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高校二三事之入学》

21.02.2014  02:13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 颜雪) 近日,很多学校已经结束寒假,陆续开学。在近百年前的民国时期,学校的开学情况又如何呢?今日记者走访四川大学档案馆,经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党跃武介绍,四川大学档案馆收藏有当年川大入学、授课、师生方面的详实资料。

      记者查阅发现,民国时期的入学程序与现代类似,需要报名、考试、交学费及注册入学。民国15年(1926年)的国立成都大学(川大前身之一)中,本科新生上学每年的学费为14元大洋,学费还没办法买到300斤大米。而民国20年(1931年)的国立四川大学(川大前身之一)学费每学期为16元,按照当时物价约为102斤大米。

  图片由四川大学档案馆提供

      招生 学校张贴招生广告 入学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三民主义

      在四川大学档案馆,收藏有一张《国立成都师范大学招生广告》,毛笔写成,白纸黑字,“招生广告”4个大字写在正中,下面写有招生名额、投考资格、考试科目、报名时间等内容。国立成都师范大学正是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三所学校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

      根据这张招生广告,当年招收的学生分为新班(即本科)、预科、插班三种,其中新班和预科学生招收120人;插班学生招收110人。新班学生需要考试的科目除了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外,还需要考博物、三民主义。

      同为川大前身之一的国立成都大学《学生通则》上,也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新生报名及入学办法:“1、填写履历志愿书;2 、缴验毕业证书;3、缴最近四寸半身照片;4、报名时投考预科者,须注明入学愿习何科。投考本科者,须注明愿习何系(取考后均不得随意更改);5、取录后须填缴入学愿书及保证书。

      学费 本科生一年学费十四元大洋 不到300斤大米

      在四川大学档案馆收藏的档案中,民国时期的四川大学前身之一国立成都大学《学生通则》部分,明确标明学生学费,本科生、预科生、旁听生三重标准,不尽相同。“本科学生每学期应缴纳学费大洋十四元,预科学生十元,旁听生十元,讲义费本预科生每学期缴纳三元,旁听生五元。”每个学期中中途离校的学生,“所缴各费概不退还”。按照当时物价,1926年100斤大米需要6.25元,也就是说本科学生的学费还不能买300斤大米。

      此外《学生通则》中还记载:“受入学试验者不分本科、预科、转学、旁听,均须缴试验费一元。”对于“试验不合格或者自行撤销的,不会退还费用。”党跃武介绍。

      民国20年(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大、公立四川大学,三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13所国立大学之一。在国立四川大学时期的《国力四川大学学则》第6条写到:“本大学生入学时,应于规定期限内,按照规定手续,缴清下列各费,始能向教务组注册。”其中费用包括:“学费每学期16元,讲义费每学期5元,军事训练服装费每学期8元,运动服装费每学期4元,艺术用具费3元。”当时的通行货币为银元,由于通货膨胀每斤大米为0.156元,每学期学费大约等于102斤大米。

      学籍>>>和今天一样 那时的学生也要填入学登记表

      记者在四川大学档案馆,还见到了一张“国立四川大学学生入学登记表”,这表明,民国时期的新生入学,也要像今天一样填写入学登记表等学籍信息。

      四川大学档案馆收藏的,是一名女生的入学登记表,根据时间推算约写于1944年前后。根据入学登记表,这名姓江的22岁女生,巴县人,就读于农学院一年级。表上还贴有女生的黑白半身照片,并详细填写了家长和监护人的姓名、职业、通讯地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