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三方合力 实现稳定脱贫 ——沿滩区“政社群”合力推进产业扶贫

11.05.2017  14:14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依托,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致富奔康。沿滩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号“穷脉”、配“良方”、拔“穷根”,通过贫困户“点菜”、党政“上菜”、社会“配菜”,合力推进产业扶贫,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2016年,全区通过产业发展实现1359户4263人脱贫,占全年脱贫户的56%,省定脱贫摘帽的4个村、市定脱贫达标的10个村加快向“一村一品”专业村转型。

一、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发展什么”由贫困户说了算

俗话说:“船上人不努力,岸上人挣断腰”,老百姓作为脱贫主体,精准脱贫既需要外部的帮扶支持,更需要贫困群众自立自强。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让贫困户“想要干”。始终鲜明“救穷不救懒”舆论导向,通过引导制定村规民约、开办农民夜校等方式,教育群众知晓应尽义务,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靠穷吃穷”等思想,激发“穷则思变”、“弱鸟先飞”的原动力,鼓励贫困群众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二是尊重民情民意,让贫困户“愿意干”。坚持还权于民,建立贫困户一户一档案,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摸清贫困户意愿,针对性、差异化地制定每户的帮扶清单,干什么、怎么干由老百姓说了算,充分激活贫困户发展意愿。按照扶贫规划,根据贫困户意愿,精准实施道路、水利、产业等扶贫项目,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条件。三是着力提升内力,让贫困户“能够干”。加强与自贡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依托农民夜校,组织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帮扶部门、驻村第一书记、回乡创业人士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滴灌式”政策解读、“问诊式”专题讲座,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劳动技能。建立政府、企业、贫困户就业促进交流平台,通过劳务经纪人介绍、劳务能人带领、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送岗上门、送人上岗”,对贫困户劳动者实行过渡性安置,确保“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每户至少实现1人转移就业。

二、发挥党政主导作用,“促进发展”由干部牵头干

脱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承诺的最大民生工程,促进发展必须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组织发动起来,牵头落实产业脱贫各项举措。一是科学制定产业规划,让产业发展有目标。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村贫困户摘帽脱贫的“一号工程”,在充分调研群众意愿、统筹区位优势、综合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沿滩区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方案》、《沿滩区财政金融扶贫专项方案》、《沿滩区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沿滩区就业扶贫专项方案》,着力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让贫困户干得了、干得起、长受益。如联络镇高滩村以“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培育经营主体,由村文书熊兴春领办,流转土地60亩,投资25万元,结合区级专项扶贫项目对基地实施整体改造,已出栏桫椤鸡19000只,发展社员20户,其中贫困户14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筛选10户特困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运用村级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年底分红保障收入1000元/户。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让产业发展有保障。创新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出台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实施办法,在不改变资金大类用途的基础上,按照“大类间统筹、大类内打通”的原则,将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解决扶贫资金投入分散、撒“胡椒面”、跑冒滴漏等问题。2016年,安排区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0万元,统筹整合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农村交通、幸福美丽新村等44个项目,完成财政投资2.2亿元。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服务,让产业发展有基础。实施农业科技人员技术帮扶行动,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农业技术员,每户贫困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优先在贫困村推广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实施科技入户扶贫工程,持续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和帮扶活动,实现技术指导服务全覆盖,提高贫困村、贫困户农业生产水平。2016年,贫困村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2%。

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致富奔康由业主带着赚

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社会力量,通过“党政引导、金融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群众主体”五方联动,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金融+贫困户”等模式,把贫困户捆绑到产业链上。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市场支撑。围绕构建“大产业、小园区”“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瓜椒、柑橘、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扶贫产业园区。创新帮扶模式,引导丽鹰鞋业、中艺彩灯、胥机农业等15个龙头企业采取“居家代加工”“畜禽代养”等方式,引领贫困户发展增收特色产业。2016年,新打造黄市镇水井沟村焱平农业、永安镇新元村名扬肉兔等脱贫奔康产业园区10个,带动624户贫困户就地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2000元以上。二是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形成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组织支撑。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组织引导贫困户自愿入社、抱团发展的基础作用,通过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盈余返还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联结。如富全镇引进自贡市互惠粮油专业合作社和四川稻法自然农业公司,探索“订单农业”和贫困户土地入股模式。目前,已流转土地100亩,促进155户贫困户实现种养殖收入46.5万元,另外年分红每户达640元。2016年,全区新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24个,带动贫困户720户实现增收,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发挥金融资本撬动作用,形成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撑。精准对接贫困户需求,用好用活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持周转金、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或有贫困户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有效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带动、缺资金”难题。2016年,共发放产业周转金538.946万元,扶贫小额信贷416.4万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40笔3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