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要加速,得换个方式啃“硬骨头”

23.04.2014  11:07

      资金难找,改造项目“等米下锅”。4月22日,在全省加快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现场会(成都片区)上,提及改造进度缓慢缘由,几个城市的分管领导直言“囊中羞涩”。
      与会者坦陈,经过过去几年大规模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如今有待改造的危旧房和棚户区项目多属“硬骨头”——地块零星分散、商业开发价值低,社会资金不愿参与,地方财力又有限。要加速推进棚改,该如何拿下“硬骨头”?
      传统改造模式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金的重要来源,是提升危旧房棚户区用地的土地利用率——通过改造提升容积率,将“平房拆了,建楼房卖”,使开发商有钱为改造“埋单”。“有时两栋楼相隔太近,居民甚至可以隔空握手。”省住建厅住房和改革保障处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模式造成容积率超标,固然能带来社会资金,然而紧随其后的是交通、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压力加大,房屋采光不足等问题,“相当于拆了‘躺着的’棚户区,又建起‘立着的’棚户区”。
      因此,省内明确亮出红牌。“严禁改造项目容积率超过当地规划要求!”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表示,改造项目如难以通过传统模式筹集资金,可实行“政府主导、政府运作”新模式。
      “政府运作”与“市场运作”有何区别?
      “简单地说,就是负责项目融资并实施的主体,由民间开发商转为政府。”省住建厅住房和改革保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政府操刀运作,又该如何融资?现场会上,成都市分享了“以富补贫”的经验:将棚户区分为4类,其中I类项目为绿地等配套用地,无法产生效益,就由政府承担相应资金,亏损部分以II、III类项目的收益来弥补。
      城市棚户区中,原国有企业宿舍占有相当比重,雅安市运用税收等优惠措施,调动国有工矿企业积极性,利用其自有土地开展企业相关改造项目。
      开发性金融,也为棚改项目融资开了“一扇窗”。4月18日,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达成协议,将争取600亿元贷款用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尽快梳理出所需贷款的项目和数额,才能尽早落实贷款。”何健表示。(消息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