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抓机遇 做文章 建幸福美丽新家园

29.07.2014  10:27

 

九襄三强新村一角

在“7·20”灾后恢复重建周年之际,汉源县按照市委提出的“九个再对照、再落实”要求,着力提高重建整体水平,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目标

 

建设灾后幸福

 

美丽新汉源

 

加速度、高质量完成农房重建,确保2014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着重抓好16个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建设,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实施全县10个旧村落改造提升,推动村落美化、亮化、绿化。

 

加快项目实施启动。确保9月1日前21所重建学校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12月31日前累计完成总规重建项目7个,完成投资24亿元以上。积极对接争取红十字会等援建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重建发展两不误。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将灾后重建与汉源长远发展相结合,抓灾后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推动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点、线、面互融互促,建设灾后幸福美丽新汉源。

 

思路

 

形成“一城两区

 

三轴四片”总格局

 

抓农房重建,充分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发挥受灾户主体作用,倒排时间进度表,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重建质量。

 

抓产业重建,实现灾后重建水平总体提升。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汉源县制定了《汉源县“4·20”灾后恢复重建水平总体提升构想》,提出形成以富林镇、九襄镇为中心,依托国道108线、省道306线、九宜路,清溪镇、宜东镇、大树镇、乌斯河镇,形成“一城两区三轴四片”的总体发展格局。

 

按《构想》打造“一城”,即以富林镇和九襄镇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城;建设两个经济区,即富林经济区和九襄经济区;打造提升“两园”,即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打造四个重点城镇,即清溪镇、宜东镇、大树镇、乌斯河镇;建设十六个灾后新村;改造提升十个旧村落;保护两个传统村落;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打造重要道路沿线风貌及景观点等。

 

举措

 

多管齐下

 

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为确保又好又快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实现汉源发展美好新局面,汉源县严格落实市委提出的“九个再对照、再落实”要求,加大重建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启动后,汉源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规划实施、规划重建、产业重建等7个工作组。同时建立县级领导、部门联乡的机制,将责任细化、落实到人。

 

确保重建质量安全。成立县级农房建设质量督导小组,乡、村两级成立建房质量指导小组,严把施工过程中的“选址放线关”、“质量安全关”和“综合验收关”。同时,邀请高等院校土木专家、县技术骨干分六大片区对建筑工匠及农房重建户主开展技术培训,印发农村房屋灾后重建通用图集、施工技术指导手册等实用宣传册,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建房要领宣传片等。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整合各相关部门力量,对灾后重建项目涉及的立项、环评、安评等工作,实行并联审批,打破常规,建立绿色通道,确保项目加快推进。对新村聚居点项目,结合实际,合理划分内部项目缩短招投标时间。要求各乡镇和各部门建立重建项目定期总结自查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照倒排的时间节点加快推进。

 

严格要素保障。在建材方面,由该县经信委、发改委、工商、住建部门等联合成立建材保障组,派人定点蹲厂,严格控制砖、水泥等建材价格,并根据所需地区及时提供信息、分配资源、保障运输等。在资金方面,及时将灾后重建户名单上报信用社,并接受授信,处理好重建户的贷款问题。

 

严格作风建设、坚守“五位一体”工作底线。将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整理成册,下发到该县各级乡镇部门,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评定纪风建设;成立重建监督检查小组,严格项目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约谈相关负责人,并向全县通报;多次组织防止职务犯罪培训,从文件、会议、监督检查上搞作风建设,防微杜渐。

 

现场

 

产村相融

 

新村如画

 

17日,当记者走进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新村聚居点,一栋栋新房已穿上统一风貌的“外衣”,房前屋后的工人正在做新村绿化、硬化道路、护栏刷漆等工作。

 

跨过一处供人休憩、雕刻有“花香农居接待村”几个大字的进村亭,一条贯通整个村子的溪流哗啦啦地流淌着;行走在铺满红灰相间的砖石上,两边是古朴的护栏和形状各异的石头,纯朴自然,俨然“小桥流水人家”的画。

 

沿着砖石路往上方走,挖土机等机械正在忙碌作业。这里将建一处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场地,供村民健身休息。

 

村民穆崇军和妻子、女儿在家清理房屋装修后留下的污迹。装饰一新的三层小洋房格外亮堂。

 

一楼做茶楼、餐厅,二楼自家住,三楼供游客住宿。”穆崇军说,经政府引导,自己外出取经,他打算将自己的房子装修后做旅游接待。建新房欠下的20多万元外债,有信心明年之内还清。

 

三强村新村聚居点位于是汉源花卉节主会场花神广场附近,依托周边万亩果园,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大家看到了商机,一栋栋独具魅力的新房在政府的引导下拔地而起。今年3月30日,全村20户新房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工,如今正在进行附属设施建设。

 

在穆崇军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立在村道边的一张提示牌——“汉源县旅游接待户接待设施建设标准”,里面详细规定了接待住房公共区域、厨房、餐厅、客房等各种硬项要求。

 

我们村还成立了8个人的村级旅游协会。”穆崇军说,协会将指导村民做好接待工作,防止“宰客”等不文明现象发生。

 

成效

 

重建发展齐推进

 

结硕果焕新颜

 

截至7月15日,汉源县实施的80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26个。其中,进入总规的城乡住房、地质灾害防治2大类9个项目已完工6个。11769户重建农户已全部开工,完工10121户,入住8356户,入住率71%。地质灾害防治方面,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6个。对专规项目,汉源县根据资金情况,对急需实施的71个项目进行资金分配,目前已全部开工,完工20个。

 

产业重建方面,按照《构想》,遵循“一城两区三轴四片”的总体发展思路。目前,已建成汉源大樱桃、红富士苹果、金花梨、晚熟黄果柑、伏季水果五大特色优势水果基地,早春蔬菜、秋延蔬菜、高山蔬菜等三大特色优势蔬菜基地,花椒、核桃等两大特色优势干果基地。在大田乡、前域乡建成集科技转化、生产、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百里经果长廊旅游环线路基工程。

 

下一步,该县将抓紧落实电力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汉源湖,突出阳光滨湖度假主题,打造国家湿地公园、中国西部康养度假休闲区;围绕十大产业基地和百里经果长廊,突出农业观光体验、自然生态旅游主题,打造花海果乡4A级风景区,实现农业、旅游业相融互惠共同发展。(雅安日报记者 蒋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