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关19条措施 支持外贸稳增长

10.07.2014  11:58

    昨(9)日,成都海关发布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细则》,着眼推进提升口岸运行效率和推动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把海关全面深化改革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相结合,共提出了19条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其中,包括加快四川全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年内将“区港联动”和成都关区“多点申报、多点放行”模式推广到全境,以及开展“先货后税”试点等。

    通关更便利:

    年内“区港联动”全面推广

    在19条措施中,第一条措施就是“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成都海关围绕这一目标共提出了5条细化措施。

    成都海关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细则计划大力推动四川全域通关一体化建设,年内将“区港联动”和成都关区“多点申报、多点放行”通关模式推广至四川全境,建立高效运作的关区一体化通关体系,使企业可在四川省内自主选择申报、纳税、验放地点,从而让企业享受到更加便利的通关服务。

    在通关一体化改革方面,成都海关制定了“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以航空口岸为圆点,对内建立与综保区海关的联动监管和空运货物全域通关,对外实现物流数据的多方共享和全链条监控;第二步是以铁路、水港为圆点,将通关一体化拓展至全省,企业可自由选择报关地,实现省内“多点报关、多点放行”,并建立关区全覆盖的联动监控指挥体系;第三步着力推进与兄弟海关的通关一体化,享受全国口岸通关便利,同时为其他地区提供高效的口岸通关支持,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

    此外,在这次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增长的“措施清单”中,成都海关还明确提出,参与落实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以及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的合作。该负责人表示,通过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和公共信息申报平台,加强与四川检验检疫局的合作,逐步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合作推广至关区所有通关现场。

    税收征管更优化:

    即将开展“先货后税”试点

    成都海关表示,完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也是海关接下来支持外贸发展、稳定增长的另一大措施。

    “首先是积极支持扩大进口、稳定出口。”成都海关这位负责人称,通过加大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引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开展四川企业进出口情况研究分析,支持企业有针对性地扩大进出口规模,同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区域通关实现报关本地化,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另外,成都海关还将优化税收征管,为承接自贸区战略做好准备,在关区内将开展“先货后税”试点和集中汇总纳税试点。推进专业担保公司参与海关税费担保业务试点。利用“三预”(商品预归类、价格预核定、原产地预确定)手段,事先为有需求且满足条件的企业核定税率、原产地信息,为企业核定成本、及时通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且,支持企业利用好签订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双边税收优惠政策增加进出口,扩大我省外贸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