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民生时代新篇章——“十三五”开局改善民生一年间

12.12.2016  15:33

 

  新华社记者樊曦、赵文君、王优玲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出民生新举措,一系列民生政策相继落地开花,民生改善取得切实成效。

   共享发展,筑牢民生之基

  改善民生的目标是什么?是让人人共享发展的成果。

  “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箩,煮一锅”,这样的贫困曾是河北省尚义县十三号村的真实写照:村里无人居住、房屋闲置破损的宅基地曾占七成多。如今,这一幕已经成为历史。走进村子,整齐的道边杨树、太阳能路灯,青砖红窗、造型别致的窑洞,犹如身处画中。

  60岁的村民董文军和老伴不仅参与窑洞经营分红,还有看护山上药材、宾馆打工等多项收入。“以前临近冬天,才坐骡子车到县城去买炭火。今年7月份,我就买回来了过冬炭火,拖拉机直接送到家门口。

  十三号村的变化是我国脱贫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国第三次提出了年度千万减贫计划,《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正式印发。

  “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制度性设计,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举措,关键是要真抓实干,把好政策、好举措落在实处。”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如何让剩下的困难群众都“跟上来”“不掉队”是我国奔向全面小康路上必须面对的考验。

  因地制宜,找准适合本地的扶贫脱贫方式成为各地的行动重点。在山东即墨市大信镇梁家荒村,村支部书记张启伦告诉记者,村路两边装上了崭新的LED路灯,70多户村民现在用上了空调,“太阳能屋顶发电不仅够自家用,还能上网赚钱”。

  据国网山东公司介绍,即墨市供电公司帮扶村里一户人家的屋顶光伏发电装置面积为6.6平方米,全年平均每户每天发4.8度电。昌邑市供电公司帮扶50户“光伏下乡”扶贫推广项目,每个农户每年可增收2500元左右。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决心,更是承诺。不久前,我国发布《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将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体现在‘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有人掉队;‘一项都不能少’,某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局。”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攻坚克难,回应民生关切

  改善民生的关键词是什么?是“以人为本”。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9%,但重点民生领域如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增幅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教育支出增长13.3%;科技支出增长1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6%。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河南省商丘市,记者看到,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服务窗口,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致富项目、技术培训等服务,吸引更多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当地有关部门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期间,发布辖区企业用工信息,在企业和返乡务工人员间牵线搭桥,实现返乡务工人员与企业岗位快速对接。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

  稳住就业“基本盘”之外,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完善多项民生措施,进一步织密民生“安全网”。

  ——全国1亿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得到提高;

  ——20个省份相继出台文件,对本地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作出规划部署;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元化人才选拔平台。今年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取消和调整不少加分项目。

  在上海,“补短板”被列为2016年“一号课题”。闵行区许浦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城中村”。半年多来,一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攻坚战在这里打响,基本拆除违法建筑57万平方米,关闭各类非法生产经营企业256家。原先那个小桥流水的江南村落又回来了。

  “现在,很多村里想干的事情都能干成了。”村支书钱国忠说,改革增强了基层的战斗力,归根结底还是让老百姓受益。

  砥砺前行,释放民生红利

  改善民生的标准是什么?是看能否有效回应民众心声和诉求,释放发展红利。发展路上,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聚焦难点,要用改善民生的新成效不断提高发展“成色”。

  儿科医生短缺是我国儿科医疗发展的一大瓶颈。不久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公布《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我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名,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

  “改革提出的硬指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倒逼各地加快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缓解目前儿科医生少、床位缺的现状。”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文英说,这对孩子、家长、医生来说都是热盼的福音。

  一张小小的身份证也是民生的“大问题”。7月1日起,《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正式实施。从此,在大中城市工作、生活的非本地居民,可就近换领、挂失申报、补领身份证。

  “以前丢一次身份证就要往返两千公里回家办。”在北京打工的湖北姑娘焦越说,“现在好了,北京也能给我们这些外来的孩子办身份证了。

  小变化折射的是民生的大进步。截至9月底,已经有26个省份的居民可以在北京实现身份证异地办理。让公共服务更便捷,让人民群众少跑路。

  民生改善无止境,改革唯有“进行时”。

  12月1日起,全国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如今,个体工商户只需填写“一张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如需招聘员工,可以直接办理社保等手续,不再需要办理社保登记证。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对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15年底印发的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重点针对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以及不符合简政放权形势要求的规定,该委共废止失效文件1680件,修改4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