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吉色方森:强力推荐1+9教育模式

11.09.2015  01:3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杨德)“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能去北京参加9.3阅兵式,有点受宠若惊!”日前,从北京观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归来,凉山州昭觉县科教局局长吉色方森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复,在国家民委组织下,他还参加了赴南京等地参观考察。

  “你说,我最近咋个那么幸运呢?”还沉浸在阅兵的喜悦中,吉色方森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面对省各大媒体的采访,吉色方森道不尽感谢:“感谢党对凉山州昭觉县科教局全体同事工作的认可和肯定。”


   跨界局长坚持原则 亲戚骂他“六亲不认”

  吉色方森彝族人,先后在乡党政、水利局工作,2012年,县政府一纸调令:吉色方森跨界当上了科教局局长,“我也时尚了一把,跨界教育领域。”

  “在我的用人标准里,没有什么民族这一条,谁想做事、能做事、能做成事,我就用谁。”局里重要岗位有人建议用彝族人时,吉色方森选择了一名业务精、能力强、作风过硬的汉族小伙儿,后来,小伙儿激动地说:“我一个外乡人,在昭觉无亲无故,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职务让我担任。”

  “帮我解决一下职称,或者是调动一下工作,”时常有亲戚找他帮忙,“局上有完善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调动考核评分办法,我作为局长,不能带头违反。”看到吉色方森的“油盐不进”,亲戚们留下一句“六亲不认”拂袖而去,“有个部门负责人为此还有半年时间没有给我说过一句话,”他苦笑地说。

  每次到边远乡、村社检查工作,他总是自己掏钱,给老师们买一些肉、蔬菜、鸡蛋随车带去。他说:“老师们在边远的地方工作,生活艰苦。彝族同志还稍好些,汉族比其他民族的老师更困难。我来一次,多少带点心意,能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县委、政府没有忘记过他们”。

  2014年,吉色方森同志被评为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在他的带领下,县教育局也被评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创造性地提出“1+9”教育模式 并全县推广

  昭觉县是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人口基数大,各级各类学校多达223所。如何做好县里的教育工作,在完成47个乡镇223所学校的调研后,吉色方森便创新性提出:实施“1+9”教育模式,“我们计划在全县彝族聚居区推广。”

  “我们县很多乡镇彝族儿童没有汉语基础,但一年级却是汉语教材,很多孩子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这也直接造成了孩子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吉色方森介绍,“我们大胆试点1+9教育模式,在孩子们正式进入小学学习之前,必须先上一年学前班,为小学学习打好基础。这里的“1”,便是一年学前教育,而“9”则是九年义务教育。

  随后,吉色方森和同事们在全县农村学校开设学前班,普及学前教育,不少家长对此很是不解:“我家娃娃为什么不能直接读一年级呢,为啥要多花一年时间读学前班,这是要增加我们家负担的啊!”吉色方森一方面动员乡镇和学校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克服校舍不足、师资严重紧缺的实际困难,通过整合边远农村地区学校资源、借用村委会办公室、租用民房等方式,强力推行“1+9”教育模式。

  一年过去了,通过学前教育学习,打好了汉语基础的孩子们,在升入小学后,学习成绩普遍提升。跟那些没有参加学前教育的孩子相比,成绩明显较好。这个变化,更加坚定了吉色方森推进“1+9”教育模式的决心。而当初反对孩子上学前班的家长,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13年,昭觉县开始在全县农村学校全面推行“1+9”教育模式,普及学前教育。2012年-2014年,参加学前教育的学生人数也从3000多名上升到10000多名。学生素质、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为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吉色方森依据彝、汉族教师各自优势,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小学“分段式小循环”教学模式。即:彝族教师发挥自己的双语优势,主要教小学低段1—3年级,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汉语能力,为高段学习打基础;汉族教师发挥自己的汉语母语优势,主要教小学高端4—6年级,目的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以汉语为主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巩固率迅速提高。

  据记者了解,此项举措得到了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并在大凉山其它县市铺展实施。

 

 


   多方筹资800余万 新建改建农村学校30余所

  吉色方森和社会关心支持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各界爱心人士交朋友,跟他们聊昭觉教育的实际困难,多方筹措资金8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30余所。

  从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具体课堂教学等方面反复求证后,方森同志说:“传统的教育是师本教育、考本教育、本本教育,课堂都是由老师设计的,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完全不重视学习以外的课余生活,这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无意识中把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扼杀在学习里。这样的教育模式显然是我们不需要的。”

  “生本教育就是一个转变的契机。”方森介绍说,在得到了省、州教科所理论室的认同后,昭觉县成为了四川省第二个推行生本教育模式改革试点县,并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课题——“彝族聚居区生本教育实体研究”。“以前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睡觉,现在学生不但上课不睡觉,还能自己讲。他们通过‘思、学、讲、练’四部曲,把学习的核心性问题交回给学生。“每个生命都有灵魂,只是怎么唤醒他们,希望昭觉教育唤醒所有教师和孩子的灵魂,走向更好的未来。”吉色方森对昭觉教育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