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关19条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

10.07.2014  11:15
核心提示:昨日,成都海关发布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细则》,着眼推进提升口岸运行效率和推动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把海关全面深化改革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相结合,共提出了19条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

    昨日,成都海关发布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细则》,着眼推进提升口岸运行效率和推动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把海关全面深化改革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相结合,共提出了19条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其中,包括加快四川全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年内将“区港联动”和成都关区“多点申报、多点放行”模式推广到全境,以及开展“先货后税”试点等。

   通关更便利:

  年内“区港联动”全面推广

  在19条措施中,第一条措施就是“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成都海关围绕这一目标共提出了5条细化措施。

  成都海关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细则计划大力推动四川全域通关一体化建设,年内将“区港联动”和成都关区“多点申报、多点放行”通关模式推广至四川全境,建立高效运作的关区一体化通关体系,使企业可在四川省内自主选择申报、纳税、验放地点,从而让企业享受到更加便利的通关服务。

  在通关一体化改革方面,成都海关制定了“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以航空口岸为圆点,对内建立与综保区海关的联动监管和空运货物全域通关,对外实现物流数据的多方共享和全链条监控;第二步是以铁路、水港为圆点,将通关一体化拓展至全省,企业可自由选择报关地,实现省内“多点报关、多点放行”,并建立关区全覆盖的联动监控指挥体系;第三步着力推进与兄弟海关的通关一体化,享受全国口岸通关便利,同时为其他地区提供高效的口岸通关支持,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

  此外,在这次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增长的“措施清单”中,成都海关还明确提出,参与落实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以及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的合作。该负责人表示,通过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和公共信息申报平台,加强与四川检验检疫局的合作,逐步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合作推广至关区所有通关现场。

   税收征管更优化:

  即将开展“先货后税”试点

  成都海关表示,完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也是海关接下来支持外贸发展、稳定增长的另一大措施。

  “首先是积极支持扩大进口、稳定出口。”成都海关这位负责人称,通过加大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引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开展四川企业进出口情况研究分析,支持企业有针对性地扩大进出口规模,同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区域通关实现报关本地化,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另外,成都海关还将优化税收征管,为承接自贸区战略做好准备,在关区内将开展“先货后税”试点和集中汇总纳税试点。推进专业担保公司参与海关税费担保业务试点。利用“三预”(商品预归类、价格预核定、原产地预确定)手段,事先为有需求且满足条件的企业核定税率、原产地信息,为企业核定成本、及时通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且,支持企业利用好签订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双边税收优惠政策增加进出口,扩大我省外贸规模。

  增强外贸竞争力:

  探索推进产品返区维修试点

  在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方面,成都海关表示,着力完善四川外贸环境,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拓展口岸和港口的辐射功能,积极配合四川省政府做好成都申报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相关工作,支持新型贸易平台发展。

  成都海关称,细则计划积极推广区域间保税货物“区间结转”新模式,实行“分送集报、企业自主运输”,着力于制度创新和模式优化,支持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以保税加工制造为支撑,发展与制造业相关联的生产型服务业。除此之外,下半年成都海关还将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向总署申请扩大自产内销产品“返区维修”试点范围;探索推进产品返区维修试点工作,推动境内、外维修检测业务一体化,为建立全球维修、检测中心打下基础。

  同时,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建设,也是下半年成都海关一大工作重点。成都海关表示,将积极支持政府推进成都综保区的发展、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和验收工作,配合政府为推动设立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夯实基础;全力支持青白江铁路口岸对外开放,积极开展有关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的政策研究工作;支持双流空港枢纽建设。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外贸环境,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年内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审批事项,同步清理海关业务管理领域具有审批性质的其他事项,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和内部核批手续。

   新闻链接>>>

  创新提供两种一体化通关模式

  在模式创新方面,成都海关为企业提供两种一体化通关模式选择,一种是“区港联动”,通过物流舱单数据共享、两地卡口联动、数据自动比对放行,对货物实施智能化在途监管和信息全面交互,以及多式联运的快速流转,实现两个海关业务现场之间的直通式通关。

  去年6月28日,成都双流空港与综保区海关之间的“区港联动”正式运行,简化了10个通关环节,缩短企业通关物流时间3—5小时。据测算,企业每票进出口货物可减少135—160元成本,运行一年来累计为综保区内企业降低运营成本1500万元。今年6月20日,青白江铁路口岸与综保区、机场的“区港联动”模式正式启动。至此,“全域通”覆盖了关区85%的报关单量、39%的货运量和92%的监管货值。

  另一种模式是“多点报关、多点放行”,在共享舱单、通关作业无纸化、人力资源优化等前提下,将“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模式放开至B类及以上企业,实现申报地与验放地的自由选择和联动监管,有效整合海关管理资源,避免物流线路迂回运输,省内地区间每标箱货物成本可降低500—1000元。据参与测试和先行试点的沃尔沃公司计算,今年上半年节约省内物流费用3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