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楼乡:“搬”出和谐新气象

25.10.2017  21:06

 

 

即将建成的安置点 。


        □刘夕森
    秋日晴天,笔者来到青川县青竹江畔桥楼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青龙湖·养心庄园,只见一幢幢、一排排规划整齐的房屋拔地而起;一群群辛勤劳作的人们笑脸洋溢;一幅干群和谐、决战脱贫攻坚的恢弘场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桥楼乡党委政府情牵百姓、以民为本,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出一片和谐景,“”出一派新气象。
【住宅美】居住舒心风格自选
    今年,为支持四川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曲河水库建设,桥楼乡八角村、渔寨村两村群众离开故土,迁至异地安置。搬迁工作伊始,桥楼乡党委就定下基调,“移民群众为支持建设曲河水库而主动配合政府搬迁,并不惜牺牲小家利益,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安置好、关心好,让他们搬迁后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桥楼乡党委书记马友全说,“‘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就是我们搬迁安置工作的指针。”
    “青龙湖·养心庄园”安置点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青川县桥楼乡河西村一、二社,占地100余亩,共建房88幢,安置搬迁农户130户41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6户51人,同步搬迁户114户365人。安置点整体规划、风貌塑造、园林绿化、设施配套等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设计,搬迁群众可根据家庭人口选择户型按图施工,室内装修风格突出自身喜好风格。安置点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全过程既体现民族特色,又体现民俗特色,切实做到了回汉文化融合。
    建筑专业工程师何德平作为该项目监理,主要负责安置点建设技术服务、技工培训、安全质量监管、技工管理调配等工作,他对该项目建设充满话语权,“从项目建设初期,到安置点房屋基本完成封顶,既感受到了工作的酸甜苦辣,又有辛勤的故事与成功后的欣慰,但最开心的是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平安入住,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了群众认可。
【配套优】居家舒适出行方便
    虽说安置点现在已大功告成,但是回想过程,干部们感慨良多。2017年3月,安置点第一次放线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群众不认可GPS定位放线,他们认为,不必要预留场地改善基础设施,乡村两级干部及业主委员会成员耐心细致地做了大量宣传思想工作,最后广大安置群众都同意政府的观点,积极配合工作,放线、测量、挖屋基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易地扶贫搬迁户黄培仁,提起政府给予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就激动不已。以前,他居住在高山上,出行极为不便,加上年龄偏大,常年有病,无法发展产业,导致贫困。“现在好了,政府对安置点进行三通一平、平场、回填等,还对基础设施配套整体规划,不仅解决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出行难问题,还享受了政府配套设施的优惠政策,而且政府还能给予像我这样的贫困户小额贷款,也给了我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勇气。
【氛围好】党员带头群众踊跃
    采用群众推荐并通过选举的方式从建房户中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里既有党员干部,又有群众代表,党员干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同步搬迁户韩成斌,在搬迁初期,心存顾虑:“生产生活物资都在山上,而且习惯了山上的生产生活方式,假如搬迁下来,生活物资距离较远,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诸多问题摆在面前,搬迁工作一度迟滞。得知这些情况后,党员、同步搬迁户王朝亮主动深入该户,经过三番五次劝说,该户终于下定决心搬迁至安置点。
    王朝学是八角村同步搬迁户,正当安置点如火如荼建设时,他却为建房地基着急,他找到王朝亮,希望能够帮助协调解决建房地基问题,王朝亮主动与家人协商,将自己的建房地基出让给王朝学,王朝学感激万分……
    在安置点建设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主动作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例子举不胜举。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日子甜】居旅结合脱贫奔康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村民杨永志这几天正加紧装修新房,他整天满脸笑呵呵,欢快的小调哼个不停。“我计划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发展居旅结合模式的乡村旅游,计划建设20个房间80余张床位,可容纳120人同时餐饮、住宿、休闲,预计年收入20万元问题不大。
    为让搬迁群众不仅住进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乡党委政府依托安置点处于青龙湖尾水区及唐家河、青溪古城等旅游景点结合区位优势,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村风、整洁的村貌,大力发展居旅结合模式的乡村旅游产业。如今,青龙湖·养心庄园共有40%以上的农户计划以居旅结合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不忘初心、铭记使命。大力发展居旅结合模式乡村旅游产业,易地搬迁贫困户一定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并与全乡人民一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生态家园、美丽桥楼’!”乡党委书记马友全对集中安置点的未来充满信心。