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花开 幸福江阳——泸州江阳区奋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侧记

21.08.2014  03:09

(侯涛 记者 丁一) 从来都不敢想能住上这样宽敞整洁的新房,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84岁的韦崇明激动万分。7月17日,江阳区况场镇敬老院迎来了一件大喜事,103名老人告别连云村的旧房,集体搬迁到红山堡村的新居,人人都有了安享晚年的“福地”。

近年来,江阳区始终坚持围绕构建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让江阳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出台的一系列惠民举措,从保障住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着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民生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正是江阳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圆百姓‘安居梦’,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江阳区以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立足点,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困难群众安居乐业。

近年来,共修建保障性住房21080套,其中廉租房2558套,公租房5336套,限价商品房6756套,经济适用房853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563户,投资约41.7亿元,投入力度居全市7个区县之最。

牢牢把握质量这条‘硬杠子’,建‘安全房’、‘放心房’。”区委副书记、区长付小平掷地有声,话语中折射出区委、区政府心系安居的责任担当。

为此,江阳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监管体系,以严抓严管的有力措施,实现了把“民生工程”建设成为党和人民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既没关系又无背景,在第一轮抽签就抽中自己梦想了很久的房子,廉租房分配真的是没掺假。”蓝田街道宪桥社区的王明秀,领到房门钥匙时,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确保公平分配是保障房受惠于民的生命线,江阳区实行阳光操作,公正透明,让每一套保障性住房都惠及到真正需要的家庭,温暖他们的心。

一栋栋寄托着希望的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最大棚户区枇杷沟的居住条件也亟待改善,住户早就盼望结束臭水沟、烂瓦房的生活,合乎民情,顺乎民意,江阳区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在搬迁工作中,充分体现“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原则,“自改委”为拆迁户代言,最大化保障百姓的切身利益,促使枇杷沟棚改快速推进,上演“江阳速度”——短短10天之内近150户欣然搬迁,目前已有900多户签订了模拟征收协议。

熊安琼姐妹俩是15户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住户中的一户,“的确很感谢政府为我们拆迁枇杷沟这些烂房子,拆迁政策没有亏我们,很优惠,我们很满意。” “一听说安置房在酒城大道上,就挺高兴的,这是泸州发展最为迅速、配套最为齐全的地段,可谓‘寸土寸金’。”曹兰难掩内心的欣喜。

住宅变大变好,公园和绿地也在增多添美。风貌改造后的两江四岸焕发新姿,风景优美、古韵与时尚交融的滨江路,集休闲、观景、游憩、文娱为一体的江阳公园,富有江南园林精致灵巧风格的忠山公园等,这些只是带给市民惬意生活的一个个缩影。一个“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绿中”的现代生态城市初具雏形。

奋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以前一直担心孩子读不了书,现在,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如今,教育资源丰富了,进一步满足了入学需求,对孩子们来说是幸福的事。”7月25日,一群新生家长欣然前往整体搬迁的江南小学,不由得道出了心中的畅快。

一时间,孩子的读书问题成了百姓最头疼的难题?如何破解“入学难”?江阳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民生突破”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启动“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决心用3年时间,投资8亿元,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5所,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40所,新增班额1126个,学位45476个,力争再造一个教育新江阳。

从科学规划布局校点起实施计划,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江阳区城西住宅集中区小学就学需求增加,为此,新建泸师附小城西分校,有效缓解了片区入学难。“孩子的教育牵动着每个家长的心,我的小孩正好赶上了新校招生,特别高兴!”一新生家长憧憬着孩子美好的未来。

新建的教学综合楼可新增6个班,小学212名、中学124名学生已报名,9月开学就读,不管从哪里来的学生都可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南城学校校长余强介绍道,顺着他的指引,雄伟壮观的大楼、宽敞整洁的学生餐厅、多媒体教室、塑胶操场等映入眼帘。

真没想到,进城务工子女也能上这么好的学校,我的孩子第一次来,看到漂亮、崭新的校园,就喜欢上这里了!”在南城学校,一外来务工人员欣喜地讲述,谈话间,无不流露出对孩子读书问题解决的满意。

现在,不管城市还是乡镇,办学条件都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改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新建的况场、邻玉、丹林、通滩、张坝景区幼儿园秋期投入使用,一个个漂亮校园让人不得不惊叹:它们已经没有了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况场实验学校、况场中学、通滩中学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实现了“班班通”,彻底改变了以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

用遍地开花形容近年的江阳区学校建设,是多数人的感慨。 “前几年,江阳区的学校发展不平衡。现在,我们补齐了短板,做高了长板,做大了新板。为了孩子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我们付出再多也感欣慰。”江阳区教育局局长杨华福道出了肩负的责任。

三年攻坚,促进了江阳教育的公平、均衡、协调发展,江阳区全方位构建了教育惠民服务体系,把教育难点做成了民生亮点,努力实现“城市发展到哪里,学校就修到哪里;哪里有教育,哪里就是优质教育。

创新模式破解看病难

自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江阳区积极实施医疗卫生健康惠民行动,开展医疗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多次深入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村调研,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全力协调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目前已办实事24件,已慰问残疾群众21人、贫困党员18人、困难群众26人,留守儿童32人,送出了价值19400元的救助物资和29100元的救助资金。

为了让老百姓放心在家门口看病,江阳区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手,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创新构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全力打造独具江阳特色的全域卫生模式。

近日,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输完液后,患带状疱疹的康华苑社区市民欧清贵10分钟不到就回家了。这是江阳区整合医疗资源,打造15分钟步行健康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结果。

江阳区辖省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41家,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曾非常突出。“究其根本原因,是老百姓对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江阳区卫生局局长侯强说。

经过调研,江阳区决定以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强化监督管理为保障,以“就近、公平、互利、互惠”为原则,对区域内基础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科学合理配置。一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横向、纵向整合就此开始。通过资源整合,目前,江阳区下辖的8个街道已设置了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没有浪费资源的前提下,区域内实现卫生全覆盖,居民步行10—15分钟便可以就诊看病。

针对以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较弱、老百姓认可度较差的问题。江阳区创新5种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市级三甲院校合作;政府主办,与高等院校医务室合作;由政府投入,卫生院转制;由政府委托,企业医院转型承办;由政府补助,民营医院举办,加快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不仅如此,江阳区还规划和组建了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士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化“坐堂行医”为主动“上门服务”。目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吸引了近1/3的患者就医。

翻看江阳民生事业的宏伟篇章,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效,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描绘出江阳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动人画卷。生活在江阳是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