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流域下游梯级电站首次开启“调控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25.11.2013  11:06

(邹鹏    报道)2012年11月12日,梯调中心成都调控中心顺利实现对向家坝电站机组远程调度、监视和控制,2013年7月24日,调控中心顺利实现对溪洛渡右岸电站机组远程调度、监视和控制,这标志着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顺利实施,金沙江下游两个梯级电站的联合优化运行得以实现。
        “调控一体化”在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的实施,突破了传统调度和控制分离的运行模式,使电力、水库调度指挥与运行监控进行有机结合,更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是长江电力从三峡到金沙江电站运行管理的一次重大管理提升,也是电站调度水平的一次重大提升。
        “调控一体化”是流域梯级电站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能更有效地确保梯级电站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充分发挥梯级流域电站的综合效益创造条件。依据“水库统一调度、电力分区控制”的管理原则,梯调中心成都调控中心对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实施“调控一体化、水电合一”的运行管理模式。这种“调控一体化”采用“调度+监视+重点控制”的方式,实现水库调度、电力调度等职能的统一和电站远方集中监控。这种模式有利于协调发电、防洪、航运等水资源,综合利用各部门关系,能更好的适应人才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及水电站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打造坚强、可靠的支撑平台
        在实施“调控一体化”过程中,信息上得来,信号看得住,设备才能控得稳。为此,梯调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数年苦战,成功建设了目前在国内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调控一体化自动化平台,包括实现了对向家坝、溪洛渡梯级电站的主要设备进行监视、远方控制及调节操作的监控系统,与三峡实现互为备用的梯级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了超过600个水情遥测站,组成了控制流域面积达到长江上游流域60%的测报站网)以及专业气象系统。在金沙江电力生产过程中,该系统的可用度达100%,安装投运不到一年的水情遥测系统通过多次技术优化,遥测畅通率达到99%以上。
        金沙江通信系统作为“调控一体化”的支撑平台,包括光传输系统、调度交换系统、行政交换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等子系统,它是以光纤通信为骨干平台的高速率、大容量、多业务的通信系统。该系统既要保证厂站的各类数据实时上传至成都,成都的控制和调节命令及时地传递到厂站,又要保证各级电网调度和成都乃至厂站之间的语音与数据通信畅通。尤其是建设完成了覆盖成都、溪洛渡电站和向家坝电站的金沙江下游光传输网(一期)。该网络涉及四川省成都市周边以及川东南和川西南地区共11个重要变电站,光缆长度约1400公里,为网格状构架,在两处同时断纤的情况下,仍能保证通信畅通,是成都和溪洛渡与向家坝电站的主要通信通道。今年,成都调控中心加大成都、溪洛渡、向家坝值守力度,派专人长期驻守溪洛渡、向家坝工地,对已投运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的维护,以确保水情信息实时、准确、安全地传输,控制命令稳定、可靠地传递,语音通信的快捷与清晰;同时,还加大通信系统建设技术和人员投入,保证了通信系统如期接入,为各系统调试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通道。
        提供严谨、高效的技术支持
        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调度离不开严谨、高效的技术支持。为扎实开展电力生产技术筹备工作,调控中心开展了枢纽库区运行管理、调控一体化管理、航运相关研究和分析、减小门窗振动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了标准化体系和信息系统等基础建设工作,建立起统一、先进、高效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现生产运行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为了平衡航电矛盾,力争在确保电站航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益,调控中心组织开展和积极参与了一系列航运专题研究工作,编制完成了向家坝电站切机、大负荷调峰试验方案;同时,调控中心从技术层面全程参与了《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泄洪诱发场地振动及减震措施研究》、《向家坝、溪洛渡水库联合泄水优化调度研究项目》等减小门窗振动相关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调控中心已派遣专业人员三次赶赴天津大学试验现场,配合研究单位提出水弹性模型试验闸门工况建议,讨论试验方案及成果,跟踪推进试验进程。
        另外,调控中心还积极开展了金沙江下游电站梯级电站与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的优化调度研究等工作,组织编写了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水库运用与电站运行调度规程,推进电力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了上千个技术文件、近百个技术标准,组织开展了六十多个生产科研项目。
        建立安全、稳定的调度体系
        “调控一体化”是中国三峡集团在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不断实践探索的结晶,可以说从调度到调控是一种质的飞跃。调度和调控的一字之差,代表了金沙江梯级电站与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大不相同的电力生产组织形式。调控一体化将电力生产调度、水库调度和电站控制集中在一个部门,便于统筹考虑电站运行各方面的因素,更有利于及时调整梯级电站电力生产方案,优化水资源利用。同时,也有助于协调水库调度和电网调度之间的关系。
        在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实施“调控一体化”过程中,调控中心遇到了诸多困难,调度关系复杂,溪洛渡左右岸电站面临“一厂两调”,水库调度边界条件苛刻,但凭借着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调控中心最终在这条新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成都调控中心按照“平衡兼顾、携手促进、三方四地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管理和技术等各方面积极应对,积极主动做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航运、防汛等部门和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四地的沟通协调,全面建立调度业务关系,争取良好的调度运行外部环境。
        经过积极协调,长江电力与两网建立两份调度联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与电网公司建立定期会商机制,与国调、南网网调建立了正式的直调关系和业务关系,构建和谐共赢的调度关系。期间还组织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到加拿大、美国界河上的电站实地调研考察,共同借鉴学习机制,探索建立适应溪洛渡电站的调度方式。
        梯调中心成都调控中心经过四年的摸索和总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扎实开展生产技术准备,顺利实施“调控一体化”,各方面工作从无到有,众多专业技术人员也在不断磨砺中成长起来。随着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机组的陆续投产发电,成都调控中心后续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日益复杂的调度关系以及多重业务的开展,给调度运行管理和设备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生产运行管理中,成都调控中心将继续探索新的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总结提高,向着创建国际一流的流域梯级调度中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