户口,母亲跑了,父亲因犯罪被判无期徒刑。了解情况后,王东春挽着孩子,眼里默默的流着泪……怎么办?一定要给孩子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让孩子们走出自卑的阴影;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正能量的关怀,让孩子们看到生活的希望;一定要通过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让这些孩子能改变这种不幸的生活状态。
在王东春的带领下,蔡和学校的老师们投入到了对这些学生的爱心接力中,学校对困难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排查,安排了全体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关怀。王东春发现,有的孩子离家远,中午在街上吃饭,经济困难,就只买两三个包子充饥,于是隔几天他就会让孩子们吃上一点肉;有的孩子衣服脏、指甲和头发长,身上散发一股酸臭,他就会带上他们到店里把头发理了,安排班主任老师专门督促孩子搞好个人卫生;冬天到了,有的孩子还是一双烂凉鞋穿在脚上,他就把自己女儿的一些衣服捐给几个家庭贫困的女学生;有的孩子学习上、心理上出现问题,老师屡次教育没有效果,他就让老师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和他们慢慢谈谈心……每一年“六一”儿童节,王东春都会组织老师为贫困留守儿童送去礼物。在蔡和乡中心学校留守学生眼里,王东春不仅是他们和蔼然可亲、平易近人的好校长,好老师,更是他们体贴入微、关心备至的好父亲。王东春用最善的心,最真的情,最挚的爱,呵护着每一位孩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王东春深深的认识到光凭学校和自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山区孩子的贫困现状。2012年春,当得知 渠县 古今香董事长、爱心企业家张全文是一位富有爱心、乐于助学的慈善家,于是王东春便与张全文取得了联系,在他的引导下,张全文对学校10名特困儿童进行了捐助,并在2013年暑假帮助贫困学生蒲晓燕顺利完成了鼻窦炎手术。这个幸运的孩子,后来也成了王东春帮扶的学生。说起这个经过,还有些偶然。
那是2012年十月的一天上午,天上飘着绵绵的细雨,山区的秋天已然有了一丝寒意。正办公室办公的王东春,接待了蒲晓燕的婆婆。她找校长说,她的孙女,在学校被人用书打了头,头晕脑胀,在家没来上学,是不是头被打坏了?王东春迅速找老师和学生了解了情况:原来,蒲晓燕和同班一名男生在体育课打跳,一名男生用音乐书卷成筒,在她头上轻轻的敲了一下。这怎么会打坏头呢?是不是感冒了啊?
“老人家,你怎么不带小燕到医院去看一下,是不是感冒了呢?”小燕婆婆,眼泪婆娑的告诉他,“家里没钱,小燕爷爷每一场都要拿药,只靠家里的几只母鸡下蛋攒钱,哪来的钱为小燕看病啊!”王东春掏出了一百元钱,让她带小燕到医院看病。然后协调处理她所说的事情,到医院检查才得知,小燕患有鼻窦炎,刚好感冒了,因此才头昏脑涨。
从那以后,王东春便经常关心蒲晓燕,为她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并多次到她家了解情况,帮助她家里解决一些困难。通过多次家访,王东春对这个瘦弱的女孩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认真观察,王东春发现蒲晓燕和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她显得格外的成熟和坚强。每天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晓燕就得开始忙活了,烧水做饭、打扫卫生、割草砍柴,样样都能干,甚至很多成年人干的活,也一样难不倒她。身体上的劳动,并没有什么,每隔三五天,父亲犯病,大吵大闹,有时甚至无端的打骂小燕,小燕也只能默默地忍受。然而,家庭的不幸并没有让晓燕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也正是如此,晓燕更加珍惜上学念书的机会,在学校学习倍加刻苦认真。2013年得知省、市将评选“十佳美德少年”的消息,王东春便把小燕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出去。小燕的事迹也先后在 渠县 电视台、 渠县 新闻网、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中国未成年人网报道,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达州市红十字会、 渠县 团委、 渠县 惠民帮扶中心、达州市民政局救助科纷纷和王东春联系,为小燕和一些特困的留守儿童送去了爱心。古今香食府张全文先生宣布,小燕读书他资助到底。十余名爱心观众,打来电话,关心小燕的情况并捐款。今年暑假,县关工委搞夏令营,专门邀请小燕参加,并作事迹报告。
2014年下学期刚一开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找到王校长,告知他班上的文清燕又回来了。说到文青燕,王校长很清楚,她家住蔡和最偏远的三角村,距离学校8公里多。这个孩子父亲得了眼疾基本看不清,母亲嫌弃家穷早已离家出走,家里就靠年迈的爷爷支撑。可是,爷爷去年也去世了,家里不得已把这个孩子转到 渠县 城里和打工的大爸一起生活。“怎么又回来了啊?”“没有办法,她大爸家日子也不好过啊!”王校长马上了解了文清燕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让任老师转告她文清燕,让她放心,学校一定会想法让她好好读书,帮助她解决困难。
接下来,王东春就思考怎么解决文清燕的问题。以前,文清燕还有爷爷,学校只是给以关心和帮助,王东春组织老师们到了文清燕家去家访,看到她家的情况,许多老师当场都掉泪了。王东春一边鼓励文清燕一定要自立自强,战胜困难,一边组织学校为此举行捐款活动,老师们含着热泪为文清燕捐出善款。老师们也通过各种途径为清燕提供帮助,有的为她捐来衣服,有的为她带来学习生活用品,学校副校长赵葵与一名社会好心人士取得联系,每学期为文清燕捐助善款1000元。
通过家访,王东春了解到蔡和学校家庭困难的孩子还有很多,像这样特别困难的孩子也不止这一两个。王东春安排各班将特别困难的孩子一一了解,一一家访,正着手建立这些困难学生的档案。下一步是要让这些孩子能保证基本生活,能上学读书,能快乐健康的生活。
每到学生放学时间,王东春总爱站在校门口目送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快乐离去的背影。是呀,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了爱,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作为在偏远农村学校的一名校长,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空,留下一抹希望,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