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综合打造小农水项目 惠及8万余人

25.03.2015  11:35

 

汉源县双溪乡小农水工程(张杰摄)

从五、六十年代的草塞泥糊到三面光防渗,再到如今的提前规划、资源整合、成片开发,汉源县小农水结合景观化、生态化、效益化农建示范区的综合打造,在不断的夯实完善中,走出了一条创新管理、助推新村建设、带动经济大跨越的发展之路。如今,在汉源的乡村,随处可见四通八达流着汩汩清泉的水利渠系,广大的乡村变成了一个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全县的水利工程建设在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项目推进 着力建设新农村

  通过小农水项目的实施建设,汉源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大推动了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双溪乡申沟村曾是汉源县工程性缺水的重点片区之一,经过小农水工程的实施建设,现在的申沟早已是汉源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更是汉源县广大农村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双溪乡人民政府乡长代万琴介绍,昔年的申沟村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贫困,在当地甚至流传有“有女不嫁申沟汉”的俗谚。大约十年前,申沟村开始发展起白凤桃种植,然而缺水却让桃子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桃子的品质上不去,群众的致富梦想也就成了一个泡影。为了给这片干涸的土地带来了生机,2011年起,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开始在汉源县开工建设,申沟村成为首批纳入建设的项目村镇之一,当地群众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小农水项目的施工建设中,修堰渠、铺管道、挖塘建池,不到三个月就提前完成了16.22公里的水利渠系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昔日穷乡僻壤的申沟,早已是硕果累累的万亩桃园。“家家有新房、户户有果园,处处是景观,人人有笑脸”,当地百姓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小农水”项目带来的甜头。申沟村也成为了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之作。

   基础升级 产业发展大提升

  2014年,汉源县圆满完成第三批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并在全省小农水项目考核中获优秀,8月又成功申请到了第六批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清溪镇永安村即是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的纳入建设区之一。作为汉源大樱桃的重要产区,永安村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大樱桃栽种历史,然而工程性缺水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在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心下,永安村小农水建设项目于2014年12月启动。一直饱受缺水之苦的当地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迅速掀起小农水建设热潮。果农赵德春高兴地说,每年3到5月是大樱桃的浇灌期,修好了堰渠,可以保障灌溉用水,大樱桃的丰收也就不用愁了!

  如今,走在永安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四通八达的水利渠系,其中不少池塘堰渠已经建成蓄水并投入使用,潺潺涌动的清澈泉水成为樱桃林间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清溪镇水利员张甫祥介绍说,永安村小农水建设项目预计将在3月底全部完成,新建、整治渠道6.6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67余亩,该村的2100亩大樱桃全部纳入小农水灌溉区域,惠及群众1100余人,大樱桃产值将由原来的每亩2-3万元增加至每亩5-6万元,极大促进群众产业发展和致富奔康。

   借力会战 再谱水利新篇章

  依托产业谋发展,带动经济大跨越。自小农水项目在汉源县实施以来,已建成惠及13个乡镇57村8.52万人的小农水项目工程,新增灌溉面积3.18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6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98万亩,实现新增节水能力3750万方,新增粮食产量4678万公斤,受益区人均年增收1354余元,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

  汉源县以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根本,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水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完成大力掀起三年“小农水”大会战工程,促进全县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同时,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要求,汉源县将秉承在小农水建设中取得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充分关注民众需求和利益,全面调动群众积极性,依托农建示范区,走农旅一体之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将把“小农水”工程做出特色、做出效益,实现汉源县由水资源大县向水利强县转变的目标,再绘汉源农田水利发展新篇章。(通讯员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